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2左石
左石
(作者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责任编辑 / 李坤)
希望本次援鄂医疗救援的经验为今后开展跨区域医学救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重点着眼于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强化后勤保障、增强信息系统等,使队伍的救援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准,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笔者所在的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对口支援湖北省鄂州市,整体接管了鄂州市雷山医院、鄂州市第三医院、鄂州市中心医院的2个ICU和3个病区。截至2020年3月15日24时,援助鄂州的贵州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766人,治愈率从2月11日的8.35%提高到3月14日的91.25%,救援任务取得良好成效。
现对此次救援的背景、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跨区域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救援任务背景
鄂州与武汉洪山区毗邻。截至3月4日24时,鄂州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94例,按鄂州市107.77万常住人口计算,鄂州市感染率为每万人12.93,仅次于武汉。截至1月31日,鄂州全市仅有5家定点医院182张床用于收治确诊患者,全市感染、呼吸及重症专业医生不到50人。疫情发生以后,有限的医疗资源迅速耗竭,出现人等床的现象。
2月10日夜接到任务后,在贵州省援鄂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迅速组建了以贵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体的第四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包含管理、后勤、检验、影像、药剂及临床骨干医护的成建制队伍。之后分批次驰援鄂州,共计862名队员,其中包括医生317人、护士478人。
雷山医院是按照武汉火神山医院模式,紧急修建的集装箱式应急医院,专门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根据部署安排,雷山医院由贵州省援鄂医疗队成建制整体接管。2月22日,雷山医院772张病床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
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开展
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2月12日抵达鄂州后,医疗队立即成立了前线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分别为:党建工作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救治专家组、物资保障组、防疫工作组、宣传报道组,明确责任分工。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制定了物资入出库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保证了物资的接收、发放工作顺利进行。截至3月9日,先后接收发放了47批次12.7万余件约190余吨的医疗仪器设备、药品、防护物资、办公用品及生活物资等,为救援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医疗救治。为科学有序高效开展救治工作,一是划分医疗组,根据职称、专业、工作经验以及每个病区的床位数,将医护人员分为6个医疗组,每个组负责1个病区。二是坚持医疗核心制度,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简化。三是严格遵循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同质化、规范化的治疗。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因病施治、因人施策,精准把握治疗时机。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医疗队一直把感染防控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标准及个人防护穿脱流程、医务人员上下班路线及流程等10余项感染控制度;扎实做好感染防控培训,实行一对一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拟定院感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在医院、驻地不定时进行院感现场督导;利用监控系统进行院感远程督导。通过以上措施,贵州医疗队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
1. 2 月19 日晚,贵州省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正式成立。(作者供图)
2. 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在鄂州留影。(作者供图)
通信与宣传。利用5G可视化通讯设备,建立了雷山医院与驻地之间的远程会议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展远程工作例会、专家组会诊、多学科讨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聚集风险。并将该平台接入贵州省远程医疗中心,建立贵州省、湖北省8家定点医院多方远程会诊机制,提升前方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同时做好宣传,向公众展示贵州医疗队的专业素质、良好形象和取得的救援成果。
经验与启示
重视前线党建工作。成立贵州省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及各临时党支部,把党建深度融合到阻击疫情的战斗中。把临时党支部建在病区,对于表现优秀的队员按规定火线入党,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成建制组织医疗队的优越性。贵州省援鄂医疗队成建制整体接管雷山医院,在该院仅有病房、无相应辅助医技设备的情况下,迅速实施医疗救治并取得良好成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快速完成队伍组建,重要的是保持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专业力量配置全面,上下关系熟悉、协同性好,能保证救治相关各项工作快速有力推进。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们,类似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跨区域成建制医疗救援已经成为应对此类事件的必要手段,而地方医院少有类似预案。对于疫情的处置来说,响应速度极其重要,反应速度以及处置措施都将决定着疫情的走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此类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运用成熟的后勤物资保障体系。各种医疗及生活物资从后方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对医疗队的后勤管理工作、物资保障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执行类似跨区域医疗救援任务时,可以与专业物流公司协作,利用他们的专业设备、管理系统及人员,建立一个高效率、信息化的后勤物资保障体系。
科学有序开展医疗救治。采取相对分区、同类集中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员力量,克服人力紧张短板。作好顶层设计,将轻症(轻型和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分类集中,配置不同的医疗和护理力量。合理轮休、科学排班。把轮休制度作为纪律严格执行,合理安排队员分批、有序轮休,不打疲劳战。坚持科学排班,严格控制医务人员每次进入红区的时间,避免因为过度疲劳发生疏忽及意外。坚持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尽管是战时状态,仍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查对等核心制度,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利用好远程网络技术。构建实地支援和远程支援相结合、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的救援体系。为前方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救治指导等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下沉后方优质专家资源,提升远程对口救援能力。
希望本次援鄂医疗救援的经验为今后开展跨区域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重点着眼于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强化后勤保障、增强信息系统等,使队伍的救援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准,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