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院校学员碎片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2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5期
关键词:纸质部队数字化

韩 旭

(武警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6)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及新媒体的出现,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很多部队院校学员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方式。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移动终端,用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较2017年均有所减少,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 min,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 min,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 min,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1.10 min;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81 min,12.3%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 h以上图书[1]。

碎片化阅读极大地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读者拓宽知识面的效率,但由于碎片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及持续性,极易使读者产生思维惰性。当前,部队院校学员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受集中管理的影响,学员课外用于系统性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因此,碎片化阅读对部队院校学员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1 部队院校学员碎片化阅读现状

笔者通过对部队院校学员的抽样调查发现,除教材以外,平均每学年纸质书籍阅读量不足5本的学员占到一半以上,能做到每学年阅读5~10本书籍的学员仅占18.3%,甚至有4.7%的学员表示不会在课外阅读纸质版书籍。这些数据反映出学员整体对纸质版书籍的阅读需求量偏低。笔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抖音、快手、bilibili、知乎、微博以及各家微信公众号、新闻App等新兴数字化媒体取代了传统纸媒,成为学员在闲暇时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究其原因,在于两种阅读媒体各自特点的不同。纸质版书籍对于知识内容的梳理往往比较有条理,较数字化媒体而言更具有系统性,需要学员静下心细细品味方能理解其内容,而部队院校与地方高校相比,其管理方式更加严格且纪律严明,学员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加之部队院校对学员在军事、政治以及体能素质上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用时较多,学员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从而导致阅读时间碎片化。在此条件下,数字化阅读以其便捷、用时少且针对性强的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学员们的阅读需求[2]。

为了了解学员通过数字化媒体获取知识的效果,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 “通过数字化阅读后,您能回想起多少内容?”的问题,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学员数字化阅读后的记忆情况

由图1可以发现,学员通过数字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在一段时间后,有55.6%的学员只能回想起一部分,能回想起全部内容的学员仅占6.8%;这说明数字化阅读方式极大地影响到学员的记忆及信息处理能力。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人们遇到问题习惯于打开搜索引擎去直接获取答案,习惯于直接接受别人总结出来的结果,至于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否正确、全面,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去思考了。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内容还会给人们以已经掌握很多知识的错觉,使得人们很容易盲目地进行信息处理,变得不愿去独立思考,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独特的评价,这种情况对于学员的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以往对他们的思想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2 部队院校学员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1)影响了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伴随着移动网络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在信息获取方面,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化深度阅读,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移动端方便快捷的碎片化浏览,但这种 “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多数情况下仅实现了娱乐的目的,相关的信息及知识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令读者继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及使用。加之碎片化知识缺失了对知识的解释与推演过程,不探究知识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3],长期接受零碎的知识而忽略知识体系的建立极易造成思考的片面化。调查显示,部队院校中,很多学员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吃饭、超市等候结账以及课间等生活间隙中,由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断被转移分散,同时大量实时更新的信息与被散碎时间割裂,直接导致了一个坏习惯的产生,即超过10页的文档便沉不下心去研读。思考的片面化加上浮躁的心态致使学员独立思考能力逐渐降低。

2)降低了学员获取知识的效率。在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影响下,学员所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无法构建成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无法从中得到对事物的全面认知。当前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红博主、公众号大V不惜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以吸引粉丝获取曝光度,这些非系统的知识不仅不会增加学员的知识储备,反而会损害其原有的逻辑认知,而这些所谓的 “知识”在初阅读后会产生一种又学到了新东西的错觉,但实际上这些肤浅又没有逻辑的碎片化内容不会使学员有任何进步。

3)暴露了学员的阅读隐私。在互联网时代,大多阅读软件的个性化服务是基于收集读者历史阅读内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提供的,也就是说,大数据使得每一位读者的阅读隐私逐渐透明化。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某个物品,或者在线上与朋友聊天中提到了某件事,再次打开购物软件时,首页的推送中往往就有相关的商品,这就表示虽然软件的开发商不是同一个公司,但是用户的数据却被共享了。同理,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的碎片化阅读着实给予读者很多方便,使阅读脱离了场所的限制,但同时互联网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漏洞,一不小心隐私就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所窃取,这对于读者尤其是部队院校学员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3 提升部队院校学员阅读质量的策略

3.1 宏观策略为完善顶层设计改善学员阅读方式

虽然碎片化阅读有一些不利于学员成长的缺陷,但其方便快速,不受地点约束查找资料的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鉴于此,可以对学员进行合理引导,把碎片化阅读作为学习的补充,在培养学员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使学员的知识储备逐渐丰富,帮助学员延展碎片化阅读内容,使其与自身体系化知识进行融合,进而理解和吸收,从而使学员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

调查显示,碎片化阅读行为发生的频率是随着学员年级的提升而增加的。大一、大二的学员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的时期,课程安排相对密集,加上体能训练等一系列活动,留给学员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因而学员进行碎片化阅读的频率较低。学员进入大三、大四以后,课程安排相对宽松,空闲时间增加,而大部分学员并没有进行成体系的阅读,时间被化整为零,抖音、快手等新兴的短视频软件成为了 “新宠”。因此,学院在课程安排方面应做出相应调整,平衡各年级课时的同时,增加信息检索课程,以帮助学员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这样既能让低年级的学员学好基础知识,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又能够让高年级学员进入更加高深的专业领域,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学员毕业后的就职打下坚实的基础[4]。

碎片化阅读之所以会出现在课堂上,主要是因为学员对于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员提不起听课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内容不相关的地方,利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消磨时间,造成学习中断和时间碎片化。因此,教员在授课时要根据学员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学员倦怠时穿插一些案例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设计上应留有伏笔,使学员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有所期待。此外,为了避免学员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无法充分吸收,教员可以把知识点和对应的小例子进行组合,达到张弛结合的目的,减少学员的机械记忆。除此以外,教员在课堂中还可以设计分组学习、案例讨论等环节,调动学员积极性的同时使学员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重塑新型课堂关系,还可以加深学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3.2 微观策略为增强学习意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1)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在阅读前必须要制定一个或几个清晰的目标,以帮助学员厘清阅读思路,明确自己阅读要达到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能让学员由浅入深更加条理化地去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

2)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首先要进行基础阅读,通过基础阅读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阅读训练,可以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这个阶段要解决 “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检视阅读,即略读或预读,指在一定时间内找出该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解决 “这本书在谈什么”的问题。继而再进行分析阅读,就是在预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并消化书中的内容,即充分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分析阅读。最后进行主题阅读,这个阶段要求读者读很多相关的书,而不只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炼出所有书都谈到的一个主题[5]。显而易见,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是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层次,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与方法,迅捷地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3)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一部分学员虽然经常进行碎片化阅读,但是本人却对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一无所知。大多数学员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思考方式尚未成熟,猎奇心重,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对碎片化阅读的时间及场合把控不好,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员应当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其了解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进而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纸质部队数字化
俄部队军演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儿在部队又立功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