论滨海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的表达
2020-06-03陈思凡朱仙美陈周翔
陈思凡?朱仙美?陈周翔
摘 要:滨海城市广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海域和滨海景观,是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娱乐空间。如今我国城市广场存在相似的景观面貌,而滨海城市广场可以通过地域性设计的塑造与表达成为城市的标杆,提高城市的辨识度。本文以大连星海广场为例,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滨海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4
1 滨海城市广场与地域性设计
1.1 地域性设计
广义上地域性是指与地区本质和特色相呼应与联系的特性,包括所有关于自然与文化因素的内容,如气候、地理、民俗、风俗等。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差异随处可见,而利用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地域差异,如建筑、色彩、装饰手法、人文历史、景观植物等方面进行设计,不断延续与传承,可以达到地域性设计的目的。
1.2 滨海城市广场
现国内外资料中滨海城市广场尚没有明确定义,相关概念都是滨海景观和单独城市广场设计。但是一些学者将滨海城市广场定义为在海岸线附近并对海洋有一定依靠和发展的城市临海地带且具有滨海与广场双重特征,利用海洋文化服务于本市人口及海内外旅客。对滨海城市廣场来说,想要设计出相关的地域性景观就必须结合海洋文化的传播与应用[1]。
1.3 滨海城市广场采用地域性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在千篇一律的广场设计中,怎样通过地域性设计来塑造不同的广场,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追求精神的解放,因此滨海城市广场更应该挖掘独特的海洋背景文化与景观,形成具有城市特点、促进人们交往、具有休闲娱乐聚会功能的文化情感场所。其对地区经济和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可以塑造城市的景观面貌和独特的审美情调,有助于市民与旅客对本土地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领悟,延续与体现城市文化。
2 滨海城市广场中地域性设计的体现
2.1 特色景观元素的体现
2.1.1 滨海自然景观
滨海自然景观包括气候、地形、海岸、动植物等景观要素,同时这也是组成地域性设计的关键要素。滨海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所以设计中要考虑到台风、潮汐、海啸和强降雨等灾害,尽量规避灾害;同时滨海城市湿气大、多雾,光线变化容易产生折射与反射,形成海市蜃楼奇景;滨海海岸线可以分成平直型、内弯型和外弯型3种[2],设计时利用海岸线凹凸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如利用海湾型打造大型集散功能。滨海地区由于环境因素,有相对应的动植物群体,而植物也是体现地域性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美化景观,还可以防风固沙,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既可以达到生长位置与形态固有化,又可以形成四季变化、春华秋实的独特自然现象,更特殊的是其在水中的倒影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水景。适宜种植在滨海附近的植物群体依照气候分成多种,如海南岛的棕榈椰子树、南沙诸岛的珊瑚岛常绿植物等。在设计时,要对地区的乡土植物进行保护与设计,增添地域性表达与景观乐趣[3]。
2.1.2 装饰材料、图案与铺装
装饰材料是滨海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如今各地区的广场铺装、建筑材料与装饰等方面都如出一辙,缺乏当地特色[4]。在设计中应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整体概念,挖掘景观特色,在广场的线型、色彩、质感、比例、图案上叠加海洋文化元素,例如通过贝壳、蚌壳等海洋生物来贴面装饰或铺装镶嵌,在细节处理上,如在井盖、景观遮盖上绘制海洋生物的彩色图案,增添城市广场趣味与精细度[5]。如墨西哥巴亚尔塔广场的铺装就利用了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马赛克地砖,通过整体描绘与塑造,再现原始神话故事的场景。
2.2 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体现
每个滨海城市都有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拥有传说、神话或一些历史人物,比如妈祖文明、精卫填海、哪吒闹海等传说,这些城市的历史文脉逐渐被人们忘记与忽略[6]。因此,更应打造雕塑、文化展示科普等功能,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可以使人们直观感受城市的历史沧桑,增强中华儿女自豪感,通过外部环境刺激人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记忆。另外,对于滨海人民的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传统技艺、宗教文化、民间信仰等,通过模仿、隐喻、寓意等方式都可以提取精髓,形成滨海地域特色景观[7]。很多滨海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海洋文化节,例如青岛人民热爱喝与酿造啤酒,所以每到夏日青岛都会举行啤酒节来欢庆节日,通过各式活动来打造新颖的海洋文化广场。
3 案例研究——大连星海广场设计
3.1 现状分析
大连星海广场是亚洲现存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占地约176万平方米,位于大连南部,原是一片低洼盐碱地,是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而建。广场平面是规则椭圆状,内部有3条环形道路,将广场分成3个层次。广场被道路骨架分割成4个功能区:中央草坪区、星型广场区、百年城雕区和音乐喷泉区。广场长轴线的最南端便是大连市百年城雕,再往南走500米,即黄海,黄海海面上横卧着大连的地标——星海湾跨海大桥。在星海广场的东面,坐落着大连的又一地标性建筑——大连一方城堡酒店,可以俯瞰星海广场和黄海。星海广场是集休闲娱乐、商业、金融、展览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吸引外来旅客,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作为广场的商业价值。
3.2 地域性设计的体现
3.2.1 自然景观元素的运用
星海广场作为市区进入滨海路的重要地段,单靠海岸线,广场长轴线尽头则是海岸,强化了轴线对海岸线的视觉冲击力。广场绿地大致呈椭圆形态,占地约为总广场面积的70%,其被环形和内部道路分为16块区域,大多数种植草坪,基本采用模纹和低矮植被种植,其上种植的绿篱被精心修剪成中国传统风格图案[8]。广场切实从游客角度出发,在中央道路中通过列植的方式栽种了大量榉树,为炎热的夏季打造了独立的林荫区;星海广场并没有像别的广场那样滥用水体景观,内部3处水体景观均呈动态形式,分别在百年城雕广场、中央星型广场和步行大道上都有体现。星型广场设置了一个音乐喷泉,外围一圈是环形水池,水池中心沿着星型广场的五角星型铺装凹口设置了5个扇形花池,旁边种植一串红。中央步道的音乐喷泉呈长条形态,内部设置了50组不同的彩色灯光喷泉。夜幕降临时,动人的音乐伴随海风与灯光相互作用,人们可以感受广场带给自己的心灵慰藉;大连因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海鸥与海鸟的栖息,在海岸线旁聚集了大量的海鸥,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旅客前来拍照与喂食,成为了星海广场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3.2.2 海洋文化的运用
星海广场巧妙利用大海,将整个广场作为背景,借助自然水体与海岸线,塑造了大连市独特的海岸风景:岸上的人们倚靠在栏杆上,沐浴着咸湿的海风,与翱翔的海鸥互动,时而观赏近处海面飞翔的海鸟,时而眺望远处模糊带有雾气的跨海大桥,广场中最磅礴的便是这架跨海大桥,犹如一条色彩艳丽的巨龙立在大海中央,让人们感受天地之间大海的广阔;海岸线附近广场保留了原始灯塔,以海洋文化标志物还原了大连作为沿海城市的地方特色;广场每间隔20米就会设置一个航标石柱灯,排成一列直通蔚蓝的大海,整齐划一又达到了宽广肃穆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滨海城市广场该有的蓬勃力量;广场内设置游乐场,游乐设施的造型被设计成海洋生物的形状,或可以看出海洋生物的图案,例如章鱼和海星等,呼应了广场的地域文化;广场东南角是大连贝壳博物馆,该馆的外形采用了大海里最常见的生物,犹如一只静卧的贝壳。
3.2.3 历史与人文的运用
星海广场内的星形广场实则是一个圆形广场,只不过运用广场铺装呈现出一个五角星嵌镶在圆形图案内,广场内外边缘构成同心圆,直径分别为199.9米和239.9米,分别代表1999年和2399年是大连建市的第100与第500周年纪念日,体现出星海广场作为大连地标广场的庄严与肃穆。广场的中心仿北京天坛圜丘,由999块大理石铺装而成,上面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生肖,周边安放了9只大鼎,每只鼎上都刻有一个大字,连起来便是“中国民族大团圆万岁”,寓意团结与繁荣[9];广场内最深邃且有历史内涵的非百年城雕莫属,它由一组浮雕、一组圆雕和一个曲线型平台广场组成,长达80米的铸铜浮雕由大连建市以来1000个不同职业的市民的脚印按照1∶1还原比例的花岗岩石材刻制下来,与之相连的是平卧着的曲线型平台广场,酷似一本翻开书页的形状,象征着大连似每页打开的新书一样,拥有蓬勃向上的未来(如图1);脚印最南端,有两个天真无邪的孩童雕像,其手指着无垠的大连海,寓意这座安静遭受过百年殖民屈辱的老城正散发出年轻悦动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广场的四周还设置了18种体育雕塑,是市民对2008年奥运会的憧憬,反映了大连市民对体育精神的喜爱与重视。基于对传统文化历史文脉的延续,设计师将种种富有地域历史文化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运用到了星海广场设计中,衬托出了星海广场深厚的历史内涵与格调。
4 结语
星海广场用景观语言结合城市空间与广场空间的相互作用、渗透来体现大连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人文精神、文化艺术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展现出大连的滨海个性特色与时空魅力,在山海之间,使大连的地域文化得以创新、传承和发扬。设计师不能忽略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的关注,应真正做出具有内涵且有意义的可持续设计,带来美好体验与享受,使地域设计变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独特资源,将设计融入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0]。
总体来说,实现地域元素与设计的自然融合,是地域性设计的关键,也是其精髓。地域性设计是当下与传统的时间碰撞,亦是地方与世界的空间交流。因此,滨海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和表达,更重要的是其打造的地域性滨海广场景观是地方的自然、人文等元素面对传统、面向世界的勃勃姿态。
参考文献:
[1] 郭人歌.基于海洋文化滨海城市广场景观营造初探[D].海南大学,2018:6.
[2] 杨小漩.滨海景观地域性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13-14.
[3] 芮晨晨,周琦,孔德金.大地艺术在景观中的人性化探索[J].设计(下),2018(12):124-126.
[4] 王玮,孔祥炎,庞梦潇.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趋同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5):183-187.
[5] 刘玉安.浅谈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济南泉城广场为例[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121-122.
[6] 江欣欣,汤箬梅.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93-94.
[7] 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鄉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8] 周妍.辽宁大连城市广场景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3:87.
[9] 李薇.浅析大连星海广场[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创新沈阳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09:225-227.
[10] 祝遵凌.祝遵凌:让可持续设计真正为人服务[J].设计,2019,32(16):76-80.
作者简介:陈思凡(199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陈周翔(1991—),男,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实验员,研究方向:景观建筑,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