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打开传统美术课堂的“活”水之闸
2020-06-03闻琴琴
闻琴琴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再是“铁三角”——笔、画纸和黑板的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打开了传统美术课堂的闸门,如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充实着我们的美术课堂。有些难以用“三寸舌”来表达的“海市蜃楼”般的场景,多媒体却能在学生面前精美展示,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趣。本文结合日常教学中真实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介,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让课堂能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课堂 有效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和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上效果明显。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的因素有:(1)丰富多彩的图像带来美的愉悦和熏陶的感官享受;(2)生动直观的视听冲击,调动各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3)浅显易懂的表达与身临其境的情境创设。多媒体技术在这些方面都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笔者在教授四年级《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各个季节的色彩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与情感表达,课前在美术教室等待学生到来的时候,就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搭配不同节奏的音乐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学生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我最喜欢冬天白雪皑皑的感觉”“金秋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想要看到更多的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达到了笔者想要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视听的熏陶中自然地感知,激发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让我们的美术课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打破局限——激活创造的思维
美术课堂上涉及设计方面的知识通常都较为抽象,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讲解和演示,学生需要大量的自我训练。在课堂上,若合理运用多媒体独特的互动性特征和多维性特征,能够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化繁为简,教学形式更丰富多样,从而让学生们更加透彻地理解艺术概念和设计原则。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族纹样》一课时,课前,笔者将涉及本课的学习资料收集梳理后,制作了一个操作便捷的虚拟网站。这个虚拟网站的意义在于避免了学生在盲目搜索中时间的浪费与兴趣的消耗,使有趣的实验游戏降低了学习难度。
在虚拟网站的环境学习中,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单独纹样的?
(2)设计装饰单独纹样时用到了哪些图案内容?
(3)你在游戏中发现了哪些规律和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搜索、梳理和探讨,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大量民族纹样的相关知识,并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1)图案内容可以装饰动物、人物、植物、几何图形等;
(2)纹样形式有对称式、均衡式、不规则形等;
(3)通过纹样图案多种排列尝试、自己选择色彩的游戏,发现了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单独纹样的方法与技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纹样的文化魅力,体会艺术服务于生活的乐趣。通过这种特殊网络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学生作业千人一面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又如,在教学《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大小对比的知识,学习如何才能把巨人表现得高大的方法,笔者运用小魔术的方式使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大小差距逐渐变大,引导学生明白外形的大小差距可以凸显出巨人的高大。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对难点的理解变得更有趣简便,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潜力。
三、运用多媒体彰显灵动——提高教学的灵活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通常通过手绘的方式做示范:一来视觉上观感小,教师的背影还经常挡住一部分范作;二来时间上消耗得也较多。多媒体演示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及时掌握收集到学生的反馈。学生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学生有疑问,多媒体可以再次演示。
例如,讲授五年级《静物写生》这一课时,笔者提前录制好了一段关于静物素描的“微课”。在课上播放给学生们观看,与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传统方法相比,“微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捕捉到静物写生的每个细节与步骤,更有利于掌握静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对于学习上有难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运用多媒体定格、放大等功能进行反复点播,给学生们留有更多的自学空间。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个性化辅导,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改变模式一激发学生的潜能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使用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没有信心,渐渐失去对美术课的热情。
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份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作品,在讲解绘画作品的构图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入画,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是什么都想画到画面中。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从存储的照片中选择一幅风景画,然后打开绘图软件,使用“绘画”中的裁剪工具从不同角度裁剪,保存并比较:究竟哪一个构图更好?在比较中,学生很容易掌握构图的方法。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基础或兴趣选择其他工具:铅笔、喷枪、橡皮擦、模板等,可以修改颜色和图形,还可以尝试放大、缩小、倾斜、反色等特殊处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但学生却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运用多媒体丰富内容——提升教学的质量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若是在上课前查找适合的图片、影像资料,配上音乐和画面文字提示,不仅能够丰富教师授课的内容,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
例如,五年级《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教学内容涉及多种透视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依赖于课本上配好的插图,卖力地描述解说,尺子指来指去,粉笔横画竖画,教师用尽浑身解数,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在完成作业时却茫然混淆。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清晰快速地理解原本抽象空洞的平行透视、角度透视和消失点的概念。
在教学时,笔者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日常生活中一条笔直的道路,路两旁竖立整齐的白杨树……然后将典型透视代表作品《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与视频进行比较质疑:
明明生活中的道路肯定是宽度大体一致的,为什么画中道路越来越窄,最后消失了?路两侧的白杨树应该是差不多高的,为什么画中的树越来越矮了,最后都长到了一起?
学生们在对比中就会发现艺术作品中在视觉表达上会有一个空间的浓缩与提炼,出现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定律。
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在不同视平线的位置观察到的正方体的变化。从浅到深,层层推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物体发生的透视变化,有利于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正是打开传统美术课堂的“活水”之阀,使与时俱进的艺术潮流充实了学生们的学习。作为新教育形势下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依据教学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厚润泽。
【参考文献】
[1]马丽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7).
[2]曹艷.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9).
[3]杜华.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