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岗位的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以“双层底分段装配”学习模块为例

2020-06-02孙程程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层分段船舶

孙程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0)

职业指的是人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一种能够取得相应的报酬、为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工作的总称[1]。岗位是指具体的工作,人们在岗位上需要完成相关职业对应的一项或多项工作内容,每个岗位则是指由每个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2]。职业岗位指的就是人们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从事的工作[3]。

一、船舶建造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关系

(一)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船舶制造类高级技术型人才[4]。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了解整个船舶建造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现场指导、调度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要对建造中的必备技能加以掌握,便于学生日后从事设计、建造方面的工作。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本专业一直鼓励学生按照“工匠”精神严格要求着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船厂主要从事船体装配、放样号料、下料切割、生产设计等项工作。对应这些职业,学生需要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焊工证、起重工证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证等。

(二)课程培养目标

船舶建造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船舶从放样到下水的整个环节。因此,船舶建造课程所支撑的职业岗位应具有船舶放样能力、构件的下料与加工能力、部件和分(总)段装配焊接能力等[5]。课程将三艘船型不一样但船型运用较广的船舶作为授课载体,学生通过对这三种船型实际建造过程的分析,去完成相关的学习和实践,达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对比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船舶类高职院校船舶建造课程的授课方式都大致相同,但这样的授课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课程进度与实践进程不协调,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都是断续的,相关能力的培养都是独立的,在进行实践操作时,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预习或者温习理论知识,学习效率很低,等等。

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应具有船舶放样能力、构件的下料与加工能力、部件和分(总) 段装配焊接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在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合理的调整课程结构,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系统地完成从船体放样到装配的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船舶建造相关能力。

(二)基于职业岗位的教学模式

我们开发的基于职业岗位的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了之前以课程为授课单元的授课方式,采用以模块为目标的授课方式。这种模式将理论教学(包括船舶识图与制图、船舶建造、船舶CAD/CAM 与生产设计等课程) 与实践教学(包括船体放样、模型制作、工学结合生产实训、装配实习等课程) 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系统地锻炼船舶放样能力、号料能力、构件的下料与加工能力、部件和分(总) 段装配焊接、质量检验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大量线上资源和活动的支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平台上完成理论知识的预习、复习,同时根据平台上要求提前为课堂做准备,节省了课上的时间去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基于职业岗位教学模式实施

下面介绍以某船的纵骨架式双层底分段为载体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师针对学情特点,分别采用微课播放、小组讨论、虚拟动画、实际操作等方法,提升学生船体装配能力并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教师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实践操作,同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双层底分段钢材预处理的方法及工艺流程、构件边缘切割的设备及方法、焊接坡口的加工方法、双层底分段的类型及建造方法;掌握平台的种类和用途及船体装配工具的种类及具体使用方法、部件装配时钢板划线方法、拼板方法、T 型梁装配方法、精度测量工具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完工测量。

在“双层底分段装配”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能够实现系统地锻炼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能力的目的。下面以“双层底分段装配”模块中的“构件边缘加工”为例进行分析,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及手工气割的方法,能够运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手工气割炬切割双层底分段的构件,并提高自身的安全操作意识。

课程以某船纵骨架式双层底分段为任务,以双层底分段构件为主线,紧紧围绕学生号料能力和构件下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分别熟练运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手工气割炬进行下料。授课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示范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手工气割炬的使用,并全程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阶段,课前学习。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讨论问题以及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并通过微信发布预习任务。学生接收学习任务后,回答课前讨论问题及观看微课动画进行学习,并准备课上任务资料。这样的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一是线上讨论区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课前导入型问题学生进行发散性讨论,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区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其他问题,并相互讨论、解决。线上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线上播客单元区(微课、动画) 学习。主要是针对一些课上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定义或者相关操作指导、注意事项,用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便于理解。

第二阶段,课中学习。

一是解决关于线上讨论区的问题。回顾课前反馈,针对学生不明白问题进行解答,并导入新课。

二是学生对线下操作进行设计,教师进行指导。

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软件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各学习小组针对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手工气割炬切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将最后的问题上传“船舶建造”微信群中。教师将各组问题投到大屏幕上,学生们再次讨论,解决部分问题。教师对于学生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随后,教师示范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手工气割炬切割,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用“有道云”记录操作心得,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其他组同学可通过大屏幕来观看操作,记录他们的操作要点。教师对各组完成的作品进行评定,并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课后学习。

一是线上完成课后作业。

二是线下完成课后实验。

课后,学生通过“有道云”笔记记录心得,上传到微信群中。教师根据学生心得记录情况和每组同学的实践操作情况,给出合理化意见。同时,教师针对课程内容,布置相对应的拓展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定是否参与课后拓展。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结合

双层底分段装配的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按章授课形式,将授课内容按照工厂的实际建造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双层底分段装配涵盖了教材中的项目3—船体钢料加工、项目4—船体预装配的工艺装备、项目5 项目6—船体部件和船体分(总) 段的装焊,共计4 个项目的内容。同时,这部分教学内容将船舶结构与识图、船舶CAD/CAM 与生产设计、装配实训、放样实训和焊接实训等融合在一起。以某船的双层底分段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分成8 次课,共计16 学时完成。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建成了船舶建造线上课程资源。船舶建造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装配技能,把双层底分段装配相关的理论知识放在平台上,学生利用课前和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完成相关的理论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中集中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抓住教学重点,同时解决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从而促进他们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同时,学生在线上答题,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保证了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反馈,教师可以实时修改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三)讨论学习

针对本节完整课程的内容,学生、教师在课后讨论区或者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探讨:难度小的,同学们互相解决,巩固了课堂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答疑,节省了课堂时间。

(四)考核方式

船舶建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考试课程[6]。但与传统考试课程不同的是,期末考试分数占科目总成绩的比例非常小。科目总成绩被分解为几个部分,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这几部分考核涵盖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程实践操作部分的成绩、课前线上准备程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同时,理论部分采用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方式,实践部分是由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和实训教师评价组成,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考核评价更科学。考核标准参见表1。

(五)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蓝墨云班课、“有道云”笔记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交流,节省了课上学习时间。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前讨论相较于传统的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相互讨论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平台,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看相关的操作视频、动画,利用课下时间,掌握理论知识,节省了大量课上时间来实际操作。微信布置作业,体现了作业的时效性,做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蓝墨云班课记录课上的出勤情况,同时可以根据课程实况随堂发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道云”笔记,实现了学生快速记录,也方便学生总结。

表1 双层底分段装配考核内容

五、实施可行性分析

(一)学院硬件条件

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辽宁省首批高职30 个品牌专业之一,是国家骨干校建设期间的重点建设专业[7],是辽宁省高职示范专业,整个教学团队更是省优秀教学团队。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是辽宁省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2007 年6 月确定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15 个实训基地之一。基地除了正常校内教学外,还承担起船舶建造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及船舶建造相关岗位级别鉴定基地的作用。整个实训基地配备了船舶建造整个过程所需要的一切设备、设施。船模陈列室内有绝大多数船型的船模,学生可以认识各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结构特征;船体放样与制作实训室,有船舶手工放样及结构模型制作的所需的工具、设备,学生可以在了解外形的基础上去手工绘图和制作模型;船舶CAD/CAM 实验室,有船体数学放样所需要的软件,方便学生计算机放样和下料;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配备钢料加工到分段装配的相关设备,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实际动手操作,锻炼他们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二)学院教师准备

我院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内容。船舶工程系教师先后完成了“移动学习环境下船舶识图与制图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船舶建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8]“碎片化船舶建造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船舶建造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9]“‘双高’建设期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及网络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船舶建造课堂中的应用”等多项课题,同时学院教师也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并参加了多项教学设计比赛。

这些课题和论文可作为微课的资源之一,微课教学又加速了“互联网+”大背景下,移动式教学形式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开展;移动式教学进而推动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船舶建造课程中[10];线上教学的开展又促进了课程相关资源及网络课程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线上教学。通过教师们参加比赛,拓宽了教师信息化的视野,能够将他们所看到的方法、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船舶建造课程中,吸引学生来学好课程。这些都为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综上,基于职业岗位的船舶建造课程,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是利用某船几个特殊的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紧紧围绕船舶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船舶放样能力、构件的下料与加工能力、部件和分(总) 段装配焊接能力目标,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这就需要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适时地调整整体的课程设置。

猜你喜欢

双层分段船舶
双层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秘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船舶!请加速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分段计算时间
“双层巴士”开动啦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