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鼠妇虫种类鉴定及质量研究

2020-06-02康四和谭静玲江珍玉邓海英

中成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鼠妇类动物甲虫

康四和,谭静玲,江珍玉,邓海英∗

(1.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5; 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职业危害识别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65)

鼠妇虫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已有2 000 多年的使用历史,具有破瘀消癥、通经利水、解毒止痛作用,用于久疟疟母、血瘀经闭、癥瘕、小便不通、惊风撮口、牙齿疼痛、鹅口疮等。该药材主要含有蛋白类、多肽类及多糖类等成分[1-2],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鼠妇虫具有镇痛、抗炎、活血、抗肿瘤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对癌性剧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广泛用于多种疣性皮肤病的治疗[3-9]。鼠妇虫为鳖甲煎丸、消乳癖胶囊、红金消结片等多个中成药品种处方中重要药味,但我国对鼠妇虫药材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研究尚未见开展,文献报道虽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被多省药材标准收载[10-13],但其药用基源及种类尚不确定,标准控制指标简单,难以有效控制药材质量,导致药材种类混淆、药材及其成药制剂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长期存在,制约了鼠妇虫药用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本研究对我国鼠妇虫药材的基源种类和品质进行探讨,为鼠妇虫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鼠妇虫应用的历史沿革

鼠妇虫又名潮虫、鼠妇、西瓜虫、湿生虫、地虱婆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主气癃,不得小便,女人月闭,血症,痫痓,寒热,利水道。生平谷”,并列为下品,后世本草多有记载。《尔雅》 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负之,故曰鼠负”。诸多本草对其生长环境及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名医别录》 记载,“鼠妇,生魏郡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取”。《本草图经》 云: “今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翁器底及土坎中”。寇宗奭曰: “湿生虫,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大者长三四分,在处有之,砖翁及下湿处多。用处绝少”。李时珍谓之“鼠负,因湿化生,故俗名湿生虫。形似衣鱼稍大,灰色”。由上述可见,鼠妇虫在我国历代均有应用,按其生境形态,古代鼠妇与现今所用鼠妇为同类动物,其种类来源并非一种,在颜色上有灰色和蚯蚓色,但并未明确到具体物种[2,14]。

2 鼠妇类动物生境与分布

鼠妇类动物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潮虫亚目是等足目动物中的最主要陆生类型,故陆生等足类动物通常也被统称为“潮虫”。该类动物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种类较少[15-16],其腹肢具有特殊的伪气管,可在陆地上呼吸,是少数完全脱离水域生活的陆生小型甲壳纲动物。该类动物具有向湿性和负趋光性,多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栖息于朽木、腐叶或石块下,有时出现在居民村落的房屋、庭院内及其附近农田、果园、菜园的砖石、朽木及垃圾堆中,有的还生活于水边或海边石下。

鼠妇类动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省为鼠妇虫药材的主要产区,道地产区主要为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及浙江杭州、湖州等地,山东泰安、临沂、潍坊、烟台等也有一定产量。由于鼠妇类动物种类众多,杂居现象普遍,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情况下难以区分,故鼠妇类动物通常也多以鼠妇或潮虫相称,这也是造成鼠妇虫药材基源混乱的原因之一,在商品药材样品中,常可见混有多个种类来源。

3 鼠妇类动物种类鉴定

我国对陆生等足类动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分类研究不够深入,学者早期曾对潮虫亚目动物进行过简单的分类,将能卷曲成球形的种类统称为鼠妇,定义为鼠妇科;而将不能卷曲成球形的种类统称为潮虫,定义为潮虫科,这种分类方法对该类动物后期正确分类常造成一定的影响[16]。

随着国内外对该类动物种类记述和研究的增多,其科属划分逐渐完善。目前我国陆生等足类动物共有11 科、29属、72 种[15],其中除喜湿虫科、气肢虫科及卷壳虫科为我国陆生等足类动物最主要类群外,卷甲虫科、鼠妇科及潮虫科是其重要类群。卷甲虫科动物在我国仅发现1 属4 种,卷甲虫属的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Latreille) 为其代表种类,分布广泛,数量较多。鼠妇科动物在我国主要有4 属7 种,鼠妇属的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Latreille、腊鼠妇属的多霜腊鼠妇Porcellionides pruinosus(Brandt) 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各地均能采集,数量众多。粗糙鼠妇Porcellio scaberLatreille 原仅分布于欧洲南部,后因人类活动而广泛迁移于世界各地,如美洲、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等,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分布。潮虫科动物在我国仅发现有1 属3 种,以卡氏雅潮虫为代表,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虽然我国历史文献描述了鼠妇虫的生境与形态,但并未明确鼠妇虫药材的基源种类,后期文献逐步将其基源确定为普通卷甲虫和粗糙鼠妇[17-19],并被多数标准沿用[11-13]。由于受早期分类方法的影响,其基源种的科属归类一直以来较为混乱,常有卷甲虫科、平甲虫科、鼠妇科、潮虫科等不同归类表述,如多将粗糙鼠妇定义为平甲虫科粗糙鼠妇或潮虫科鼠妇。根据现代分类学研究,卷甲虫科和鼠妇科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卷甲虫科动物能卷曲成球状,尾肢及尾节后缘围成半圆形,而鼠妇科动物不能卷曲成球状,尾肢棒状,长于尾节。潮虫科动物虽然也不能卷曲成球状,却与鼠妇科动物分别归为不同的科,并未作为鼠妇虫药材来源被收载。根据形态学特征,二者应分别属于卷甲虫科和鼠妇科[15-16],本研究将二者分类基源拟定为卷甲虫科普通卷甲虫和鼠妇科粗糙鼠妇。

根据形态特征差异,本研究将收集样品分为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样本种类进行鉴定,结合文献记述,建立了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及其主要近似种的形态鉴别检索表,见表1。

4 质量研究

4.1 性状鉴别

4.1.1 普通卷甲虫 本品全体椭圆形而稍扁,多卷曲成近球形或半球形,体长0.5~1.2 cm,长约为宽的2 倍。表面灰色至暗褐色,部分具灰白色与灰黑色相间斑纹,略具光泽。头部近长方形,陷于第一胸节,前缘有复眼一对,触角两对,第一触角细小,不易观察,第二触角较长,触柄5 节,触鞭2 节,末节长于近体节,多脱落。全体由多数近平行的环节构成,呈覆瓦状排列。背部隆起,平滑,腹部内陷。胸节7,宽广,腹节5,腹部和胸部背板几等长,两者侧缘连成一弧线,第1、2 节窄,侧缘被第7 胸节覆盖。各体节具同形足1 对,胸肢7 对,腹肢5 对。尾节呈倒梯形,末端平直,尾肢扁平,外肢节背面观呈三角形,末端与尾节嵌合齐平。第三至第五腹节侧缘与尾节、尾肢后缘围成半圆形。质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见图1A)。

4.1.2 粗糙鼠妇 体稍大,长约1~1.5 cm,椭圆形,扁平,有的稍卷曲,但不呈球状。背部颗粒状,粗糙,散有浅黄色斑纹,两侧缘斑纹连续成一浅黄色条带。尾节倒三角形,内肢节较短,较尾节稍长,外肢节呈长锥形,长于尾节(见图1B)。

4.2 显微鉴别 取样品粉末,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橙色或黄色,表面具不规则纹理,有的可见具点状小圆孔。部分碎片上可见多数刚毛,无色透明。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多碎断,具波状纹理。棘刺浅黄色,多断裂,具纵直纹理,见图2。

表1 鼠妇虫基源动物及其近似种形态鉴别

图1 鼠妇虫药材

4.3 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1 g,加水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 mL 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鼠妇虫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苯丙氨酸、缬氨酸对照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 mL 含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5 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2 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2 ∶5 ∶4)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由薄层色谱可以看出,不同产地鼠妇虫药材样品与鼠妇虫对照样品在薄层图谱上斑点基本一致,且与苯丙氨酸、缬氨酸对照品呈现一致斑点,表明不同产地样品中含有基本一致的化学成分。

4.4 浸出物测定 取样品粉末2~3 g,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5 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通则2201) 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测定10 批鼠妇虫药材样品的浸出物,每批样品测定3 次,测定结果见表2。根据测定结果,10 批鼠妇虫药材样品浸出物测定值为13.57%~18.85%,平均值为16.21%。

表2 鼠妇虫药材信息及浸出物测定结果表(n=3)

图2 鼠妇虫药材粉末显微图

5 讨论

鼠妇虫为我国传统少常用虫类药材,作用明确,疗效显著,但长期以来其基源种类不明确,多数文献或标准对其品种分类记载较为混乱,常有卷甲虫科、平甲虫科、鼠妇科、潮虫科等不同归类方法,如将普通卷甲虫定义为潮虫科,将粗糙鼠妇定义为平甲虫科粗糙鼠妇或潮虫科鼠妇等[1-2,11-13],该基源归类是沿用我国早期不完善的分类方法的结果。随着对该类动物研究的深入,其种类分类逐渐完善,本研究根据现代分类方法对鼠妇类动物分类情况进行了梳理,建立了鼠妇虫药材基源种与主要近似种的鉴别检索表,并将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拟定为卷甲虫科普通卷甲虫和鼠妇科粗糙鼠妇。

图3 鼠妇虫薄层色谱图

本研究根据形态差异将所收集样品分为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样品进行鉴定,结果所有样品中均包含多个种类来源,其中普通卷甲虫、光滑鼠妇占有较高比例,而粗糙鼠妇仅占较小比例,另外还包含有一些其他种类来源。鼠妇科光滑鼠妇是原产于东亚地区的品种之一,在我国各地广为分布,文献记载其亦供药用[16,20],而粗糙鼠妇原产于欧洲,现仅在部分地区有分布。相较于粗糙鼠妇,光滑鼠妇样品应更易获得,但各类现代文献均仅将粗糙鼠妇作为中药鼠妇虫的来源之一,而未收载光滑鼠妇,这种现象与样品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二者到底哪种应为我国鼠妇虫药材历史沿用种类,需进一步开展品种考证。

研究结果表明,鼠妇虫药材基源混乱现象较为普遍。长期以来,鼠妇虫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过于简单,导致药材正伪品混用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药材质量,增加了药材使用的安全风险。本研究在分类鉴定的基础上,对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的性状、显微、薄层及浸出物等指标项目进行研究,建立了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以期能对药材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评价。

猜你喜欢

鼠妇类动物甲虫
吓人的小甲虫
首个基因修饰有袋类动物培育成功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捉鼠妇
捉鼠妇
为何有袋类动物多出现在澳洲
探秘虫子大家族——鼠妇
鼠妇们
折纸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