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论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
2020-06-03叶彩霞
叶彩霞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给当下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技巧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想要改变这一状况,让学生爱上写作,教师应秉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教学做合一”理论,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一、创设“绘”文环境,产生写作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画一幅自画像,然后根据自画像作文。此题目很适合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工作,将“教”和“学”作为中心——“教”的是教师,“学”的是学生。“做”主要具有行动、思考和新价值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行动,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画笔和颜色,画出自己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第二个内容是思考,肖像绘制完成后,和同学交流绘画思路和绘画风格,以及对最终呈现画面的理解。第三是新价值的产生,这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就呈现了。譬如:“我的脑袋很圆,一头短而硬的板寸,宛如刺猬身上的刺一样有力,粗粗的眉毛下有一双深棕色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和薄薄的嘴唇。我最喜欢耳朵,因为它十分灵敏,只要周围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清楚地听到。当然,上课时,它可以把收到的所有信息反馈到我的大脑,让我收获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写作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写作基础和情感,最终实现教学做合一。
二、留心生活,细心“观”出作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作文三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注重观察的方法并重视观察结果的准确性,意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目的不仅在于观察,还要理解事物本身。教师可以预先布置观察作业,提前教授学生写作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作文题目,让学生开展写作采风活动,比如讲解《望月河畔的探索》,其中有一段:“周末,我(如期)来到了望月河畔。沿岸开满了花,(郁郁葱葱)的杂草(高唱)春天的赞歌。一只不起眼的蜜蜂从遥远的(彼岸)来到这里,追求甜美的花蜜,发出(类似于)不停转动的风箱般的声音,身上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它是那么辛勤,不停地在花朵间(来来回回地寻找最诱人的)花蜜。”括号中的内容是教师指出问题后更改的,作者详实地叙述了自己在望月河畔观察到的景物,细致描述了蜜蜂的外貌和行为。通过教师的修改意见,作者完美地绘制了一幅岸边风景图。这一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然后是学,最后合一,完成作文。
三、利用课文开发新环节,“品”出作文
人教版小學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石榴》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食用某种水果,然后根据文章中的第四自然段仿写一段文字。该题目对学生提出了要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并加以创新,以完成自我表达的要求。教师要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品尝水果环节,肯定比枯燥乏味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在课堂上食用水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但并不代表教师和学生不可以做出尝试和创新。在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中,关于“做”的三种特征愈发明朗。其一是行动,学生品尝喜欢的水果。其二是思考,学生在食用水果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很多想法,并且有诸多情感。其三是产生新价值体验,从味觉到思考的转化,最后汇聚成一篇文章,学生的所思所想与行动交流都被赋予了意义。教师要积极指导,善于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写出完整的作文。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积极融入该教学理念,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结合教与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教学合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