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结算方式下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及案例分析
——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
2020-06-02李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510320
李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51032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会计准则也一直在完善中。同时,股份支付作为一种员工期权激励制度和全新的支付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很多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实行股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业绩的增长。我国对股份支付的规范仍停留在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下简称股份支付准则),虽然先后两次发布了准则解释第3号与第7号,但对于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以权益结算下的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可行权数量的估计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对争议的焦点进行分析探讨,对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提出具体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二、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现状
股份支付准则明确规定了股份支付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了解决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层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实施的授予员工或管理层权益工具期权,或者以权益工具为计算基础给予员工或管理层等未来现金支付的一项制度或内部安排。遵照会计准则,股份支付按照不同的结算方式可分为两类:权益结算方式和现金结算方式。典型的股份支付可以归纳为以下环节,见表1。
表1 股份支付的关键时间点及其特点
财政部发布的两次解释公告包括:(1)200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该解释规定对于企业取消授予的权益工具应作加速行权处理,并首次提到了行权条件,但关于行权条件在会计处理中的地位阐述并不清晰。(2)2015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该解释对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出现的问题给予了补充说明,一定程度上细化了基本流程,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两次解释都没有对权益结算下的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等方面给出明确说明。
三、权益结算方式下的股份支付的实质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会计确认与计量、后续期间估计可行权数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会计界存在较大争论。对于股份支付相关的确认和计量的探讨,首要的问题是要明晰股份支付的实质。国际会计准则(IFRS)认为,股份支付的目的是获取期权被授予方的服务或者商品,实质上是一种交换行为。这种交换行为明显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或服务交换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意义上的交换行为是用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等作为交易手段,具有直接的、明显的交易特征,而且显然交易方和企业联系并不密切,与企业的权益工具等因素基本无关;股份支付这种特殊的交换行为,则必须以主体的权益性工具或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来进行结算。这样一来,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发生变化。以前员工仅仅是为企业付出劳务,现在员工也成了企业的预期所有者,虽然可能获得的效益与现金结算相比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但股份支付明显地提高了员工的地位,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相比于员工直接入股的方式,由于等待期的存在,股份支付很明显能够促进公司业绩的发展。同时,这种方式的实施成本也较低。另外,与企业或者会计主体进行这种交易行为而付出自己劳动服务的主体在多数情况下不仅仅是企业职工或者雇员,有时也有其他利益相关者或利益集团,股份支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股份支付交易中直接以权益性工具支付的情况下,表面上看在被授予方行权时并没有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仅仅是企业股权内部的变化(股票从一部分人转到另一部分人手中)。但是事实上,服务或商品提供者行权时,会计主体一般会产生现金或其他资产的流出,企业一般是需要按照市场价格或者接近市场的价格回购股票,因为行权者在获得了与正常市场交易相同的股份及权益时,付出的对价要比正常市价低很多或者没有付出对价,亦即会计主体将该部分资产差额返还给了服务或商品提供者(行权者),即有一部分经济利益流出了企业,或者说企业放弃了相关的经济利益。因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主体实质上是有经济利益放弃或付出代价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很明显应该对此资源流出做出恰当的确认和计量,现行股份支付准则的规定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另外,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实际上是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让渡给被激励对象,应该是股东承受的成本,会计准则却要求确认为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费用是由企业实体承受的,准则要求的处理实际上是把股东承受的成本强行让企业承担,从而引起利益错位的问题。
四、权益结算方式下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股份支付等待期的确认问题及建议
股份支付准则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授予股份期权后的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借方记录相关的成本和费用类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根据费用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和会计恒等式,费用在结转时会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最终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贷方(其他资本公积)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我们称其为“一步法”。由于贷记的两者变动金额相等,在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金额上会依旧保持不变,只不过是归集转化在所有者权益内部不同的科目之间发生。而此处理并没有涉及负债的变动,因此资产总额还是保持不变,从而权益工具的出现不会使公司的整体资本结构发生任何改变,但是相关财务指标会被资本结构所影响,相关的财务指标会影响外界评价以及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结果导致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所依据的企业状况被扭曲,造成企业的损失。但是股份支付实质是对职工提供服务的一种报酬,是企业的一项现时义务,属于职工薪酬的组成部分,应该予以反映。综上所述,股份支付应当在会计处理中反映为一项负债,建议分两步进行:在初始确认时,贷方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中转,即相对应的“应付职工薪酬”应该先被确认,体现股份支付是一项现时业务;行权时作为对价,再将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转入权益账户,如此,本年度职工提供服务所对应的报酬可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中清楚地反映出来。
(二)股份支付等待期的后续计量问题及建议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的资产负债表日的计量问题,实务界与学术界对此争议较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授予日是可以人为控制和选择的,可以有效去除后续非可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并能够使股份支付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基于稳健的会计业务处理要求,适合以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基准对股份支付进行后续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依据配比原则,各期支出与收益应该具有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应该与当期的收益配比,同时应以授予日后期间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别对股份支付进行后续计量。
综合以上两点,无论是单纯地采用具有稳健性特点的按授予日公允价值加以计量,还是基于配比原则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加以计量,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比较稳妥的做法应该是综合两个方面的优点进行改进。建议在保持相对稳健的基础上,加入后续资产负债表日的价值因素:在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处理时,采用一定的标准给予授予日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值,最后根据加权后的平均值进行计量。为了防止企业操纵利润,增强可操作性,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规定具体的权重比例范围来规范处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遵循了配比原则,又可以尽可能剔除价格因素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健性。
(三)估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问题及建议
按照股份支付准则及其解释的具体要求,企业实施股份支付期间,企业要在每个会计期间期末,以权益工具为结算方式的,要对最终可以行使期权的人员数量做出最佳估计,计算出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对可行使权利的数量与之前估计的数量存在的偏差,要在可行权日这一节点上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数量。
现行准则关于对预计可行权数量的估计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然而,会计处理首先要遵从“客观性”原则要求,很明显,这种处理方式并不符合这一原则,很容易让企业管理当局钻空子进行利润操纵等行为。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同时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参考其他政策处理方式,可将企业对可行权数量的估计限制一个浮动区间,例如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预期可行权数量的估计相较于上一资产负债表日,变动不可超过2%或者不可超过基于企业权益金额的一定比例,从而可以有效约束盈余管理的范围。另外,企业当局对于未来能否达到业绩条件的估计,应该引入外部人机制,合理预期业绩,而不是仅凭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预告来估计。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上市公司A是一家民营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日趋庞大,但同时公司业绩增长速度放缓,“大企业病”随之产生,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了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解决公司发展的弊病,2014年年初召开股东大会并且达成了一份股份支付协议,该协议书规定,将对该公司的一百名公司总部高层管理人员,每个人授予其五万股的股票期权,从授予期权当日算起,假如这一百名被授予股票期权的高管人员在该公司现有工作岗位连续的工作或服务期不少于三年,并且公司在这期间的平均净利润率不低于12%时,就有权利在等待期终结以后的1个会计年度内,每拥有1股股票期权,每个人有权利以每股5元的较低价格购买甲公司与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同权的普通股股票,超过1年有效期限未使用低价购买股票这项权利的,该项权利就会随之终止而不复存在。
在授予这项股票期权的当日,在国内有序的资本市场交易中,公司普通股股票市价15元,为了便于分析,假定公司在2014年,有五名被授予股票期权人员跳槽,并且当年该公司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3%。在该年年末,有确凿证据显示2015年度还将会有两名被授予股票期权的高级管理人员主动辞职离开公司,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内还将会有9名被授予股票期权的高级管理人员离公司而去;且每股的公允价值为16元。在2015年,实际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因病无法正常工作而辞职,两名高管跳槽,当年的年净利润增长率为8%。预计下年度还将会有五名被授予股票期权的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无客观证据),由于当前经济环境复杂,企业发展预期并不乐观,三年年平均利润率很可能达不到预先规定的12%,但管理层通过过于自信的分析,仍然预测公司未来三年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可以达到事先约定的既定标准;且市场上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5元。2016年,A公司由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出现利空,考虑到自身职业发展,A公司又有七名被授予股票期权的高层管理人员离职,本年净利润负增长。由于该公司3年内平均净利润增长率未达到该协议事前约定的12%,不满足行使股票期权权利的条件,应当终止该项股份支付计划。
(二)基于现行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
1.授予当日不做会计处理。
2.在等待期内各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关会计处理。
2014年应该确认的费用为(100-5-9)×5×15×1/3=2 150(万元)。按应确认的费用金额,借记“管理费用”2 150万元,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150万元。
2015年应该在会计记录中确认的费用为(100-5-3-5)×5×15× 2/3-2 150=2 200(万元)。按应确认金额,借记“管理费用”2 200万元,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200万元。
2016年,业绩条件未达到,应该将已确认的费用共4 350万元全部冲回,即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 350万元,贷记“管理费用”4 350万元。
3.基于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处理。
(1)授予当日不做会计处理。
(2)在等待期内各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关会计处理。
2014年应在会计记录中确认的费用为(100-5-2)×5×16×1/3=2 480(万元),其中,对可行权权益工具的预期数量的估计是根据上文建议的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案进行会计处理的。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即借记“管理费用”2 480万元,贷记“应付职工薪酬”2 480万元,然后再从“应付职工薪酬”中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即借记“应付职工薪酬”2 480万元,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480万元。
2015年,由于该公司的年净利润增长率很可能小于12%,故不做会计处理。
2016年,协议约定的业绩条件并未达到,将已确认的费用2 480万元全额冲回,即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480万元,贷记“管理费用”2 480万元。
4.基于本文所建议的会计处理。
(1)授予当日不做会计处理。
(2)在等待期内各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关会计处理。
假定企业确定的授予日与报告日公允价值的比重为各占50%,则2014年报告日加权平均的公允价值为15×50%+16×50%=15.5(元)。
2014年应确认的费用为(100-5-2)×5×15.5×1/3=2 402.5(万元)。其中,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估计仍是根据建议的第二种方案进行会计处理的,即借记“管理费用”2 402.5万元,贷记“应付职工薪酬”2 402.5万元。然后再借记“应付职工薪酬”2 402.5万元,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402.5万元。
2015年,由于其净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很可能小于12%,故不做会计处理。
2016年,由于约定的业绩条件并未达到,将已确认的费用2 402.5万元全额冲回,即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402.5万元,贷记“管理费用”2 402.5万元。
5.三种处理方法的对比。上述三种会计处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资产负债表日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确认、计量问题,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估计问题和能否达到规定业绩条件的会计处理问题。可以看出按照本文的建议所作的会计处理能够更客观地还原经济业务的真实状况。为了说明其稳健性,不妨假设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考虑股份支付时的利润总额分别为X、Y、Z万元,考虑股份支付后的利润总额对比见表2。
表2 2014—2016年度利润总额对比情况表 单位:万元
由表2可知,本文所给的会计处理最具稳健性。另外,企业在2016年是亏损的,假设2016年亏损额不考虑股份支付时为3 000万元,那么基于现行股份支付准则的规定,公司凭借股份支付费用的冲回,净利润实现了质的改变,实现了扭亏为盈。而采用本文的处理方式则仍旧是亏损的,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盈余管理金额的可操作范围,尽管亏损额有一定的缩小,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亏损的,没有改变其亏损的实质,能够有效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决策,并且可以增强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六、结语
经济社会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就越重大。职工期权激励在经济社会中来越普遍。本文主要通过对权益结算下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探究,分析股份支付在确认、计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通过分析可以明显看到本文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和相关性,更符合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希望所提建议对提高股份支付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