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关联、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
——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0-06-02谭健芳李月娥教授博士

商业会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关联污染绿色

谭健芳 李月娥(教授/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一、引言

近年来,为保证经济增长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工业凭借行业市场潜力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工业集聚快速发展,但由于工业的高耗能特性,其中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等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保护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大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到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具体包括: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生产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在解决污染密集型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掌握着企业竞争的重要公共资源及配置权力。企业政治关联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政治关联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重要的稀缺资源,企业花时间和金钱与政府官员建立联系,包括商人参政(企业控制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官员下海(企业聘用政府官员、政府官员自主创业),以便企业在掌握政府政策动向、获得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完善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方面,政治关联在企业发展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发挥其“扶持之手”的作用,促进企业社会绩效,另一方面,政治关联可能迫于公众压力,出现不顾企业效益的行为,政治关联扭曲了企业行为,发挥了“掠夺之手”的作用。目前对企业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探讨政治关联在特定的污染密集型行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期更全面深入理解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特有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整体战略谋划和创新措施的有效执行,而企业政治关联在获取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是否可以利用政治关联去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现有大量文献对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研究较少,且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也尚不清晰。本文将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新的研究路径,建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从而深入探析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论证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作用路径的可行性,同时以重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探索重污染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新切入点。

二、文献综述

(一)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

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呈负向抑制作用。1974年Krueger[1]在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研究中正式提出政府关联中的寻租理论(rent-seeking),认为企业家花费时间和金钱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将给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利益。政府关联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在经济转型的国家,企业通过政治关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2]。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政治关联,Johnson 和 Mitton[3]、Roberts[4]、Voth 和 Ferguson[5]、Claessens[6]分别以马来西亚、美国、德国、巴西不同国家的政治关联探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提升了企业价值、促进股票收益率的提高,对企业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Claessens[6]研究表明,政治关联给公司带来融资、政府补贴、税收和行业准入等便利。Charumilin[7]和余明桂、潘红波[8]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比无政府背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企业贷款;Agrawal&knoeber[9]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可以获得政策导向以及产业指引等方面的政府援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吴文峰、吴冲锋、刘晓薇[10]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优惠,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实际税率低于没有政府背景的企业;Boubakr[11]等研究表明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水平,还有效提升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上文献研究有效论证了企业政治关联的“援助之手”,现存文献研究也有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起负向抑制作用。Shleifer和Vishny[12]提出了政治关联“掠夺之手”理论模型,研究表明政治关联人员将自己私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政治相关者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最大化。Hung[13]研究表明,有政治关联企业的股票业绩和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王庆文、吴世龙[14]研究表明,政治关联能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的企业绩效,但损害了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张敏、张胜、王成方[15]研究表明政治关联给企业带来更多资源的同时,降低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从投资效率的角度论证了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

(二)政治关联与绿色技术创新

现有文献中,政治关联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特殊性,选取了绿色技术创新指标,从政治关联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探索政治关联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Wu[16]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增强。王义珍[17]等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中发现,政治关联和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外部融资在政治关联和技术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唐清泉等[18]研究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的诱导效应越强。曾萍和宋铁波[19]研究表明,在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时,政治关联对创新绩效起正向作用。二是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袁建国、后青松[20]等研究表明,政治关联阻碍了技术创新活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存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Chen[21]研究表明,高管政治关联更多地依赖政府资源和政府干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刘圻和杨德伟[22]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取得的政府资源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研发投资更少。朱磊[23]等研究表明,政治关联通过“政治关联—研究人员—创新绩效”的路径抑制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三是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不确定。梁强[24]等研究表明,在技术密集型高的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不显著,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里,政治关联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江雅雯[25]等研究表明,主动的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被动形成的政治关联则弱化了企业创新动机。杨战胜[26]等研究表明,政治关联企业和无政治关联企业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别,但是政治关联企业能有效促进企业专利成果的增加。

三、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一)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结合体,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的资源将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中资源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绩效,资源基础观指引着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对稀缺资源有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因此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在资源分配中更可能获得稀缺的关键性资源。高阶理论以人的理性为前提,高层管理者的背景特征对企业的影响为“高管特征—战略选择—绩效”。在我国,行业市场进入需要政府的审核与批准,罗党论和刘晓龙[27]研究表明,政治关联企业更有可能进入政府管制行业。在转型经济过程中,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不仅更容易获得银行信用贷款,而且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余明桂和潘红波[8]研究表明,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债务期限结构,融资便利效应显著,政治关联可作为替代性的非正式机制缓解了落后制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政治关联企业还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获取更多的多元化资源、提升企业价值等。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提升组织绩效,政治关联可作为有价值的资源。从上述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中可看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管理者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政治关联和绿色技术创新

资源基础观和高阶理论在政治关联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同样适用,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包含了绿色创新资源的获取、绿色创新资源的投入、绿色创新资源的产出三个方面。现有的政策中政府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持支持态度,并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如: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企业的政治关联不仅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的绿色创新资源,更能帮助企业更早地获取政府创新产业政策和战略创新举措,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28]。绿色创新资源投入是企业投资中一项重要的资源投入,有利于加大企业的研发能力。施定国[29]研究表明,政府对企业资金支持将有效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方向,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政治关联企业通过政府关系更能取得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企业内部研究资源的积累,拥有强大的研发机构与产学研平台,更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成果转化,可以大大促进授权专利数量的转化。Teece(1986)提出的创新收益观点认为,产权保护水平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收益。较低的产权保护水平不仅是对窃取他人研发成果行为激励,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能流失创新成果带来的预期收益,而不少研究发现,企业政治关联可以提高企业的产权保护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管理者政治关联与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政治关联、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论证,绿色技术创新是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规制日益严格的条件下,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有利于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欧盟委员会定义绿色创新为: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总称[30]。乔薇、冯巧根[31]研究表明,企业研究开发适用清洁能源,企业实行低碳管理和低碳制造工艺,则会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绩效。Wong[32]研究表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都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陈劲[33]等研究表明,把绿色技术创新分为绿色产品、工艺和末端技术创新三类,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绿色技术创新三类都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有: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减少企业单位能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规制的费用,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绿色技术创新鼓励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绿色技术创新形成的专利技术,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力;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公众形象,传递有利信号。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3:绿色技术创新是管理者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即管理者政治关联可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16类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重污染行业认定按照国家环保部2008年制定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办函[2008]373号),2012年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办函[2010]78号)。主要包括采矿、纺织、造纸、化工、火电、冶金、煤炭及石油等16个重污染行业。本文剔除了ST、*ST及数据缺失或异常的样本,通过以上筛选最终获得500家公司,1 500个有效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以下途径:(1)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授权及环境管理体系创新均为阅读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手工而得;(2)企业是否通过ISO 14001认证一部分是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收集,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认可认证监督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手工查询所得;(3)本文的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其中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二)变量定义和衡量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企业绩效常用财务绩效如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绩效如Tobin′Q值等衡量,本文借鉴使用Tobin′Q值衡量企业绩效,将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替代指标。

一阵凉风透过窗户缝隙吹进来,把紧闭着的卫生间窗帘掀开了一条缝。她一惊,伸手要去拉拢来。可就在她的手触到窗帘的刹那间,她的目光无意间投向了窗外,她看到了一个令人心跳耳热的镜头。对面一间房子的窗户,窗口的大红双喜还未褪色,不知是疏忽,还是过于急切,那对年轻夫妻未拉上窗帘也未关灯就除去彼此的衣物,赤裸地滚落床第,两具肉体像柔软的藤条般缠绕在一起,似乎憋足了半个世纪的爱和欲要在这一刻尽情地倾泻……

2.因变量:政治关联。现有文献研究中,政治关联主要运用虚拟变量法、赋值法和比例法。本文将借鉴使用赋值法,董事长和总经理曾经或现在担任政府部门职务,或者曾经或现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则视为有政治关联,赋值为1,否则为0。

3.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学术界目前主要从系统评价或者定量指标衡量绿色创新。系统评价主要是从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是否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评价。定量指标包含了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李旭[34]研究表明,创新投入用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衡量,创新产出采用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创新水平)和专利的引用数(扩散水平)或用绿色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衡量。李婉红、毕克新[35]的研究用新产品单位能耗衡量绿色创新,用技术改造费与研发支出之和衡量绿色工艺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包括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综合上述研究,本文借鉴 Altman[36]、Cleary[37],参照程宣启[38]等和叶红雨[39]等判别方程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模型,具体如下:

在上述模型中,GI表示企业所在年份是否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书),是记为1,否记为0;R&DE表示企业的研发投入,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研发投入用ln(R&DE)衡量;R&DL表示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同样以ln(R&DL)衡量;PTT表示企业当年授权专利数(非申请专利数);ISO表示企业所在年份是否通过了ISO 14001认证,是记为1,否记为0;MI表示企业所在年份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包括是否进行了环境管理体系或制度创新,是记为1,否记为0。

由上述判别模型(1)计算出每个单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ZGI)的对应权重,再根据模型(2)计算出绿色技术创新(ZGI)的指标值。

4.控制变量。根据对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企业规模、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比率)、企业历史、年度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各变量具体取值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来进行中介效应的路径作用检验,分别构建了模型(3)、模型(4)和模型(5)来检验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作用。3个模型的主要作用如下:模型(3)主要检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4)主要检验政治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模型(5)主要检验政治关联和绿色创新同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表1

其中,绿色创新ZGI指标由模型(1)、模型(2)构成。α、β、λ分别为上述三个模型中变量的系数,如果企业政治关联PC的回归系数α1为正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说明企业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政治关联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论证假设1。根据对中介效应的判断,如果政治关联可以通过绿色创新来影响企业绩效,那么回归系数α1、β1、λ1和λ2应该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则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则可证明本文研究假设2、假设3成立。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分析

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样本期间,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绩效托宾Q值平均值为2.5345,标准差为2.1589,最大值为18.3503,最小值为0.1151,说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价值差异较大,总体水平不高,符合重污染行业的实际情况,样本企业具有代表性。政治关联的均值为0.35,表明在样本公司中,有35%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具有政治背景,重污染行业的高管政治背景一般。中介变量绿色创新的均值为0.38,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表明在样本公司中,38%的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绿色创新水平整体不高。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下页表3主要描述了主要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由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得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低于0.5,表明主要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弱,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企业政治关联PC与企业绩效Tobin′Q值的相关系数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表明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绿色创新ZGI与企业政治关联PC、企业绩效Tobin′Q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相关系数结果与预期大致一致,但仍需通过回归系数检验进一步论证。

表3 各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二)回归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所构建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三大问题进行检验(以模型(3)为例)。对于多重共线性检验除了表3各相关系数均小于0.5外,还应用容许度和方差膨胀因子法进行检验,由表4分析可得,样本数据的容忍度都在0.75以上,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接近1左右,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4 各主要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DW检验来判断变量间的自相关性,通过检验可得Durbin-Watson值为1.9867,接近2,因此可判断不存在残差项,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异方差检验通过残差分析图(篇幅局限未列示),判断残差点分布随机,不存在异方差问题。以上说明回归模型有效。

1.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表5中模型(1)是重污染企业的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回归结果。首先模型(1)的F值为31.025,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方程的调整R2为0.138,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合适,回归结果可信。其中PC的系数为0.414,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重污染行业来说,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可见无论是资源基础观还是高阶理论,企业的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提升企业绩效,增加企业价值。从总体上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建立与政府的相关关系,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则假设1得到验证。控制变量显示,企业规模Size回归系数为-0.41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重污染行业企业公司规模越大,存在的行业优势反而使企业绩效更差。

表5 回归结果分析

2.政治关联和绿色技术创新。表5中模型(2)是重污染行业政治关联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证回归结果。首先模型(2)的F值为51.479,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方程的调整R2为0.212,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回归结果可信。其中PC的系数为0.284,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重污染行业来说,政治关联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而企业规模Size的回归系数为0.156,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对重污染行业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越高,对绿色创新投入越大。

3.政治关联、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上页表5中模型(3)是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作用路径的实证检验结果。从模型(3)的回归结果发现,政治关联PC与企业绩效Tobin′Q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560。绿色技术创新ZGI与企业绩效Tobin′Q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513,这说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高可以推动企业绩效的增加,从整体上看,全部模型的回归系数α1、β1、λ1和λ2应该均显著,则符合中介效应条件。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政府关联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提高。由此可说明,绿色技术创新是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支持了本文研究假设3。

六、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将以变量替代法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1)用ROA(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企业绩效Tobin′Q的替代指标;(2)自变量政治关联PC采用比例法衡量,即董事会成员现在或曾经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比例表示。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实证结果一致,说明该模型的稳健性较好。

七、结论与贡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重污染行业重污染企业2015—2017年数据,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在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政治关联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在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作用。根据董事长和总经理曾经或现在担任政府部门职务,或者曾经或现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定义是否具备政治关联;结合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指标,借鉴已有的研究,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判别方程来定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Tobin′Q值定义企业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重污染行业中,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促进作用;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政治关联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是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

(二)研究贡献

对比已有的文献研究,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治关联如何进一步影响企业绩效。现有文献中已有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绩效。本文的研究为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丰富了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新的作用路径,拓展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范围。在此研究前,较少文献将企业的政治关联、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绩效联系起来,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的创新点。第二,在如何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形势下,重污染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为重污染企业寻求提升企业绩效的更多方法,同时为重污染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提供新的切入点。第三,本文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一方面考虑了重污染行业的特殊性,引入绿色指标,另一方面,绿色技术创新同时考虑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创新指标分析较为全面。

猜你喜欢

关联污染绿色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奇趣搭配
智趣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