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胖是因为缺爱?

2020-06-03艾小羊

女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收尾焦糖餐桌上

艾小羊

最近在看一本书:《学会吃饭》。作者,一位是美国心理学教授,一位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两人“闲”来无事,通过巨大的临床试验量,研究人是怎么吃胖的,又为什么有些人死都瘦不下来,或者瘦下来很快反弹。

要说减肥,一定是吃比练重要。我前些天在饭局上遇到一位珠圆玉润的男士,当他说自己每天在健身房练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几乎以为他在吹牛,但他接下来说的话,我又信了。

他说:“我锻炼就是为了更好地吃、敞开地吃,如果不是为了吃,谁去锻炼啊?”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真话传播者,我强忍住心里的那句话:哥们你知道吗,你跑步一小时消耗的卡路里,還不如一碗排骨藕汤多。

除了极少数病理性激素胖,世间的胖,都是吃胖,想要瘦,管住嘴是第一。如果抛去健康因素,只要管住嘴,不迈开腿也行,但如果你迈开了腿,不管住嘴,肯定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管住嘴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那么难?

《学会吃饭》认为,我们大多数时候,不是为了饿而吃,而是因为焦虑、空虚、叛逆、悲伤、喜悦、寻求慰藉。所以,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花点时间来一次哲学式的人生拷问:我真的需要它吗?我享受它吗?我真的饿吗?我还能够享受它吗?

这一招真的太狠了,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哲学家致疯率、自杀率都比别人高。当对活着这件小事儿进行灵魂拷问的时候,多半就不想活了;当对吃进行同样的灵魂拷问,也会立刻想要离开餐桌。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吃,都不是因为饿。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一个家庭里,偏胖的那位,通常是家里掌控欲较强的那位——往往是餐桌上负责收尾的那个人。我爸大半辈子干这活,最后干出了糖尿病;而我公公直到干出了胃出血,家里才终于有剩菜了。

对此,我也进行了少量的样本调查。

我闺蜜许许说,她家里是她妈负责收尾。她告诉我,“很烦人的,我们本来已经吃饱了,她非要再每人分一口,其他的她自己全部吃掉。她就想看到自己做的饭菜被吃得干干净净,这样才有成就感。”

我同事阿珠家里,也是妈妈收尾。她说:“我妈生完孩子就没工作了。平常大家各忙各的,她一个人比较孤单,只有在餐桌上才能找到存在感 。我们吃几口,差不多就散了,她能一个人坐在那儿把一桌子菜吃完,边吃边数落我跟我爸没用,吃鸡食。”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大多数时候的吃,真的不是因为饿;而大多数的胖,也不是因为胃大。

怎样能够让我们的愉悦感、安全感、被世界爱着以及爱着世界的情绪,不再依赖于吃?或者怎样能够像我家猫一样做到无喜无悲、情绪稳定,像《学会吃饭》的作者那样做到充分去享受美食,吃一口品半天,把荷尔蒙充分消耗在对食物的感知而非摄取上?

可能你一边感叹“太励志了”,一边悲伤地看着抽屉里刚买的海盐味、咖啡味、五香味、焦糖味、奶油味、山核桃味的葵花籽。零食在自己兜里和肉长在别人身上,都是让人愉悦的,遗憾的是,目前不支持“吃在自己嘴里,长在别人身上”这个程序。

所以啊,为了瘦,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强大自己的内心、稳定自己的情绪、充实自己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不然一个人闲得无聊,只想嗑瓜子。

冬天已来,谨以此文提醒大家:为了不减肥,最好不要肥。

猜你喜欢

收尾焦糖餐桌上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牛饮”牌焦糖珍珠奶茶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人物通讯写作教学摭谈
芭比的闪亮王冠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
为什么烤红薯越靠近皮越好吃
诱人的焦糖是致癌“高手”
钱家营矿工作面过老巷收尾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