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不耐受T2DM患者应用沙格列汀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6-03朱映周欧剑飞赖永娥李华娣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沙格列汀胰岛实验组

朱映周,欧剑飞,赖永娥,李华娣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上常见的由遗传、环境等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成年人当中T2DM的发病率达到了11.6%[1]。患者由于机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血糖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从而易造成器官的一系列损伤,病情进展下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二甲双胍是属于临床当中用于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然而此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大,尤其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的副作用较大,有些患者常因无法耐受此药而导致治疗无法继续。因此,需要选用其他对胃肠道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沙格列汀进行替代治疗。为此,我们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的120例二甲双胍治疗不耐受的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甲双胍不耐受T2DM患者应用沙格列汀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二甲双胍治疗不耐受的T2DM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②服用二甲双胍无法耐受治疗者;③患者、家属在对研究知情的情况下同意配合研究的进行。排除标准:①内分泌严重失调;②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③糖尿病昏迷、酮体酸中毒;④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2±7.38)岁;病程3~8 a,平均(4.25±2.12)a。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1~73岁,平均(57.19±7.26)岁;病程3~7 a,平均(4.15±2.09)a。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对症的基础治疗,包括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治疗以及饮食控制,进行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格列美脲片(厂家: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72)口服治疗,起始的剂量为2mg,1片/d,后续治疗根据血糖变化进行调整剂量,最大剂量3片/d。实验组予以沙格列汀片(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69)口服治疗,剂量为5mg,1片/d。2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症状以及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FBG<7.0 mmol/L,2 h PBG<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有所改善,FBG<8.3 mmol/L,2 h PBG<10.0 mmol/L,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超过10%;无效: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善或者加重,Hb A1c未有下降以及FBG、2 h PBG>11.1 mmol/L。总有效=显效+有效。

2)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C肽水平。

3)观察2组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标。

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C肽水平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血糖指标FBG、PBG、Hb A1c及F-C肽和P-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C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其中实验组FBG、PBG、Hb A1c低于对照组,F-C肽和P-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2组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对比

治疗前2组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C肽水平对比(±s)

分组 FBG/(mmol·L-1)PBG/(mmol·L-1)Hb A1c/%F-C肽/(mmol·L-1)C肽/(mmol·L-1)实验组(n=60)治疗前 9.47±1.32 16.26±4.63 9.18±2.14 2.15±0.49 3.72±0.61治疗后 5.24±0.42 8.09±1.82 4.24±0.34 3.98±0.42 6.63±2.12 0.253 0.580 0.052 0.219 0.261 P治疗前 0.801 0.563 0.959 0.827 0.795对照组(n=60)t治疗前治疗前 9.41±1.28 15.77±4.62 9.16±2.11 2.17±0.51 3.69±0.65治疗后 5.53±0.75 8.83±1.91 4.58±0.76 3.77±0.53 5.85±2.06 t治疗后 2.613 2.173 3.163 2.405 2.044 P治疗后 0.010 0.032 0.002 0.020 0.040

表3 治疗前后2组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对比(±s)

分组 FINS/(U·L-1)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实验组(n=60)治疗前 8.75±2.76 41.36±15.32治疗后 13.29±3.45 55.48±14.37 0.145 0.331 P治疗前 0.885 0.742对照组(n=60)治疗前 8.68±2.53 42.28±15.17治疗后 11.68±3.31 50.26±13.48 t治疗前t治疗后 2.608 2.052 P治疗后 0.010 0.042

2.4 2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P 0.048

3 讨论

T2DM是以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慢性疾病,该病无法治愈而只能进行控制及终身的治疗,不但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5-6]。目前临床上普遍以二甲双胍作为治疗T2DM的首要治疗药物,但该药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比较大,患者常因胃肠不适而无法继续耐受,进而影响后续治疗的进行[7-9]。因此,需要给这类患者选择一种与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且对胃肠道无明显副作用的药物来进行替代治疗。

沙格列汀是一种强效的DPP-4抑制剂,能起到延缓肠促胰岛素失活的作用,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以及减少餐后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10-11]。格列美脲是一种磺脲类药物,其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以及胰外降糖作用来进行血糖的控制,与沙格列汀均属于目前临床常用来治疗T2DM的药物,且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均比较轻微[12-13]。我们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格列美脲、沙格列汀口服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沙格列汀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针对T2DM的治疗较格列美脲更具优势。两种药物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降糖效果,血糖指标FBG、PBG、Hb A1c均较治疗前下降,F-C肽和P-C肽较治疗前升高。其中,实验组FBG、PBG、Hb A1c低于对照组,F-C肽和P-C肽高于对照组,2组上述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梅希等[14-15]研究结果相类似。此外,2组治疗后FINS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和恢复β胰岛细胞功能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有效地延缓病情的进展,且沙格列汀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还提示,沙格列汀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格列美脲要少,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耐受,表明沙格列汀治疗效果好、安全性佳。

综上,沙格列汀用于治疗二甲双胍不耐受T2DM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血糖和改善胰岛素细胞功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由于观察时间相对较短,长时间使用沙格列汀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猜你喜欢

沙格列汀胰岛实验组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评价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用药效果评估与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