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大田药效

2020-06-02李信申范劲松李湘民华菊玲沈爱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嘧菌

陈 建,李信申,范劲松,胡 键,李湘民,华菊玲,沈爱喜*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2.江西省瑞昌市植保植检站,江西 瑞昌332200;3.江西省瑞昌市范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瑞昌332225)

【研究意义】山药(Dioscorea oppos i te Thunb)是薯蓣科植物,又称薯蓣,是我国药食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山药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在我国南、北方及西南等地都有大面积栽培[2-5],世界各地种植的品种大约有600种[6]。随着山药种植面积及复种指数提高,山药种植中各类病害发生越趋频繁和严重[7]。在全球范围内由炭疽病菌引起的山药炭疽病是制约山药生产的主要因素[8-9],为生产中发病最广、最迅速、最易爆发成灾的病害,造成山药地上植株枯叶、死蔓甚至整株枯死,致使山药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极大制约了山药规模化生产发展。目前生产上化学药剂防治山药炭疽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药剂将使得病原菌不断产生抗药性,最终导致防治效果的下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或混配制剂将有效地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前人研究进展】朱春晖等[10]研究了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西瓜炭疽病的作用效果,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2混配时效果最佳,对瓜类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C T C)系数为242.64。张帅等[1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祁山药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的EC50为0.040 6 mg/mL,苯醚甲环唑的EC50为1.281 2 mg/mL。张帅等[12]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41。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2∶1混用对祁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增产率为45.02%。黄婷[13]通过测定不同杀菌剂对山药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得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EC50为0.804 0,250 g/L吡唑嘧菌酯乳油的EC50为2.600 6。张蕊蕊等[14]测定了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及2者的5个配比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并按最佳配比配制成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比为5∶2时,共毒系数为142.99,表现最大增效作用,且在田间试验中该比例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未见有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报道。【本研究切入点】为解决生产中山药炭疽病化学防治的技术难题,开展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不同配方对山药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大田药效试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最佳配比,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山药炭疽病原菌从2018年10月从瑞昌范镇山药炭疽病叶上分离所得。经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确认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 oid es),菌种保存于4℃冰箱中,用时于PDA平板活化。

1.1.2 供试药剂 97%苯醚甲环唑、97%嘧菌酯,生产商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杀菌剂对瑞昌山药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定杀菌剂的抑菌作用[15],先用甲醇分别将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溶解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 mg/mL母液,再将其按质量比混合配制,得到不同配比混合液。用5 mm直径打孔器在长满菌丝的PDA平板上打取菌饼,移入不同质量浓度(0,0.2,1,5,25,125µg/mL)[16-17]的含药平板中央,以不含药的PDA平板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25℃恒温培养7~10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不同药剂处理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

1.2.2 两种杀菌剂联合毒力评价 采用Wadley法[18]进行评价。EC50(th)=(a+b)/[a/EC50(A)+b/EC50(B)];增效系数(SR)=E C50(th)/EC50(ob)。A、B分别代表两种药剂,a、b分别代表药剂的配比,ob为实际观察值,th为理论值。SR>1.5为增效作用,S R=0.5~1.5为相加作用,SR<0.5为拮抗作用。

1.2.3 杀菌剂对瑞昌山药炭疽病菌的大田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于2019年8月在江西省瑞昌市范镇进行。山药种薯在种植地过冬的种植方式栽种,开始试验时山药炭疽病零星发生,处于发病初期,每亩种植密度为3 000株。试验共设8个处理(均按有效成分计):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EC),250 g/L嘧菌酯悬浮剂(SC),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EC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SC)混配(质量比1∶1.6、1∶2、1∶3),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清水对照。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组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4 m2。本试验共施药3次,第1次药时间为2019年8月20日,第2次施药为8月27日,第3次施药为9月4日,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各小区均匀喷雾。本试验共进行2次病情调查:在第3次施药后7d和14d调查,每小区随机4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上中下各调查10片叶。记录病叶数和病级数。根据山药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进行病情分级,病情分级标准[19]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CK0与Pt0分别为药前空白对照区及药剂处理区的病指;CK1与Pt1分别为药后空白对照区及药剂处理区的病指。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PS 7.05版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EC50值。用Excel计算山药炭疽病菌大田药效试验的病情指数及防效,再经DPS软件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

由表1可知,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及单剂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D+A(1∶1.6)效果最好,E C50值为2.88µg/mL;D+A(1.3∶1)、D+A(1∶2)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3.42µg/mL和4.89µg/mL,D+A(1.6∶1)抑制效果最差,E C50值达17.10µg/mL。

表1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Tab.1 Inhibitory effect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mixtur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Colletotrich um gl oeosporioid es

图1 苯醚甲环唑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毒力测定Fig.1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of difenoconazole on 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 oi des

图2 嘧菌酯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毒力测定Fig.2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of azoxystrobin on Colle totr ichum gl oe osporioid es

图3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剂D+A(1:1.6)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毒力测定Fig.3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mixtures(1:1.6)on Colle totr ic hum gl oe osporioid es

2.2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丝的联合毒力测定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物对炭疽病菌菌丝联合毒力测定表明,质量比1∶1.6、1∶2、1.3∶1混合后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增效作用,质量比1∶2.7、1.6∶1混合后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相加作用。其中质量比1∶1.6效果最好,增效系数为4.75;1∶2、1.3∶1效果次之,增效系数分别为2.73、3.58。(表2)。

表2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联合毒力Tab.2 Co-toxicity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mixtures on Coll et otrichum gloeos por ioides

2.3 不同药剂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病菌的大田防效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瑞昌山药炭疽病均有一定抑制效果。第3次药后7d和14d,250 g/L苯醚甲环唑EC和250 g/L嘧菌酯SC混用的防效均显著性高于250 g/L嘧菌酯SC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第3次药后7d,250 g/L苯醚甲环唑EC和250 g/L嘧菌酯SC混用的防效分别为70.56%、66.79%、65.46%;第3次药后14d,250 g/L苯醚甲环唑EC和250 g/L嘧菌酯SC混用的防效分别为66.54%、61.08%、60.91%,防效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表3)。

表3 不同药剂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病菌的大田防治效果Tab.3 Field trialscontrol efficacy of fungicides on yam athracnose

3 讨 论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的进化对农作物保护造成了持续的威胁[20],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药剂极易引发抗药性病害的大发生,进而导致药剂防效下降,化学防治的失败。国内外有关病原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鲜有报道,但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过报道。何秀娟等[21]检测了来自湖北罗田板栗产区14株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4株栗疫病菌株EC50范围为0.027 9~0.124 0µg/mL,平均为0.064 5µg/mL。刘娟等[22]测定了106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EC50区间在0.003~0.123µ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同时发现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年份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索朗拉姆[23]选用对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同的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两种药剂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菌室内药剂敏感性检测,苯醚甲环唑对48株苹果树腐烂病菌的E C50值范围为0.000 141~0.193µg/mL,平均值为0.035µg/mL。48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检测,EC50值范围为0.051~0.248µg/mL,平均值是0.155µg/mL。嘧菌酯对该病原菌的EC50值明显高于苯醚甲环唑,说明该病原菌对苯醚甲环唑较嘧菌酯敏感。本项研究结果也表现了相一致的趋势,在本项研究中,山药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0.21µg/mL,对嘧菌酯的E C50值为16.48µg/mL。王喜娜[24]对来自辽宁省北镇市等8个我国主要葡萄生产区域采集2373个葡萄霜霉菌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抗性菌株共1567株,敏感菌株806株,总抗性频率为66%。周连柱[25]对采自我国2017—2018年间18个葡萄产区1 515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嘧菌酯的抗药性检测,发现2017、2018年份我国葡萄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总体抗性频率分别为55.4%和67.4%。

为提高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防治效果,延长两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扩大杀菌谱、应对多病并发、获得增效作用,国内外不少企业将以上两类杀菌剂混配,开发出新的杀菌剂品种,广泛地运用防治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以防治西瓜炭疽病为例,国内登记的以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单剂混配的品种有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5∶200)、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30)、33%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4∶19)、3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20)、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17∶108)、26%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16)共6个配方品种,但绝大多数企业登记的是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5∶200)这个品种,这与本项研究相一致,当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配方比例为1∶1.6(125∶200=1∶1.6)时,增效系数最大,大田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最好。

炭疽病是山药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有7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杀菌剂防治该病害,其中6家企业登记的都是咪鲜胺单剂,未见有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对山药炭疽病防治的单剂或混剂。本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或许为企业登记杀菌剂防治山药炭疽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嘧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