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0-06-01焦文林
焦文林
考点阐述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般会从文本的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为对传统观点或命题人假设观点的认知评价等,要求考生认识问题表达看法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考生的自主性阅读体验,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命题方式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试题形式,采用主观题方式,主要命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中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说……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3)文中结尾写道……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认为,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
(5)作品中的……有人认为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
(6)为什么不以……为标题,而以……为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技巧
下面以2019年高考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呼兰河传》节选)第4题“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为什么?”
1.审清题意,抓住关键
审清题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对象词,这里指“磨房里外”“冯歪嘴”;二是方向词,这里指“为什么”。可以选择“磨房里外”,亦可以选择“冯歪嘴”,不管选择哪个标题,都要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偏离“对象词”“方向词”,一味地追求“个性化”的做法是错误的。
2.依据文本,发表意见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信马由缰式的任意发挥,必须深入研读文本,依据文本实际,发表个性化意见。
如选择“磨房里外”,可结合文本内容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一是“磨房里外”是一个方位型的空间场所,“磨房”是故事的核心场所,而“里”与“外”则将处于“不同方位”的人物、故事结合在一起。
二是作者借助“磨房里外”汇聚人物、编织故事,磨房“里”的冯歪嘴,磨房“外”的“我”“祖父”等人物,通过“黄瓜”“粘糕”等普通的事物联系起来。
三是“磨房里外”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磨房里,通过冯歪嘴、跛脚的小驴子,表现生活艰辛;磨房外,诗意的环境、快乐的笑声、无忧的生活——二者对比鲜明,又能通过“递黄瓜”“送粘糕”等生活细节,将其和谐地组合成温馨的生活画面。
如选择“冯歪嘴”,可结合文本内容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一是“冯歪嘴”是小说节选部分的核心人物,以其为题有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
二是“冯歪嘴”的活动可以视为小说节选部分的线索,通过他的活动,引出祖父、我等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
三是“冯歪嘴”的身上反映了下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也蕴含着作者对善良、貧穷的下层小人物的同情与理解。
3.个性理解,切忌空泛
个性理解,包括角度的选择、内容的挖掘、新奇的看法等,要从自己的视角,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在答案里真正体现自己的感悟、意见。解答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类的试题,要有对生活现象的陈述、分析,更要有自己的体会、看法等。
原文阅读
都知道东街关帝庙有两个“二爷”。
案上供的是关二爷,长衫,长靴,持青龙偃月刀捋髯而立。蒲团上坐的是高二爷,赤膊,赤脚,靠在红漆柱子上呼呼大睡。
关二爷的脸自然是红的。高二爷要是喝了酒,脸也是红的。红了脸的高二爷把褪色的塑料拖鞋踢得殿外一只,殿内一只,然后搂着签筒摇头晃脑地唱,什么“阶下苍松高百尺”,什么“气冲霄汉未能休”,京剧不像京剧,小调不像小调,来进香的,来参观的,听了都抿嘴偷笑。
主事的刘经理气得瞪眼睛骂: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刘经理眼睛本不大,被高二爷一气能瞪出俩乒乓球来。自从庙里改制,上上下下都成了跟“有限责任公司”签合同的工人,只有这高二爷,死活不签,还振振有词:啥合同?义字就是合同!我可答应你爹了,我在,庙就在!我死了,庙也得在!
刘经理说,什么在不在的,咱庙现在可是八大景点之一,是重要的文化景区!
高二爷打着酒嗝说,再怎么景区,供奉的也是关二爷不是?拜关二爷可不就得讲忠义不是?狡辩!狡辩!刘经理气得跳脚,却也拿他没法子。开除是绝对不行的,爹临终特地交代了,得让高二爷在庙里终老。
刘经理只好忍住气对高二爷说,上班时间不许喝酒,要喝下了班再喝。
高二爷拿起酒壶又抿了一口,抹抹嘴说:您瞅好咯!我喝酒可是为了工作咧!说着紧了紧裤腰带,大八字步踱向侧殿。侧殿早已堆满了香客留下的“银纸”,整整齐齐垒得像堵墙。二爷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墙拆了,一捆捆扔进金炉。
这金炉是个三层楼高的六角形砖塔,仔细看还蛮精致。炉身有六七个人环抱那么大,中间开了个口子,热浪滚滚,人站在几米开外都像置身火焰山,谁也没本事走近去把“银纸”扔进去。
但高二爷能。
只见高二爷在距金炉四米开外的地方侧身站定,扎好马步,单手拎起一捆“银纸”,在身前挥个半圈甩出去,都不用看,近十斤重的“银纸”就在空中划出一道华丽的抛物线,不偏不倚落入金炉中,火苗轰一声往外一涌,像极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高二爷一捆接一捆地抛,火光就一道接一道地闪,比放烟花还好看。围观的香客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时不时有人拍掌叫好。高二爷一听有人叫好更来劲了,动作云流水舞,汗水从他黝黑的胳膊上滑下,还没离开皮肤已被烤干,整个侧殿欢呼声声,叫好声声,妥妥成了关帝庙一景。
可惜好景不长。这天刘经理匆匆把大伙儿召集到一起,说接到上头的通知,要响应文明进香的号召,以后都不许烧银纸了,还说得给金炉贴个封条,立个公告,边说边用眼睛偷偷瞄着高二爷的脸色。没想他高二爷脸上无阴无晴,只轻叹了一声就默默走开了。
就这样,毫无阻力地,金炉封了,告示立了,高二爷脸上的红光也消失了,喝多少酒都还是铁青铁青的。铁青着脸的高二爷分到了一个新的差事——看管庙里的电子功德箱。这有什么好看管的呀?箱子上头就一个显示屏,扫码捐钱,偷不了抢不走的,要怎么看管?但刘经理不这么认为,他对高二爷说,你得防着人破坏设备呀,还有,遇到不懂操作的,你得教一教呀。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你高二爷别倚老卖老,得与时俱进,得跟上时代。
高二爷嘴上嘀咕着就这点破事,心里却慌了,夜里悄悄拉了庙里年轻的帮工讨教,戴着老花镜一步一步学。幸好这操作也不难,学了两个晚上,高二爷就滚瓜烂熟了。瞅着刘经理在的时候,高二爷也不管人香客需不需要,凑上去就扯大了嗓子“指点”:对,按这里。看看你要选哪个方式支付,对,扫一下……哎哎,慢点按……刘经理不在的时候,高二爷就搬了个小凳子,靠在功德箱上打瞌睡。梦里关二爷戎马归来,红脸涨得油亮,一碗接一碗地喝,高二爷也喝,喝得迷迷糊糊的怎么感觉地动山摇,睁眼一看,摇他的是小六子。这小六子原本是在庙门口帮人卖“银纸”的,自从封了金炉后,有日子没见了。小六子神秘兮兮把高二爷拉到一边,说自己新谋得一条财路,想拉着二爷一起发财。
高二爷问,发什么财?
小六子指指功德箱说,我一个哥们说他能改数据,只要你把这箱子的锁打开让他接根线改个数据,以后这上边扫的钱就到了咱账户里啦。
高二爷惊诧,还能这样的?小六子说,那可不。又愤愤地骂:这个刘渣滓,好端端的封什么金炉,断了我活路,从他这里拿点补偿,那也是应该的。
高二爷打量了一下小六子,说,那你今晚十点过来吧,也是该补偿你的。
小六子就欢天喜地走了。夜里十点,小六子准时来到庙里,却见昏黄的灯光下除了高二爷,还有刘经理在。小六子预感不妙转身要溜,高二爷随手脱下一只塑料拖鞋一扔,像扔“银纸”一样一个抛物线过去,不偏不倚正中小六子的膝盖后窝,小六子哎哟一声跪倒在地,扭头对高二爷怒目而视。
高二爷过去拉起他,拍拍裤子上的灰说跑啥跑,你补偿还没拿呢。
小六子瞪着他,不说话。
高二爷又说,我可跟刘经理说好了,让你到庙里来当帮工,算是对你失业的补偿。你要是不愿意,这里有点钱,是我自己存下的,你拿了走人。
小六子一听转怒为喜,拼命点头,我干,我好好干。
高二爷望了望刘经理,补充一句:说好喽,可得签合同!干不好照样炒了你!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了东街关帝庙的两个“二爷”:关二爷与高二爷,其外在形象相去甚远,精神品质却有相通之处。
B.刘经理改革庙制,还给金炉贴个封条,这不仅挫伤了高二爷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导致小六子打“功德箱”主意的原因。
C.高二爷“一捆接一捆地抛,火光就一道接一道地闪,比放烟花还好看……”这个场景描写气氛热烈,形象鲜明。
D.小说行文严谨,注意内容的照应关系,如高二爷的鞋子“不偏不倚正中小六子的膝盖后窝”就照应了相关描写。
2.小说是怎样表现二爷这个人物形象的?請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高二爷求情让小六子“到庙里来帮工”是一处败笔,你赞成还是反对,请简要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改革庙制,高二爷曾情绪低落,但他看守功德箱,积极向青年人学习,尽职守责,因此,不能说“挫伤了高二爷的积极性”;小六子打“功德箱”的主意,自身原因应该是主要的。
2.(1)欲扬先抑。小说开头写二爷“把褪色的塑料拖鞋踢得殿外一只,殿内一只”,唱腔“京剧不像京剧,小调不像小调”等“不成体统”的表现,再写其“扔纸钱”的情景,设计抓小六子的故事,突出其超越常人的体力与智慧。
(2)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调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多种手法表现二爷品质特点,如写其“夜里悄悄拉了庙里年轻的帮工讨教”等,表现其敬业精神。
(3)精心设计故事情节。二爷设局抓小六子的故事,表现了二爷不贪恋钱财,忠诚护庙的精神。
3.(1)赞成。①高二爷为小六子求情,让其“到庙里来当帮工”,违背常理,一个打庙里“功德箱”主意的人,本不应该再回到庙里做事。②让小六子“到庙里来当帮工”,这与高二爷奉守的忠义精神、对庙的忠诚等不一致。
(2)反对。①小六子因庙制改革而失业,高二爷为其求情,让其“到庙里来当帮工”是符合人之常情。②高二爷设计抓小六子表现了高二爷对庙的“忠”;让小六子“到庙里来当帮工”则表现他对曾靠庙生活的小六子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