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界”:近视性屈光参差在设计中的诠释与应用

2020-06-03刘时雨

艺术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视界

摘 要:屈光参差是医学中的一个现象,指的是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而其中近视性者又被称为近視性屈光参差。那么如果从艺术角度去看,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本文主要通过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概念、成因及有关现象的简述与分析,探究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眼中的世界,并提出相关概念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视觉语言;视觉语言

中图分类号:R7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1-0-04

1 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概念问题

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妈妈眼里所有病的起源,讨论结果总结而言就是熬夜、玩手机、不运动、不吃蔬菜和不喝水。其中,玩手机和不吃蔬菜这两项会导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会对视力造成损伤。相信很多人都感受过家长这样的双标,夸张而言就是“玩十分钟手机,眼睛会瞎,看一晚上书就没事”,当然,这是诙谐的说法,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玩手机与视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吃蔬菜和视力的问题则可以从一些微信养生软文中窥见一二,如“上班族护眼的七种水果五种蔬菜”“电子屏幕伤视力,紫色蔬菜可护眼”等。

当视力损伤这个问题出现时,发生较多的状况就是近视,而近视有3种较为主要的状况,一种是两只眼睛度数同时加深,另一种是虽然度数同时加深,但是双眼增加的度数不相等,最后一种是单眼度数加深。专业地说,后两者在视光学中被称为近视性屈光参差[1]。

2 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原因

导致屈光参差的原因大多以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双眼视功能异常、外伤和其他疾病以及手术因素为主,很容易找到。但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出现并不是某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萌芽期,双眼视力差距处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此时及时进行有效矫正,情况也就控制住了;反之,并不警惕,出现初步症状却放任自流,那么视力差的那只眼睛就会越来越差,人有的劣根性,眼睛也有,从此它只会在当咸鱼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再也不想着翻身,与此同时,另一只眼睛只好提高工作效率,担负起它们两个的职责,即代偿作用,也就会发生“用进废退”的现象,一个较为稳定,一个越来越差[1]。

3 近视性屈光参差导致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不戴矫正镜片的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双眼睁开时所看到的基本会是视力好的那只眼睛里的世界,这也是在初期,很多这类人群并没有产生重视的一部分原因。当闭上视力好的那只眼睛,进入“独眼龙”视角时,整个世界就会进入另一种状态,就像是我们处理图片时所用的动感模糊效果。

在配镜阶段,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医生也会建议通过每日累加佩戴时间来适应,不可一蹴而就。以自身经历为例,初配镜时,会觉得眼睛里的世界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往往要经过短时间的恍惚才能对焦事物,且相同时间内眼睛更容易感到干涩和疲劳。当进入移动的交通工具后,更是会感觉景物移动的速度远远大于你捕捉它的反应速度,而且其中还会经历一个恍惚期,也就容易导致头晕目眩。

之后,当终于缓解了自己生理上的不舒服情况,由于这类眼镜两个镜片的厚度不同,左右镜片的重量也会有差距,所以除了视觉上的一些不舒服的状态,长期佩戴还会始终有一轻一重的感知,并且在视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的“笑果”。

除了以上在视觉效果和配镜阶段的表现以外,假如想要使情况不再恶化,让相对弱势的那只眼镜得到锻炼,民间和医院可能会建议采取单眼遮盖疗法[2],用眼罩遮盖视力好的那只眼睛(即优势眼),强迫你使用另一只视力较差的眼睛,使差眼受到锻炼,逐渐提高差眼视力。尽管这种方法的确能够改善差眼视力,但也会对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初期阶段就是哪哪都不舒服,摘掉眼镜一身轻松。

4 用视觉语言来诠释近视性屈光参差

在了解了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就可以抓住它的特点,如两只眼睛两个世界,轻重对比,“独眼龙”状态等,以这些因素进行设计,用视觉语言[3]进行诠释。因为是为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所做的设计,那么用设计去解决这类人群的一些困扰以及图形和包装的吸引力肯定是我们首先要考量的因素。

第一,思维模式。以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的感受作为主线。从清晰度来看,普通人,一个人,一双眼睛,一个世界;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人,一个人,一双眼睛,两个世界。从重量来看,普通人戴眼镜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人戴眼镜处于“一边倒”的状态,即镜片一个厚一个薄。因此就可以通过视觉语言对这两个不同的状态进行比较诠释,一个模糊,一个清晰,一个重,一个轻,在视觉表达时就可以进行对比处理,在表现形式上也可以主要采用模糊、叠加、扭曲等效果,同时这种思维也可以贯穿到整个设计中去。

第二,文字符号。研究表明,左脑主管的大多是逻辑性信息,如数字、概念、分析等,右脑处理的则更多是情感、艺术类信息,如绘画、音乐、想象等。而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人是左脑较为发达,所以在同一个画面里,大多数人的大脑首先会处理的就是文字、数字等信息。设计是“for you”的,面向受众的,那么文字作为承载信息、思想的重要媒介,在设计中一样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文字内容的选取方面,“近视性屈光参差”肯定是会作为一个主题文字贯穿全部设计,其他关键性文字“两个世界”“轻重”“遮”等在画面中也可以作为辅助性元素进行补充说明。在文字的编排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受众的视觉语言体系,然后要考量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的视觉特点,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在排列上采用文字密集排列形成面的方式,在效果处理上采用复相叠加效果(图1)以及遮盖效果进行视觉表现。

第三,色彩符号[4]。“光是世界对眼睛说的话”,而在视觉表达上,光可以成为色彩的一种集合,再加上屈光参差属于视光学的专有名词,所以笔者比较倾向于以光学三原色,即红、绿、蓝(RGB)作为基础颜色,通过模糊、叠加、渐变等方式进行视觉表现(图2),如以红、蓝作为主色进行渐变、模糊等效果处理,再在其中辅以清晰的绿色,以达到多层次的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在色彩三要素的选择方面,由于要表现的是眼睛里的世界,再加上在配镜检查时所进行的融像功能检查项目里的红、绿图案投影效果,所以倾向于采取高饱和度,接近于荧光色的颜色,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与KTV里的旋转灯相类似的灯光效果。

第四,图形符号。与视力相关的图形,较为直接的就是视力表。常见的视力表上是以字母“E”作为测试图形,那么“E”就是一个可用的图形符号,它在视力表上就以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就可以放大、扩展这种形式,采用重复、叠加效果,在保留其原本的旋转角度的同时,再添加中间的角度,形成一整个圆的效果。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各种样式的视力表上的图案都是采用黑白扁平效果,所以在图形符号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沿用这种风格。再者,上文提到屈光参差人群眼中的两个世界,一个模糊、一个清晰,那么在图形表达上就可以增添较多的波纹线条和纹理效果,来尽量还原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眼里朦胧的世界。同时,由于对两种状态的处理方式不同,也能够使整体画面更具层次感,显得更为丰富。

第五,应用产品。近视性屈光参差相关应用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眼鏡系列产品。提到屈光参差这种视力上的问题,我们首先会联想到的就是用于矫正视力的眼镜系列产品。早些年,戴眼镜的人会被嘲笑为“四眼”,似乎戴上眼镜就成为呆和丑的代名词;而现在,观念早已发生转变,眼镜的类型也五花八门,无论是眼镜店的宣传,还是明星的街拍,眼镜似乎都已成为时尚必备的单品,很多哪怕并不需要矫正视力的人也会戴上一副平光眼镜用于时尚搭配或是修饰脸型,小红书等APP也有很多关于眼镜的搭配方式。而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来说,眼镜系列的产品也是他们生活的必备品,所以根据大多数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双眼视力差距大,但一只眼睛视力状态较为良好,与正常视力差距不大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设计相关类型的单边眼镜,这样也就不必维持两个镜片的折射率一致,可以选择折射率较高的镜片,以达到减重的效果。当然这一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万事万物讲究平衡,而单边眼镜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规律,因而对设计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另一种则可以单纯在造型上做文章,给轻的那边加码,即在眼镜的装饰设计上,可以在轻的镜片那边加一些相对繁复的造型,以达到视觉与感知上的平衡。

二是附属周边产品。有了眼镜,自然也该有相对应的眼镜盒。在这块设计上,笔者更倾向于以图形设计为主,眼镜盒的造型与图形设计相统一,可以在第一眼就抓住受众的目光。与此同时,眼药水、眼贴、眼部按摩仪等相关系列产品也是极为贴合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心理的,因而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衍生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产品,打破人们对这些产品所固有的印象,使人们产生新奇感。一方面可以从名称上着手,取一些不脱离产品本身状态和效用,但显得幽默诙谐的名字,如眼贴类产品可以叫“火眼金睛片”,眼药水可以叫“炯炯有神水”,眼部按摩仪可以叫“刮目相看仪”等;另一方面以整体的图形设计思路,再结合这些产品本身的属性特点,沿用文字、图形的设计表现方式进行创作,使其兼具设计感、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近视性屈光参差与设计其实是一个双向的关系,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一些表现给设计带来了多方面可利用的视觉元素,而设计也就由此更能深入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并为他们带来一些改变。

5 结语

在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视力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近视眼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近视人群也呈现低龄化趋势,近视已成为“国病”乃至“世界病”,由此也会引发如近视性屈光参差等各类相关的近视病。因此,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必修课。

尽管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更多涉及的是医学领域,但从艺术角度,以近视性屈光参差人群的感受作为课题,提取视觉元素,设计出具有这类人群特征的作品,不仅能够吸引这部分人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应用推广,也不失为一种让人们加强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现象的重视的方式。

由此也可以看出,近视性屈光参差这个视光学上的概念在设计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而且这种考量一些社会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往往更能给设计带来独特的灵感和思路,从而设计也更能够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一些人切实地解决部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类设计从部分人群着手,逐渐由部分推及整体,最终也会让设计在生活中被更多更广泛的群体认知和接受,从而推动整个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玉兰.近视性屈光参差及其视力[J].中华眼科杂志,1964(04):301-303.

[2] 李兴珍.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8):30-32.

[3] 黄巍.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对视觉语言的表现思考[J].智库时代,2019(44):244+246.

[4] 赵思雨.信息可视化中视觉语言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4):129-130.

作者简介:刘时雨(2000—),女,湖南邵东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视界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视界
浅谈装潢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及应用
T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