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央文化区集聚度研究*
——以江苏省13 市公共文化空间为例
2020-06-02胡小武董馨羽张冬清
胡小武 董馨羽 张冬清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设施的建设与品质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与文化繁荣的重要指标。每个城市因为城市形态、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与投入也有差异。但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看,城市大型主题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性,呈现出一种相对清晰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城市主题型的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度的分析,亦能够观察与发现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时期城市中央文化区规划理念的实践路径,并且通过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品质,感知城市的人文品质。
1 城市中央文化区: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区空间
文化区,是指“包含高度集中的文化和娱乐设施的地区”[1]。在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规划建设了较高密度、较多设施的大型主题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城市中央文化区。城市中央文化区(CCD,Central Culture District),主要“指基于城市功能区的定位,在相对集约的空间中,集中建设一批城市主题公共文化设施,从而使其发展为城市公共文化标志区和文化服务的集中供给区。”[2]公共文化设施,按照韦伯的观点,都是属于集体消费设施,“既是人类进行大型文化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所处地区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形象标志物。”[3]主题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剧院、人文书店、体育文化中心以及其他可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设施。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提出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最典型和最古老的成就之一,便是培育了各种形态的公共空间,比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电影院等机构”。[4]城市开放性强的公共空间的建设数量与品质标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张力,因此,应当被视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功能型设施与发展要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增长。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要求城市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服务的供给。作为城市的文化高地和重要集体消费设施的供给中心,城市中央文化区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包括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以及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乃至城市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公共文化设施空间集聚度的操作化与测量
按照中央文化区的界定标准,要认知和判断一个城市的中央文化区,主要是看新建的大型主题公共文化空间,是否有着较高密度的聚集。“一个区域内的公共空间数量越多,种类越全,那么这个区域就更能凸显中央文化区的轮廓。”[5]这个区域既可以是一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地理区域,只要符合集中、集聚、高密度、大容量的原则,都可以命名为城市中央文化区。本研究将这一概念操作化,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
以此为标准,在进行实际界定时,本研究主要以街区作为选取对象。街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概念,指四条街道为边围成的区域。而3个及以上的大型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的分布若是处于相同或相邻街区,则其所在街区可以被界定为中央文化区。但单纯以街区面积进行测量,会出现一个问题:有些大型文化设施虽然处于相邻街区,但较为分散,中间其他建筑的占地面积过大,获得的数据也就无法很好地为研究服务。因此,在测量大型文化设施聚集区街区面积的基础上,本研究增加了对街区内大型文化设施占地面积的净面积的测量。同时测算了前者面积和后者面积之比,用以比较其集聚的程度。
研究选用了高德地图卫星图和BIGEMAP地图下载器作为辅助测算工具,获得结果如下。
表1 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中央文化区建设情况(依净面积排序)
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13个地级市的中央文化区的分布及其特征各有不同。
首先,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较为特殊,拥有两个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一个位于市中心区域的中心城区玄武区,一个位于河西新城建邺区。其次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经济最强市,也拥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江苏其他11地市基本都拥有了相对清晰的主题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这与江苏13地市GDP都是中国百强市的经济地位基本相符。
首先,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科教中心城市南京拥有非常丰富多元的主题公共文化设施。兼有省级与市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南京也形成了省市两级交叉分布的两大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
图1 南京市中央文化区Ⅰ
图2 南京市中央文化区Ⅱ
南京市中央文化区Ⅰ区域内主城区长江路两旁有江苏省美术馆老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六朝博物馆、江苏版画院、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南京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由著名设计师吴良镛先生基于江宁织造旧址建造,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中的周恩来纪念馆则是由设计大师齐康先生的手笔。可以看出这些文化设施都是有着较高品质的(图1)。
南京市中央文化区Ⅱ位于建邺区。区域中出现的主要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江苏大剧院、金陵图书馆、艺兰斋美术馆、奥体中心、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南京保利大剧院、南京国际青年会议中心(图2)。其中,金陵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大剧院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剧院、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保利大剧院由世界著名解构主义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是南京最具现代感的建筑之一。
其次,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的是扬州市,扬州市的中央文化区位于邗江区,其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扬州市中央文化区
图3中所示区域内出现了包括扬州市体育公园、扬州市博物馆、扬州市图书馆、扬州国际博览中心在内的多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且聚集程度较高。其中,扬州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原名苏北图书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也称“双博馆”)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同时其也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区域靠近沿山河风光带和明月湖,风景优美,成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汇集之处。
第三,苏州作为江苏经济总量最高的发达城市,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大,数量多,品级高。苏州市与南京市相似,也出现了两个相对集中的公共文化设施集中的区域。其中一个中央文化区位于老城区的姑苏区,另一个位于快速发展的吴中区。
苏州市市区的中央文化区主要集聚在老城区姑苏区人民路、西北街、齐门路一带。区域公共文化设施较多,相对集中,在其中央文化区内出现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州市木刻年画博物馆、苏州市名人馆、苏州美术馆、苏州市丝绸博物馆、苏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市知青馆、MOCA桃花坞当代艺术馆等十多处大型主题公共文化设施,大多是依据文化遗产改造而来的场馆,可见其文化遗产之丰厚。这一区域也是全江苏博物馆最为密集的都市区域(图4)。
图4 苏州市中央文化区Ⅰ
苏州市的中央文化区Ⅱ位于吴中区,位于市区南部(市区地图的下半部分红框内区域),其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苏州市中央文化区Ⅱ
苏州市吴中区市政府的北面,形成了公共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的聚集区,包括苏州保利大剧院、吴中区图书馆、吴中区文化馆、现代文体中心等多类公共文化设施聚集于此。其中,吴中区图书馆也是国家一级图书馆。
第四,南通市中央文化区位于南通市中心区崇川区。区域内出现了包括南通市图书馆、南通凤凰文化广场(微剧场)、南通体育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南通体育会展中心由上海同济大学研究设计院,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巨型活动开启式屋盖的体育场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也被称为中国“南鸟巢”。南通市图书馆的前身南通图书馆由张謇于创办1912年,是解放后中国公共图书馆建造的第一座古籍专用藏书楼,设计者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夏。凤凰文化广场则是文化综合体,内有微剧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存在。区域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如图6:
图6 南通市中央文化区
第五,常州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明显集聚的区域主要在新北区核心区域。区域内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常州博物馆、常州大剧院、常州奥利匹克体育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聚集程度一般,且该中央文化区内体育类公共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常州市的中央文化区如图7所示:
图7 常州市中央文化区
第六,徐州市的云龙湖北侧,形成了当地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聚集区,依托云龙湖与云龙山秀美的景致和靠近徐州市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出现了包括等多个利于市民文化发展的场所聚集的现象。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如图8:
图8 徐州市中央文化区
图9 无锡市中央文化区
第七,无锡市中央文化区位于位于梁溪区。区域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无锡博物院、无锡图书馆、无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其中无锡博物院是无锡市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馆藏包括徐悲鸿真迹等精品。无锡市图书馆也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图书馆之一,始建于1912年,历史悠久。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如图9:
第八,在盐城市中心区盐都区的盐城市政府南面,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文化场所聚集区。区域内包括盐城市图书馆、盐城市盐都文化馆、盐城市美术馆、盐城市科技馆、江苏淮剧博物馆、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以及两个街区外的莫奈美术馆在内的多个文化设施汇聚于此大型市中心区域。但从图10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其分布还是较为分散,区域内大型文化设施的聚集程度并不太高。
图10 盐城市中央文化区
第九,宿迁市中央文化区位于宿城区。区域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宿迁市体育馆、工韵艺术馆、宿迁市档案馆、宿迁市图书馆,但其相对而言较为分散,彼此间并不接近。其中,宿迁市图书馆为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的一级图书馆。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如图11:
第十,泰州市中央文化区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区域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泰州大剧院、泰州市博物馆、泰州图书馆、泰州美术馆、泰州市文化馆、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泰州市的中央文化区形态比较明显,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市级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集中,且区域空间房主,文化设施空间品质较高(图12)。
第十一,淮安市中央文化区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区域内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淮安市文化馆、淮安市美术馆、淮安市图书馆、淮安文化中心、淮安大剧院。其中,淮安市图书馆为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的一级图书馆;淮安大剧院旁就是淮安保利大剧院。其分布如图13所示:
图11 宿迁市中央文化区
图12 泰州市中央文化区
图13 淮安市中央文化区
图14 连云港市中央文化区
第十二,连云港海州区市政府的南面,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公共文化设施聚集区。囊括了包括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连云港市规划展示中心、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等在内的多个大型文化空间,这些文化场所大多是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建造,与连云港市政府分别占据了圆形区域的两半。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如图14:
第十三,镇江市京口区解放路、健康路区域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区域。由于镇江市城市形态的不规整,经济水平在苏南5市垫底,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建设相对不足。从图15中可以看出,镇江的大型文化设施集聚程度是较低的,镇江市图书馆、镇江市文化馆以及镇江影剧院三者距离较远,所以这一区域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央文化区。但由于镇江市没能找出更为适合的区域,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该区域。这也说明,镇江的中央文化区建设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 结果分析
图15 镇江市中央文化区
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的中央文化聚集区内,有着多个国家一级图书馆,南京、扬州、盐城、苏州、无锡等市的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同时,高品质的大型体育场馆(如南京、常州的奥体中心等)也多次出现;还有久负盛名的多个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无锡博物院、苏州市博物馆等)也都位列其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体而言是较为充足的。然而不同城市中央文化区建设还是各有不同。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各自中央文化区的建设以南京为最,无论是城市中央文化区的整体面积,还是其中大型文化设施的占地面积和集聚程度。按照本研究的标准,南京有着两个中央文化区,一个在市中心区域,是市级乃至省级的大型文化设施聚集处,另一个则位于新城区建邺区,该区域的大型文化设施大多为区一级,但更为现代化、国际化。两个中央文化区正反映了南京古老和现代相汇聚的城市文化特征。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南京博物馆众多的原因之一,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正是其表现。同时,南京也一直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自2002年启动新城区建设以来,先是在青奥会举办的推动下建设了奥体中心,后又陆续规划建设了金陵图书馆、江苏大剧院、南京保利大剧院等一系列高品质的大型文化设施。南京的两个中央文化区,都逐步发展成了推动城市文化活力发展的核心功能区,成为南京城市魅力的呈现载体。
苏州也同样出现了多个城市中央文化区的情况,与南京相似,一处位于市中心区域,一处位于新城区吴中区。苏州同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且有世界遗产城市组授予的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其市区有着多个博物馆,都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但由于这些博物馆并非以成为博物馆为目的而建造,所以分布也就较为分散。与之相比,新城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就更有规划感,苏州市吴中公共文化中心、苏州保利大剧院、吴中体育馆、吴中文体中心等大型文化服务设施分布较为集中,有利于文化设施集聚放大效应的发挥。但相比于其他城市,苏州的大型文化设施从面积上来看并不突出,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设施建设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除去以上两城市外,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扬州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情况较为优秀。无论是街区整体面积还是大型文化设施的净占地面积都较大,集聚程度也较高,扬州市体育公园、扬州市博物馆、扬州市图书馆、扬州国际博览中心均集聚于该区域内,在其城市规划中体现了将大型文化设施集聚分布的意识。
此外,常州、南通处于同一梯队,集聚程度较为一般,但大型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较徐州、盐城、无锡、泰州和淮安处于下一梯队,其大型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较小,其中,淮安的文化设施集聚程度最高,盐城的文化设施集聚程度最低。连云港和镇江殿后,特别地,镇江市无法找出3个及以上大型文化设施聚集的区域,为了便于比较,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大型文化设施相对聚集的区域,但该区域并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央文化区。在这些城市之中,淮安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集聚程度最高,泰州的公共文化设施集聚程度也较高,而镇江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集聚程度最低。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多数城市的中央文化区建设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4 总结与思考
首先,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央文化区显示度较高。从南京和苏州较为优秀的中央文化区建设中可以看出,“城市文化能级是与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这与大型文化设施的公共性、建设投资大、回报慢等特性相关。”[6]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同时又是省会城市,这为其进行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苏州则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共同为其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提供了养分。这也是二者均出现两个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原因,市级文化聚集区往往体现的是历史文化的沉淀,而区级中央文化区则往往展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这就为其他城市进行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城市中央文化区可以是注重历史文化发展的,也可以是彰显城市现代化魅力的大型文化设施聚集区域。
其次,城市规划理念更新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已出现“文化规划的理念”[7],主要体现了策略性地运用城市文化资源以推动城市发展建设。这一理念在实践操作上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获得法定地位。”[8]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的实践就借鉴了文化规划的理念,确立了四方地区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定位,并积极落实了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工程,最终“通过文化实力的提升推进城区功能的再造,从而实现了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9]所以,进行城市文化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和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城市的中央文化区进行文化设施的大规模的集中兴建,集聚效应明显,可识别性高,将不只是简单的文化配套区,更是能够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城市文化活力增强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在此基础上,城市新兴区域的规划建设才有可能为中央文化区留出更多地空间。城市的原有区域往往无法推翻重建,但新兴区域的规划性建设却给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地可能。从南京和苏州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聚集大量高品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兴区域,是塑造城市中央文化区的绝佳机遇。2016年,在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专家组开展的城市中央文化区研究理论和实践调研成果基础上,明确提出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应该率先明确提出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发展战略,在既有优势空间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具有前瞻规划的高标准的“城市中央文化区”。并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建议南京市河西新城所在的建邺区委区政府确立并率先推动“城市中央文化区”[10]战略规划。从国内城市化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种形态和路径的中央文化区概念,正在更多的城市新兴区域的落地生根。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应与实际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容量以及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相对应的,不同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土地容量去进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和数量的建设的考量,从而去提高中央文化区内文化设施的集成效能,并最终让城市中央文化区成为一个城市文化活力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