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肩挑起“千重担”

2020-06-03郭彦武谢俊杰韩建平陈松

奋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肩挑绥化市书记

郭彦武 谢俊杰 韩建平 陈松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中部的“农字号”地级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019年2月起,绥化市按照上级“先行先试、拿出经验”的要求,集中对村“两委”班子负责人进行“届中调整”,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进一步强化党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截至2019年9月,该市133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100%实现“一肩挑”。

攻坚克难,绥化市是如何啃下的这块事关农村政权根基的“硬骨头”?又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我们进行了细致调研。

滚石上山、分类推进

——加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全面领导”

攻坚战就是生死战,只能进、不能退。

“2017年换届,我们镇8个行政村就有4个实现‘一肩挑。为的就是避免、减少内耗……”2019年3月,望奎县灯塔镇党委书记佟文君,在绥化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推进“一肩挑”调研座谈会上介绍。

调研中,跟佟文君一样,很多乡镇干部对全面推进“一肩挑”有着认可和共识。同时,大家也顾虑重重:“改革会不会激化矛盾?会不会加重维稳负担?上级部门会不会推不动就不整了,先推行的反而吃亏……”

面对杂音,2019年4月,绥化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指导意见》《关于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中保留有关村干部待遇的通知》。一竿子插到底,旗帜鲜明推进“一肩挑”。

《意见》明确:将“一肩挑”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县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

《通知》明确:在推行“一肩挑”工作中,因正常调整发生职务变动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其补贴待遇仍按照原职务执行至下次换届为止,离任补贴年限计算也延续到换届为止。

随后,一场关乎全市农村组织领导权和党组织建设的硬仗全面打响!

绥化市委明确了10个县(市、区)委落实“一肩挑”工作任务,建立了“一肩挑”工作周报督办制度,坚持每周一上报进度、每月一通报情况,科学谋划、以上率下,精准指导、全面推进。全市160个乡镇党委书记“提锅上灶、动真碰硬”。各级组织、纪委监委、政法、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形成合力,一鼓作气,一抓到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绥化市准确把握村情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五个一批”举措,实现“一肩挑”全覆盖。

一是涉黑涉恶清理一批。共排查清理受刑事处罚及涉恶村党组织书记23人、村委会主任39人,推动53个村实现“一肩挑”。二是能力不足撤换一批。指导乡镇党委依据考核、工作状态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免去能力不足村党组织书记职务58人,依法罢免或终止村委会主任职务14人。三是比选择优转任一批。根据岗位匹配度,通过谈心谈话、教育引导等方式,推动全市党员村委会主任主动转任村党组织副书记672人、非党员村委会主任依法依规转任村委会副主任及其他村委会成员166人。四是下派干部调整一批。全市43名县乡干部下派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23人回到原单位或转任第一书记,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组织书记,有20人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五是优秀干部培养一批。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强后备力量培养,“一肩挑”推行以来,由党员村“两委”干部提拔为村党组织书记的达80人。

历经磨砺、不辱使命,绥化市1336个行政村由2017年换届后“一肩挑”比例16.9%上升至100%,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得到加强,基层政治生态改善向好。

革故鼎新、担当勇为

——释放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强劲动力”

实践是检验“一肩挑”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在推进“一肩挑”工作的同时,被誉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绥化市强力施行。以清理合同、化解债务、新增地源收费为主要内容的“清化收”工作,便是这场改革的“重点”,更是改革的“难点”。

“清化收”就是要触动农村最深层次的矛盾,向不法侵占农村资产资源、严重干扰农村社会稳定的行为“说不”,就是扫黑除恶、反腐败“你死我活的斗争”。通过工作实践来看,绥化市在届中推进“一肩挑”,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提升,村“两委”运行更加顺畅、有力,已经释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动力。

兰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2018年底,其辖105个行政村中,有空壳村23个、不足5万元11个。2019年以来,兰西县将“一肩挑”“清化收”强化落实、协同推进。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县增加村集体收入6000余万元。全县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村22个,超10万元的村67个,全部消灭空壳村。

兰西县临江镇春河村曾是全县闻名的“破落村”10年换了4任村党支部书记;人地矛盾突出,上访告状问题严重;多年来,村里办公场所危旧狭小。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洪涛上任以来,积极推进“清化收”,正逐步化解40余人的“分地问题”,信访难题悄然化解。同时,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笔者调研期间,该村300平方米的“村委会”正在紧张施工。用老百姓的话讲:“村里的天,终于见亮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绥化市通过开展“清化收”,10个县(市、区)、1160个村,实现集体增收1.51亿元,村均增收13.04万元。

其实,伴随着“一肩挑”工作的全覆盖,除“清化收”之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事关农村的重点工作任务,工作机制更顺畅、执行力度更提升、落实成效更到位。

肇东市珊树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省会哈尔滨,蔬菜种植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推进“一肩挑”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主动提交辞呈,给原村主任秦德双“让贤”。2019年9月,在秦德双的努力下,引进大型果菜種植企业,预计投资数千万元,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和种植大棚。据悉,该项目除覆盖流转土地的村民外,还将覆盖16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千元,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一肩挑”增强了村组织的凝聚力,强化了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心,挑出了精气神、好班子、新局面,挑起了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千斤重担。

选育管退、一体推进

——椎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持续向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

解决好农村执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既是当务之急,更事关长远。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人始终是关键。如何用好人、管好人,进一步加强“一肩挑”队伍建设,事关农村长治久安,更事关乡村振兴发展。

早在2015年,绥化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抓住选、育、管、退等关键环节,完善机制,创新举措。这一做法被评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在推进“一肩挑”工作的过程中,绥化各级党务工作者重新审视“选育管退”机制,并赋予它新使命、新职责。

坚持政治标准“选”。把政治标准作为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首要条件,坚持在“好人”中选致富带头人,通过本地选、域外请、机关派、跨村任,把本乡本土经济能人、种养大户和优秀县乡干部选用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顺应振兴需要“育”。按照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标准,实施村级干部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对村干部的全员轮训,确保“一肩挑”干部素质和能力持续提升,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强化激励约束“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四议两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管理考核等约束机制,坚持奖惩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目标考核、村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鼓励转任副书记的原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面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完善负向评价“退”。把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干部“忠诚度、勤政度、廉洁度、诚信度、满意度”负向测评点,变定性评价为数据说话,实行末位淘汰、未履诺辞职等制度,畅通了出口。

“各级组织部门必须顶在前面,把‘一肩挑干部的监督工作做实、做细。”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推进“阳光村务”,正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核心。目前,针对“避免‘一肩挑变成‘一言堂”课题,绥化市委组织部正在努力“破题”——制定出台《绥化市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细化“一肩挑”村干部党建清单、权力清单和监督清单,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述职和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推动“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落实。只要扑下身子抓基层、抓落实,没有什么堡壘不能攻破,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责任编辑/吕岩萍

猜你喜欢

肩挑绥化市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河 长
挑夫
肩挑希望
书记家的狗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
反腐败的度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