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03黄泽宝刘耿锋林涵林凯鸿
黄泽宝 刘耿锋 林涵 林凯鸿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估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用于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肾囊肿患者,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包括经腹膜后及经腹腔), 治疗组行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36.1±8.0)min及术后拔管时间(1.3±0.4)d均短于对照组的(49.4±
11.0)min、(1.8±0.5)d, 术中出血量(4.9±1.2)ml、术后引流量(15.2±5.6)ml均少于对照组的(18.4±1.8)、(35.3±9.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56、4.277、34.180、10.222, P=0.0000、0.0000、0.0000、0.0000<0.05)。治疗组的总住院时间(2.5±1.3)d短于对照组的(4.2±1.4)d, 术后24 h疼痛评分(1.6±0.4)分以及住院费用(8240.2±1098.7)元均低于对照组的(4.5±0.6)分、(10140.5±1279.9)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4、22.027、6.170, P=0.000、0.000、0.000<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 不论经腹腔或腹膜后, 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优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 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快速康复;住院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22
肾囊肿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1]。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会呈现增加趋势[2-4]。大多数肾囊肿的发生由于不会伴随特殊的临床症状, 所以其较小时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5], 但当囊肿直径>5 cm时, 或伴有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6]。既往临床对肾囊肿患者的治疗常采用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 但该法却存在手术时间相对较长[7, 8]、手术失血量相对多[9, 10]、住院成本高、容易导致并发症[11, 12]等缺陷。而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相比而言, 因其具有操作过程舒适[13]、伤口创伤小[14]、出血量少[15]以及术后恢复快[16]等优点, 受到广泛关注。因此, 本文选取本院60例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肾囊肿,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中, 男27例(90.0%), 女3例(10.0%);平均年龄(47.2±4.2)岁;平均体重(62.1±10.2)kg。治疗组中, 男26例(86.7%), 女4例(13.3%);平均年龄(48.5±
3.2)岁;平均体重(66.8±9.5)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符合肾囊肿诊断标准;②无外伤史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确认为单纯肾囊肿患者;③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确定肾囊肿与集合系统无相通。
1. 2. 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曾罹患肾囊肿或术后复发的患者;②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考虑为囊性肾癌的患者;⑤患有严重的心肺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 3 方法 治疗组:按照标准流程行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治疗, 方法如下:于患侧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 根据囊肿位置选取适当穿刺点, 于皮肤作1个0.5~0.6 cm 的小切口, 在B超引导下用5 mm套管(Trocar)直接穿刺到肾囊肿表面, 如无B超引导, 则可通过CT测量囊肿到皮肤距离, 用5 mm Trocar向囊肿方向穿刺, 深度小于囊肿到皮肤的距离, 经通道置入肾镜, 同时接入二氧化碳(CO2), 左右摆动肾镜分离肾周筋膜, 可显露出肾囊肿, 用可以通过肾镜工作通道的小电钩或激光对囊肿进行切除。对照组:按照标准流程行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 方法如下:在患者中线髂嵴下
2 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建立第一个穿刺点, 随后使用扩张器撑开腹膜后间隙, 并依次注入戳卡, 最后使用超声刀切除囊壁。其中行传统3孔经腹膜后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19例, 经腹腔镜下3孔肾囊肿去顶術11例;这两种方式在临床疗效观察中没有统计学差别, 故不再做分组比较。除手术方式不同, 两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相同。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24 h疼痛:其中0分代表无痛, 1~3分代表轻微疼痛, 4~7分代表中度疼痛, 8~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检查后让患者在游动标尺上标记自己的疼痛等级评分[17]。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56、4.277、34.180、10.222, P=0.0000、0.0000、0.0000、0.0000<0.05)。见表1。
2. 2 两组总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以及住院费用比较 治疗组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后24 h
疼痛评分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4、22.027、6.170, P=0.000、0.000、0.000<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廣泛青睐, 本研究也系统证实了基于该法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经过系统分析与考证, 相比传统3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 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具有下述优点:①没有应用常规的腹腔镜, 而改用肾镜, 虽然视野相对较小, 但不影响操作, 利用了肾镜12度镜面的视野以及在视野下方的肾镜内的操作通道, 用小电钩经肾镜通道进行囊肿切除,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会挡到视野, 也不会出现单孔多通道的“筷子”现象, 整个操作过程舒适;②只需在皮肤作1个0.5~0.6 cm的小切口, 便可完成全术程的操作, 相比三孔三通道(分别需要1个2 cm、1 cm、0.5 cm的切口)及单孔多通道(需要1个3~4 cm的切口), 外观更加美容, 创伤小, 不用缝合拆线, 患者更容易接受;③在B超引导下可直接穿刺到肾囊肿表面, 通过肾镜的摆动迅速分离显露出肾囊肿, 只需要一个较小的空间就可以实现肾囊壁的切除, 分离的创面小, 出血更少, 达到了表面微创, 里面也微创, 患者术后感觉好, 恢复更快;④节省了建立后腹膜操作空间的步骤和时间, 同时又避免了大面积分离肾周脂肪组织引起出血, 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 并不会出现手术过程中穿刺口漏气及皮下气肿的发生。整个手术过程简单快捷, 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
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术后24 h疼痛评分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对照组的切口偏大, 对患者切口局部产生较长时间的挤压, 从而导致上述指标的升高。该现象主要归因于操作模式以及操作器械之间的差异, 而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通过对上述局限性进行优化, 进而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临床医生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 任何手术方式均会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虽然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被证明有较大优势, 但是依旧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操作者的经验以及医疗设备情况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艳旭, 程宁, 李海燕, 等. 金昌队列人群单纯性肾囊肿发病状况.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4(3):41-46.
[2] 黎志彬. 60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临床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3] 曹绍党, 董彪, 朱利荣, 等. 非肾囊肿误诊为肾囊肿10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1):145-146.
[4] 元艺, 孟令民, 吴寿岭, 等. 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2):1138-1143.
[5] 杨丽琴, 刘莉莉.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9(12):1499-1501.
[6] 刘雍, 王新杰, 马圣君, 等. 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对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1):5-8.
[7] 马仲顺. 比较腹膜后与经腹腔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5):26-28.
[8] 张晓峰, 常德辉, 周逢海, 等. 单孔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医学装备, 2015(5):84-86.
[9] 张晓, 谢波, 莫启旺, 等.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35(14):37-40.
[10] 李辉. 肾囊肿经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当代医学, 2016, 22(16):73-74.
[11] 潘爱红, 屈晓玲. 经皮肾镜铥激光肾囊肿去顶术并发症预防的循证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6, 8(1):24-25.
[12] 汤大春, 高茂慧.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38-39.
[13] 贺利明, 赵慧, 王善龙, 等. 单孔单通道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15(1):44-46.
[14] 宁博.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62例. 中国农村卫生, 2015(6):89-90.
[15] 孙方浒, 傅斌, 洪涛, 等. 单孔单通道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分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9):662-665.
[16] 王新泉. 泌尿外科单孔后腹腔镜手术观察. 临床研究, 2016, 24(4):169.
[17] 邱郁薇, 吴镜湘, 徐美英.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上海医学, 2013(10):872-875.
[收稿日期: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