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改善的途径
2020-06-03许捷
许捷
高中生要写出成功的议论文,需有足够的思维能力,有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表达观点。然而,笔者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写作流于形式,这显示出了其在思维方面的不足,针对此问题,笔者建议从语文教材研读、审题立意把握、写作思维改善、说理方法界定等方面发力,给学生提供改善思维的机会。
一、研读教材
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不能仅依靠固定的写作任务,平时应该多做思维训练。其中对语文教材进行研读不失为一种方法,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原因在于如今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缺少参考资料,训练计划不完善,训练时间也不充足。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同教材文章教学相结合,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蜀道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思考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作品中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可利用研读教材、翻阅资料与分组讨论等形式,在深化理解知识的同时活跃思维,为相关的议论文写作提供思维支持。再如教学《雷雨》时,教师不必直接说明周朴园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具体事件对材料进行剖析,给出客观和理性的判断,有助于学生找准立意与写作角度。
二、把握审题立意
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当与具体的作文训练任务结合,首要的指导方法是要求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笔者研究了近几年高考和模拟考试的作文命题,发现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写作角度是多维的,学生要以材料为中心发散思维,才能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例如,给出材料:一只老鹰自山顶向下俯冲,抓走一只小羊,一只乌鸦看到这个场景,觉得自己也可以如老鹰那样,随即从树上向下猛冲,扑到羊背上,然而乌鸦的力量太小,不但没抓起羊,还被羊毛缠住,无法飞走,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小孩子问牧羊人:这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它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鸟。小孩子说:但它确实非常可爱。面对这个材料时,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也就是首先回答问题:乌鸦模仿老鹰,不但没有成功,却被牧羊人抓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搞清楚这个问题,材料的因果关系便清晰了,准确立意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确立事物的矛盾观点,也就是分析小孩子和牧羊人的话,从矛盾的对立性着手,则更容易发现好的立意。事实证明,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审题立意过程就能无往而不利,为写作铺平道路。
三、拓展写作思维
审题立意需要恰当思维方式的推动,写作也离不开特定思维的帮助。笔者发现,学生存在审题立意较为准确,写出来的文章却混乱无序的问题。为此,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可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掌握虚实结合的思维方式,保证写作思路清晰,这样写作视野就会开阔很多。
例如2017年江苏高考卷的作文题是“车”,学生审题立意过程中明确“车”属于实写,文章不能脱离“车”而言他,可如果单纯写小时候和伙伴骑自行车、爸爸开车接我上下学,则过于肤浅,拿不到高分。因此应当拓展思维,让学生以“车”为中心展开思考,从实写过渡到虚写,可以通过不同时期人们出行方式的对比,体现时代变迁;还可以把人生比作一次驾车出行,等等。
再如,面对“标杆”这个文题时,由于“标杆”是个虚化的概念,学生可从虚到实展开追问,挖掘文题的深刻内涵,确保写作角度独到。总之,改善写作思维与把握审题立意,可分别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起到培养学生议论文思维的作用。
四、界定说理方法
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与具体的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也就是用科学的说理方法写作议论文。通过观察教材中的议论文范本,笔者发现说理论证方法多达十余种,如演绎、归纳、类比;例证、引证、喻证;对比、假设、因果分析、辩证分析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恰当的场景下应用这些方法,如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在作文准备阶段适用,其他方法则适用于具体写作。
有些论证方法逻辑性稍显薄弱,如喻证法,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技巧,描述、解释或者说明的色彩比较重,能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然而逻辑性却不强。此外有些论证看似有逻辑性,实则无逻辑关系,例如,根据神仙、上帝和自然界的风都看不到、摸不到,便推断神仙和上帝都是存在的,很显然就犯了机械运用类比论证的错误。
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练习论证方法,如布置小作文,指定应用某种具体的论证方法——援事说理、比较说理、因果说理等,限定时间完成论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训练中进一步发展。
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能力有直接关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研读教材,把握审题立意等,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