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介休志》刍谈

2020-06-03冀成武

文史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修志光绪

冀成武

2018年3月介休市史志研究室获悉《光绪介休志》已在台湾刊行,遂想方设法寻找该书,犹赖山西大学常利兵老师和北京语言大学杨沛林同学的大力支持,几经辗转,于11月将《傅斯年图书馆典藏未刊稿钞本方志》购回,其中第九册、第十册上赫然登载有《光绪介休志》全本。本人有幸参与其中,第一时间即得开卷浏览,不亦乐乎。

高兴之余想到了张颔先生,介休县志编纂委员会于1983年3月9日召开了特约撰稿人及专志编写人座谈会,先生有一个精彩发言,主谈《光绪介休志》未刊稿的得失,兼谈有关地方志编纂的几个问题。先生谈到台湾收藏有《光绪介休志》,这个信息记载于《山西省地方志联合目录》一书,该书是由山西省图书馆于1980年编印的。当时台湾与大陆隔绝音信不通,只好望洋兴叹了。

《光绪介休志》的纂修背景,得从光绪五年(1879年)说起。巡抚曾国荃两次上奏朝廷,请示重修山西通志,获准后即下达全省修志檄文,成立通志局,聘请山西名儒王轩为总纂,张于铸为副纂,杨笃为纂修,杨深秀为协修,展开工作。《山西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付梓,内容之宏富、考证之精赅、体例之完备、资料之详实,堪为典范,梁启超将其列为清光绪朝优秀省通志之首,称其“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

通志局除了编纂《山西通志》,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各府州县新编志书的审定工作。本书内有通志局总评两页和校语二百余条,时间为癸未年(光绪九年)二月望前三日,第二册封面盖有“协纂杨对”印。杨深秀时年36岁,而杨笃比他大14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深秀对其尊敬有加。据杨笃日记记载,深秀几乎见天来访。从笔迹来看作评者至少为两人,从书法特点来看总评和大部分评点是杨深秀的笔迹,小字行草非常漂亮;个别处是杨笃的手笔,楷书有如刀刻,不愧为金石大家。由此判断,本书主要由杨深秀负责审定。杨深秀参与了多部县志的审定,光绪八年审定过《平遥县志》,并为之序。序言中考订了平遥的地理沿革,鲜明地提出他的修志主张,批评了当时修志之人过多着力于人物和文词,而对“地之沿革反区雾荒忽十不能得五”。这个观点不光是批评平遥,介休亦然。本书中就有批语一条专说此事:“地理一门,似未屑意,故沿革、山水、古迹诸条皆未究心。”

通志局对本书的总评开门见山。“此书有四长,亦有四短:喜于创新,而厌于存旧;工于引远,而略于征今;高于立论,而或失其归;务于修词,而反没其实。至于取舍详略,意别有在,大致然矣。论其精心结撰,戛戛独造,且命意全注。大祲修志,事事为亡羊补牢计,此迥非寻常官书所能企及。然其不合体要之处,亦坐不肯落官书窠臼。”有褒有贬,毫不含糊。

接着讲述了州县志书的沿革,强调当政者和纂修者的身份,纂修者不能反客为主。“州县之有志,初本一家之纪载耳。明代多乡先生家居所作,故体尚未画一,国初犹然。至康熙、雍正间诏修《一统志》,始令各直省修《通志》、各府州县皆修《志》,以备采用,于是始全变为官书。虽分门别类,条目或各不同,而其为有土者之专任,绅耆即达官宿儒,皆退居编校赞襄之列,不敢越俎而尸之,则无少异,体例然也。以作者之才与学,夫岂见不及此?”这话是针对纂修者李敦愚说的。

最后给出了解决之道。“倘可俯就時制,稍变其体,必能出其余力,别成雅制,为桑梓文献增重,虽官书又岂掩射斗之芒乎?则此卷或藏箧衍,或付手民,自作一家之言,与官书相附而行,所谓离之两美也。秉笔者通人,又吾辈也,为文字交久矣。故敢陈其直言,其能降以相从也,幸甚。”杨先生循循善诱,明确官方修志之体例,希望李敦愚调整思路,此卷可另为一书,县志就得按规矩来,稍作改动,可成大雅之作,如此可谓两全其美。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光绪介休志》,是侯清柏先生根据省文物局资料室所藏手抄本点校整理的(简称点校版),这一版本只有两卷,缺少人物志和志余两部分内容。本书有卷三(人物志)和志余,这两部分篇幅有299页之多。本书有“通志局覆校三通”字样,就两个版本共有的两卷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本书为第三稿,点校版为第四稿。比较两个版本,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一、点校版在文字上有所取舍,结构上也有所改变,看来是按照通志局的意见做了部分修改。目录的区别,地理志部分单列出古碑和介休五谷表;建置秩官下列出知县、教谕、训导、典使等;学校下列出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秩官截止时间的区别,本书记录到光绪六年,点校版记录到光绪九年。

二、修志衔名部分的区别。本书有参校刘经源、采访王家鹤,点校版无此二人,却增加了两个参校人,是教谕洪洞董炜和训导太谷武洋,这两人是按照汾州府知府林拱枢的要求添加的。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有鉴定人知汾州府事林拱枢,点校版无;监修人,本书有知介休县事吴匡,点校版无。

三、忠孝节烈部分,本书卷二登载588人,志余分三部分登载约900人;点校版登载1472人。这部分内容也是最为林知府诟病的部分,看来点校版在这方面做了妥协,把志余中的部分内容放人了正文。孑L庙祭祀乐舞的区别,点校版根据通志局的意见做了修改。本书登载的附图多于点校版。

李敦愚是固执的,虽然还没有固执到不可理喻的程度,稿本也是一改再改,有所妥协,但也有所坚持,如两个版本的书名都冠以光绪二字。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批语:“年号冠志故自有初,然秉笔者之用意,良以光绪三四年大祲之后修志,而作以痛定思痛之哀,令后之阅者睹名而考实,此意自深远。惟大祲非介休一邑,修志亦非介休一邑,独冠以年号,终属未合,更商之。”李敦愚之执拗由此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点校版总论中加了一段感慨之语:“呜呼!作志之难,等于作史。详慎再四,而伪舛犹多。安得有吴缜、杨循吉其人者,为之曲摘其乖牾耶。”杨循吉,成化二十年进士。三十一岁就辞去官职,结庐山下,课读经史,旁通内典、稗官,性狷隘,好持人短长,又好以学问穷人,至颊赤不顾。吴缜,北宋史学家,著有《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看来杨笃和杨深秀二人还不是李敦愚眼中的吴缜、杨循吉,这二人还不能让他心悦诚服。书中李敦愚所推崇的《武功县志》,有人称此志“简而有体,质而弥文,辞直而事核”。而清代方志学大家章学诚却认为不妥,指出“夫康氏以两万许言,成书三卷,作一县志,自以为高简矣。今观其书,芜秽特甚”,“盖缘不知史家法度、文章体裁也”。

本书存在体例上的瑕疵,尽管点校版做了不少补救,依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就是本书命运多舛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志书早日问世,李敦愚在志书脱稿后四处奔走,所托之人多是内阁学士一级的大佬,然而林知府就是不允刊行。本书有不少大胆创新之举,书中不乏李敦愚的披肝沥胆之语,心心念念的是贤有司,一心要留一部警醒之作,反复叮嘱,从今往后官斯土者要如何如何,吾介应如何治理,吾民应如何善待,桑梓情节,令人感佩。尤其从志书的实用功能讲,如实记录了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情,查实考证了可信的人口数字,自有其不可磨灭之处。然而,书中借故发挥,好发议论,徒侈博雅,详略失体也正如总评所言。

本书缺点和优点都非常突出,然瑕不掩瑜,抚卷读来尤能感受到纂修者的温度和情怀,无疑是乡邦文献的珍贵版本。书中通志局的批语,有如脂砚斋之于《红楼梦》,锦上添花,研究价值非常之高。本书蕴含的史学理念和时代背景,可以作為考察光绪年间山西地方志纂修的生动而宝贵的资料。本书对于开展介休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提供了当时不少人物的生平传记信息,为下一步做细做实地方人物研究提供了宝贵线索。

张颔先生有言:“李敦愚《光绪介休志》有很多难得的独到之处,它满可以作为介休嘉庆志之后民国志之前的一部重要方志,因之,我建议将来可以刊行。”先生说这个话是在三十七年前,遥想当年先生风范,如在眼前,先生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下一步如能整理梓行,先生之愿得偿,广大读者得睹《光绪介休志》之全貌,亦介邑之幸也!

猜你喜欢

修志光绪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修志三十年人生自陶然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稳步扎实推进《盱眙县志》编修工作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Scholar and East Lake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