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促智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的落脚点

2020-06-03肖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奇函数单调平面

肖骁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福建 石狮 362700)

“情智数学”是笔者的教学主张,师生合作情智交融,课堂充满教与学的热情和真情,就更富有人情味,师生都能领略和感受数学的魅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促进智力良好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表现,来自于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教师自身散发出对数学、学生和讲台的热爱;也来自于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学的深刻理解。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来自于对教师的喜欢和崇拜;更来自于经历数学问题的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在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中经历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一、情——源于学生的认识冲突

案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问题探究设置。

问题1.如何计算1+2+22+…+263的值。

(讲述国际象棋大师与国王的故事)

本算式来自数学典故,带有趣味色彩,充满新意而又富于挑战,与学生过去所学的数运算又有所不同。这类问题是否存在规律,需要猜想、探究和验证。

法1.设S=1+2+22+…+263

则2S=2+22+…+263+264

即 -S=1-264,∴ S=264-1

法2.设S=1+2+22+…+263

则(1 -2) S=(1-2)(1+2+22+…+263)

∴S=264-1

法3.设S=1+2+22+…+263

则1+S=1+1+2+22+…+263=2+2+22+…+263=22+22+…+263=264∴S=264-1

法4.设S=1+2+22+…+263=1+

2(1 +2+22+…+263-263)=1+2S-264∴S=264-1

方法1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在完成方法1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继续思考,拓展思路,寻求其他解法。当学生相继提出解法2、3、4时,心理上是积极的,情绪上是激昂的,思维上活跃的,就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愿望。这时提出问题2,学生就能快速找到计算方法,自然化解认识冲突。

问题2.如何计算a1+a1q+a1q2+…+a1qn-1的值,其中a1q≠0且q≠1。

二、情——源于学生的主动探究

案例.对《基本不等式》课中的问题设置。

问题1.正数a,b,如果它们的和为定值10,则它们积的最大值为多少?

问题2.如果它们的积为定值36,则它们和的最小值为多少?

在把问题拓展为一般性:(1)正数a,b,如果它们的和为定值m,则它们积的最大值为多少?

(2)如果它们的积为定值,则它们和的最小值为多少?

问题1和2是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接触过,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发现问题,提出一般规律,在课堂开始阶段有“成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题3.如何用代数、几何、函数解释上述不等式的含义?并给予证明。

设置多样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考,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可以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下列解释:

学生容易想到从完成平方公式证明不等式,即

在学生给出一种证明方法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其他代数证明方法,如差量换元法,设,则a=A+B,b=A-B

问题4.举例用几何解释上述不等式的含义,并给以证明。

(2)几何解释

解释1.ab为a、宽为b的矩形面积,a+b是长为a、宽为b的矩形周长的一半。

周长相等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解释2.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最长。

解释3.如图1,以a+b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大于或等于四个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

解释4.同圆图2中,弦长不大于直径等。

(3)函数解释:举例用函数凹凸性解释不等式含义,并给予证明。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所感受到的豁然开朗,所体味到的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数学本身为学生提供的极具特色的思考方式,无疑会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并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

三、情——源于学生的新知迁移

课前分析学生个性差异,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问题设置中,体现问题的启发性、真实性、层次性、针对性、新颖性和挑战性,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情感具有增强或减弱行为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民主平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不断挑战新问题。

案例《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课中的问题设置

问题1.直线y=2的上方、下方区域可以用怎样的不等式来表示?

问题2.直线x=-3的左方、右方区域可以用怎样的不等式来表示?

问题1,2从简单的特殊问题出发,让学生领会直线上、下方点与直线上对应的点坐标的关系,感知区域与不等式的对应关系。

问题3.直线x-y+1=0的左上方、右下方的点P(x0,y0),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问题4.直线x-y+1=0的左上方、右下方区域可以用怎样的不等式来表示?

通过问题1,2,学生知道了平面区域与不等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对应点的坐标来判定,也就是通过平面区域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在横坐标相同时,比较纵坐标大小来确定区域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探究问题3,4容易突破教学的难点。

问题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不等式x+4y+4>0表示的平面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不等式x-4y+4≤0表示的平面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5,6是问题3,4的联想与拓展,进一步验证区域与不等式的对应关系。

问题7.指出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B不等于0)表示平面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8.指出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B不等于0)表示平面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7,8是从问题的特殊性,类比推理得到问题的一般性,并确定模型进行验证,确定一般性的结论。

问题9.画出下列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四、情——源于学生作业个性化

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练习,怎样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才是科学合理的呢?作业是属于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取到补充和拓展,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阵地,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案例1:高一函数单调性,课后作业片段

所以:f(x1)在[ 2,+∞)上是增函数。

简解:函数f(x)在(0 , a )上为增函数,在[a,+∞)上为减函数。

简解:若a< 0,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0 )和(0 ,+∞),无单调递增区间;

若a>0,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0)和(0 , a),f(x)的 单 调 递 增 区 间 是(- ∞,- a ) 和[ a,+ ∞)

若a<0且b>0,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0)和(0 ,+∞),无单调递减区间;

若a>0且b<0,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0)和(0 ,+∞),无单调递增区间;

案例2:高一函数奇偶性课前作业片段

(第一层次)列举生活中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例子。

(第二层次)列举数学中,函数图像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性质特征。

(第三层次)如何定义函数图像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第四层次)如何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它们的图像,单调性有哪些特征?

案例3:高一函数奇偶性课后作业片段

答:f(x)是奇函数。

简解:若b=0,f(x)是奇函数;若b≠0,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简解:若b=0,f(x)是偶函数;若b≠0,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因为,此时函数的定义域不对称。

正向主观的师生合作,深层次的数学问题探究,通过课堂变化,讲练结合,情感疏导,成功体验;师生经历触动思考、挑战思考、分享思考、享受思考的过程。发挥感染功能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情绪的作用,让学生在认知活动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有效促进智力发展。

猜你喜欢

奇函数单调平面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知多少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浅谈如何运用奇函数研究对称中心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定义在R的奇函数可以任性使用f(0)=0
换一些新思路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