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品的负载

2020-06-03任翼

金秋 2020年2期
关键词:缺位葛优小品

◎文/任翼

人们盼望春晚,很多人盼望的是小品。但是,对每年春晚的大众评价总是失望居多,原因是“今年小品没意思”。是小品质量差了,还是观众的欣赏水平高了,各有各的看法。

按照春晚节目单的分类,小品被归入“语言类表演”。这个门槛看起来不算太高,但观众的评价标准却高且重。一般人看好笑不好笑,雅致人评滑稽还是幽默,而专业评论则强调有讽刺,还应辛辣。曾经有文章期待相声小品反腐,看来是对小品的社会功能非常的寄予厚望了。还有文章分析讽刺作品的缺少是由于回避矛盾,回避现实,不碰社会热点,挑些不疼不痒的问题,说些不咸不淡的套话。年年岁岁品相似,岁岁年年骂不同,看起来小品好像越来越辜负人意,哪个层面的满意都照顾不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小品?因为好看逗笑。为什么好笑?优越感使然。嘲笑他人的缺点弱点和滑稽表现,我们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释放出发自内心的笑。但笑是有代价的,看客笑了就过去了,造笑的人未必。小品离不开幽默和讽刺,柏拉图说,人的滑稽感是“混合着快乐和痛苦的恶意乐趣”,这个“恶意”可能会以歧视、嘲笑、挖苦、噱仿、恶搞等手法出现,谁能划清界限?踩上地雷没好事,如果被追究,后果很严重,也很费时间精力。幸好,大多数观众只把看小品当作一种消遣,就像看大多数电视剧一样,时间总要打发走,闲着也是闲着。

至于小品有没有出路的问题,还是乐观些好。2019年春晚小品《“儿子”来了》,葛优等演出,被称为“小品中的战斗机”。新老粉丝无数的葛优与蔡明、潘长江等泰斗级小品明星出场,本子好、演得好,都是亮点,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容。小品里的骗子用养生讲座、情感推销等手段,欺骗老年人花大钱买养生器材、保健品,情节和手段都是当代人耳闻目睹的身边事,而渴望长寿、渴求关怀、落入亲情圈套不能自拔的局中人在我们周围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小品反映了几个层次的社会问题。一是以保健品诈骗为代表的各种诈骗活动的普遍存在:二是最大弱势群体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问题;三是空巢老人的儿女亲情缺位和社会关怀缺位问题。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解决。诈骗犯罪,公安部门的正常打击或严打可以解决;健康和维权,相关部门可以解决;老年关怀,却必须有家庭、社区、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坚持相当长时间才有可能奏效,它实际上是老龄化社会整体应对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小品让人们联想到这些问题,应该点个赞。

猜你喜欢

缺位葛优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临宋人小品》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父爱不容缺位,任性盲目的母爱万箭穿心
葛优两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