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课走班制”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探析

2020-06-01田红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历史

田红艳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 分层教学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8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创造性、个性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等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分层教学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成为推进选课走班制的最佳教学模式,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运用。本文将采用客观化、层次化的分层方式,按照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将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三个梯队进行授课和学习。即第一梯队(A层):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将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并有意愿步入大学学习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专业;第二梯队(B层):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历史基础知识一般,将历史作为高考的辅助性学科;第三梯队(C层):历史学习能力较差,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只需参加高二及格性测试。

基于以上三个梯队的分层,以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层

A 层目标:主要就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B 层目标:主动学习,夯实双基,养成勤问善思、注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C 层目标:重自信心的培养,重学习兴趣,重学习基础,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教师在解读本课课程标准以及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分层课程教学目标”。

(一)A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理解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提高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B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及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C层

1.识记秦朝统一背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影响以及灭亡原因等基本史实;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策略分层细化

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教学策略分层细化。A层学生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先行组织者等教学策略,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组内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得出结论,真正主动地去学; B 层学生以支架式教学以及情境式教学策略为主,课堂教学关注重难点的突破,课堂上精讲精练,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逐步减少对其提供的支架、提高教学速度以及提升作业难度;C 层学生以掌握性教学策略为主,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以及课堂练习。

例如,在讲解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教师可提供如下一则史料: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针对A层学生,教师可抛出此问题:“思考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消极影响”,其难度高于总结秦朝灭亡之因,再阅读提供的史料,更易于分析秦朝灭亡之因;针对B层学生,在学生阅读史料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口述秦二世的暴政以及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端,为其提供支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秦朝灭亡之因;而针对C层学生,教师应将材料译成白话文并呈现关键词,列出秦朝灭亡之因,易于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三、教学内容清晰分层

为了不同层次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和学好,教师应大胆整合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清晰分层。A层学生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和拓展知识面;B层学生按照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考试要求进行中难度教学;C层学生则依据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例如,此课上承诸侯纷争、各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下启两汉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包括“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个子目,讲述秦朝统一到灭亡的全过程。针对A层学生,学生课下可提前熟悉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分析秦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影响,着重学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与特征,组内展开对其影响的讨论,深化学生对“封建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特征;教学难点为如何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评价。针对B层学生,课下预习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着重分析秦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影响,初步涉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以及影响,加强对“封建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影响;教学难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以及对官僚政治的认识。针对C层学生,课下预习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着重讲述秦统一的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掌握本课相关基本史实。教学重点为秦朝统一背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影响以及灭亡原因;教学难点为秦朝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统治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四、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不同层次评价标准的练习题与测试题。A层学生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对接好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A层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相应题目的设置可增加难度,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B层学生要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的设置除重视基础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適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C层次学生只是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对教材上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即可,作业设计可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线展开。例如,针对A层学生,围绕本课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材料分析题,着力于提高A层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宽其知识面。针对B层学生,可在本课配套练习题的基础上增设直通新高考的选择题,提高其对本课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验新高考选择题如何综合考察基本史实。而对于C层学生,完成课后配套练习题即可。

在选课走班制推行下,分层教学模式适应了不同梯队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保障,成为适应高考改革的最佳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做到“明确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细化教学方法、清晰分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才能提高A层学生的史能、夯实B层学生的史识以及提高C层学生的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选课走班制下的分层教学模式改革正处于初始阶段,实现分层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