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子不同播种量育苗比较试验
2020-06-03胡建玉
胡建玉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靖远730600)
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黄河上游,年均气温9.5℃左右,平均无霜期172 d,平均降雨量241 mm,自然条件适宜黄芪生长。靖远县种植黄芪历史久远,但是由于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需研究黄芪标准化种植技术。因黄芪不同播种密度育苗生产的苗木大小、生物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找到最佳的育苗密度,2016 年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开展了黄芪不同密度比较试验,以找出适合靖远当地黄芪育苗的最佳播种密度。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3℃,年平均降水量200 mm,多集中在秋季,海拔1 840 m 左右,冬春季多风,夏季高温干燥。
1.2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选择黄芪植株所结的乳熟期种子。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 5 个处理,即处理 1:90 g/50 m2;处理 2:120 g/50m2;处理 3:150g/50m2;处理 4:180g/50 m2;处理5:210 g/50 m2。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为50 m2。对试验地进行一致处理、不起垄,用锄拉开间距为15 cm、深5 cm 的浅沟播种,全部铺设喷灌在干旱时及时补水,播种时间为5月 9 日。
调查方法:10 月底随机抽取1 m2面积调查药苗数量、苗高、根长、单株鲜重等,重复5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出苗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表现
从表1 可以看出,黄芪生长发育从播种到出苗5 个处理并无区别,但在2 叶期、6 叶期、分蘖期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到分蘖期时间相应减少,但是达到一定密度时开始增加,即播种量90 g/50 m2的为 16 d,120 g/50 m2的为 13 d,150 g/50 m2的为 12 d,180 g/50 m2的为 15 d,210 g/50 m2的为18 d。从黄芪苗木的开展度看,随着密度的增大,分蘖期开展度相应增加,但是达到一定密度开展度开始减小,即播种量90 g/50 m2的开展度为6 cm,120 g/50 m2的开展度为7 cm,150 g/50 m2的开展度为11 cm,180 g/50 m2的开展度为8 cm,210 g/50 m2的开展度为6 cm。
2.2 不同播种密度对黄芪苗数量及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产苗数相应增加,即播种量90 g/50 m2的为217.0 株 /m2,120 g/50 m2的为 244.2 株 /m2,150 g/50 m2的为299.3株/m2,180 g/50 m2的为332.8株/m2,210 g/50m2的为382.8 株/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根粗和鲜重都相应增加,但是达到一定密度开始降低,即播种量90 g/50 m2的为 4.02 mm 和 6.84 g/株,120 g/50 m2的为 4.6 mm 和 7.87 g/株,150 g/50 m2的为 5.6 mm 和9.77 g/ 株,180 g/50 m2的为 3.88 mm 和 7.56 g/ 株,210 g/50 m2的为 2.98 mm 和 6.21 g/株。
2.3 不同播种密度对黄芪苗产量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黄芪苗产量相应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开始降低,即播种量90g/50m2的为 9.61 kg/50 m2,120 g/50 m2的为 12.88 kg/50 m2,150 g/50 m2的为 15.99 kg/50 m2,180 g/50 m2的为13.92kg/50m2,210 g/50m2的为 12.99 kg/50 m2。
3 小结与讨论
栽培是中药材GAP 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药材道地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针对靖远县黄芪多年来栽培不科学问题,本研究在保证各栽培措施相同的前提下,设立了5 个不同播种密度,以产苗量和各项生长指标量作为评价因子,确定黄芪的最佳育苗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靖远县黄芪黑膜穴播育苗播种密度150 g/50 m2相比其他密度药苗生物积累量高,移栽用苗完全达到标准,相对其他密度育苗药苗长势较强,易越冬。
表1 不同播种量出苗情况及生物学特性
表2 不同播种密度对黄芪苗数量及生长量的影响
表3 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产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