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2020-06-02孙德飞高云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

孙德飞 高云

摘 要:农村河道整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极为关键的内容,是推行现代化水利建设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并未与长效管理有机结合,引发了反弹问题,无法保证农村河道治理效果。为此,若想改善农村河道管理水平,就需積极践行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以保障农村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途径

农村河道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和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是建设绿色乡村的主要设施。河道环境治理能够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发展创新,这是水系沟通和盘活水源,改善水质的重要举措。

1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经济生产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数量也相应的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首先,基于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可改善农村水资源,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品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进驻农村,有利于农村经济转型[1]。其次,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是水行政工作的重要支撑。由于农村河道是水源系统中的分支,在水行政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农村河道管理,可实现水行政工作的整治目的。现阶段,城乡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只有高度重视农村河道管理,方可发挥出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打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

2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中的问题

2.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前期发展中,农村河道管理任务并不清晰,且农村河道路线十分复杂,长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河段路线地处偏僻地区,不利于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河道管理任务分工不清晰还出现在市县河道管理部门与城乡河道管理部门之间。另外,其他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同河段责任分配不清晰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重复工作或工作漏洞等问题。

2.2脱离群众

农村河道管理工作中,政府机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农村当地居民也要加入其中。若想达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预期目标,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当前,很多农村河道管理方式并未与群众统一战线。政府部门确定的工作任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阻碍了河道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农村河道管理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内容尤为复杂,对管理经费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村河道管理工作中的经费有限,很多工作均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上述经费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财政拨款,但是财政拨款明显不足,无法发挥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水行政部门仅将重点放在管理上,无法达到以河养河的目标。

2.4废弃物排放

城市化发展迅速,河道污染现象更为严重,部分生产工厂为了减少材料消耗,将化工废弃物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当中,部分有毒的物质在河道水当中长期积存,无法体现河道灌溉和排涝功能,干扰了居民的日常用水。

3运行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策略

3.1创建组织管理协调中心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中,河道两侧水域及上下游保障和清洁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河道属地的政府和河道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与沟通,协调项目管理方式。为此,农村河道所属地的政府要与监理组织建立协调管理中心,由其负责农村河道清洁和管理工作,并创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将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作为首席组长,副组长由水利部门担任[2]。以此为基础,鼓励农村河道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参与管理协调中心的日常工作。基于组长的引导,大力贯彻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为河道长效管理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投入充足的河道治理资金

河道清理工作主要采用突击清理,应对检查的处理方式,考核结果与工作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也就无法达成河道长效管理的目标。因此,为顺利地解决该问题,农村河道属地的政府机构和管理部门需投入大量的河道清理资金,落实河道分段管理。引入大量清洁工作者,落实薪酬统一管理,及时发放薪金,调动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结合实际确定考核方式及内容,使河道清洁工作满足既定的标准和要求,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奖惩措施,引导清洁工作者树立责任感,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3.3深化农民河道清洁意识

若想完保护农村河道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也需深化河道沿岸居民的环保意识,主动地参与到农村河道管理与清洁之中。

为不断增强农民的河道清洁意识,首先要加强河道沿岸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河道管理人员可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河道管理与清洁的意义与价值,使居民更加清晰地了解河道管理和功能作用,自觉爱护和管理河道[3]。河道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与居民自身密切相关的事务,居民有义务主动管理河道。再者,利用常态化巡查活动,有效预防河道沿岸居民破坏河道环境。

其次,要科学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利用网络监控设备全过程监管农村河道沿岸情况,引导周边居民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效阻止多种不良行为,从而有效改善河道环境,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

3.4确定河道管理人员的责任

农村河道的复杂性较强,沿线较长且流量较大。又由于河面上的漂浮物可随水流动,该情况也加大了长效管理的难度,无法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再者,现阶段,农村河道管理责任并不清晰,职责交叉较为明显,农村河道清洁管理中如出现问题,会削弱管理工作的效用,甚至出现多部门扯皮的情况。

为有效提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水平,应加大监管力度。在管理工作中,高度落实属地管理方案,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依据不同地区河道实际情况,创建分级管理制度,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以此实现农村河道管理的总体目标。同样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细化农村河道管理内容及责任人,促使河道长效管理活动融入河道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明确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在工作人员中建立起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观念,共同为河道环境保护工作献力。

3.5建立长效管理工作制度

制定完善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是规范人员行为,指导日常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制定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建立起农村河道规划制度。该制度是指农村河道能够充分发挥泄洪作用的同时,也可发挥供水和灌溉的作用,在河道两侧种植树木,以此改善河道环境,实现保持水土的目标。再者,规范行政制度。编制制度内容的工作人员应全面学习和了解河道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项规范,制度必须切合实际。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长效管理工作制度,包括明确巡查工作者的数量和责任,确定具体巡查时间、路线和工作流程。最后,建立完善的河道清洁制度,制度要明确河道清洁工作内容,且设立农村河道清洁的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以规范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环境保护、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政府机构和农村河道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关注力度,结合河道管理的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将河道管理融入到长效管理目标当中,深化农民的河道长效管理意识,以此提高农村河道管理工作效率,全方位展现农村河道的功能,美化农村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法鹏.我国农村河道现状及生态护坡技术应用分析[J].乡村科技.2020(34):115-116.

[2]印恺淳.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J].居舍,2020(13):13-13.

[3]杜倩雯,胡媛媛.基于河长制的农村河道整治创新路径探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000(001):P.42-45.

(1.洪泽区高良涧水利中心服务站,江苏 淮安 223100;2.洪泽区岔河水利中心服务站,江苏 淮安 223100)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