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尝鲜:食客爱在安逸之地流连
2020-06-03菜菜
泉州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巨港。在唐朝,它曾经是当时世界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包容,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与文化,在这汇聚出了独特的人文气息。但作为一个“吃货”,我最关心的当然是美食。
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多次“宠爱”的泉州,是我一去再去的觅食地。乘一班高铁就能到,美食遍地,还不用像在厦门一样人挤人,安逸!很多大家熟悉的厦门小吃,比如面线糊、花生汤、蚵仔煎,其实都是发源于此。如果在厦门打卡的古早味、网红美食不尽如人意,去泉州再吃一次,绝对能洗刷难吃的“罪名”。
作为港口城市,靠海的地儿,吃东西总逃不过一个“鲜”字。对泉州人来说,这一口鲜,首先就藏在每天必吃的面线糊里。高汤打底,柔软的面线丝沉浮其间,光是看着就暖了三分。顺着嗓子溜下去,五脏六腑都熨帖了。这一碗有多特别?一点都不客气地说,面线糊可是泉州早餐界的王者!
面线糊的美味,一在汤底,二在面线,三在配料。汤,是用猪大骨、鱼虾干贝炖煮6小时而成的,够浓够鲜。把干面线掰断捏碎进鲜汤里煮,细细软软好入口。再加些地瓜粉勾芡,成就了一锅鲜美的“糊”。这还不够!像广东人的生滚粥、养生少女手里的快乐奶茶,面线糊的配料,也是重点研究对象。大肠、醋肉、猪腰、香肠、煎蛋、海蛏、海蛎、虾仁……三四十种配料,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你喜欢,都能往里加。
第一次吃的,先来个经典搭配:大肠加醋肉。店家一手夹子一手剪子,煎成小块的大肠醋肉一一落入碗中。再往里舀上一大勺热乎的面线糊糊,撒点胡椒粉、勺一把青葱香菜、泼一勺蒜末,最后滋上一点补血益气的当归酒就齐活了。动作行云流水,没等多久,一碗面线糊就能端到你面前。热乎乎的一碗,有滋又有味。汤底鲜到掉眉毛,配料多到舌头很忙。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
和广东人一样,泉州人料理新鲜渔获,简单的烹调才是最高礼赞。本港捕获的小黄鱼、小白鲳和丝丁鱼,加酱油水一同烹煮,每吃一口鱼肉,脑子里就会蹦出一个“鲜”字。新鲜蚵仔,煎得外焦香内软嫩,地瓜粉和蚵仔的比例刚刚好。就连当配角的蒜葉,也凭着脆甜的口感,让人顿生爱意。
我在泉州遇到一家吃得让人心满意足的美食店,店家不在复杂的调味里纠缠,吃的就是本味,像是一位厨艺很好的妈妈烧出来的菜。店里还有一点很特别,招呼客人的不是茶水,而是浓稠的米汤,温暖润口,一杯落胃,很舒服。
泉州可不止面线糊和闽菜,更有纷繁的小吃,多到你吃不完。口感弹牙的土笋冻,现炸热乎的桥头仔炸醋肉,清爽沁甜的四果汤……泉州厝边头尾的小吃,每一样都是当地风土的反映,尝过它们,你会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
(资源支持:微信公众号“菜菜美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