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2020-06-01徐懋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生

徐懋寅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十分关键,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又因为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情况下都会运用到满堂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也不利于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应注重积极探究合理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使得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能够真正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素养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极为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后,不仅仅能够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对于学生更好更加全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故而,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已经成为重点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合理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合适阅读环境,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理阅读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阅读素养培养效果有效提高。创设合适的阅读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较为合适的学习环境、知识环境,并且还能够做到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效减少,进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自主学习更加高效。想要通过创设合适阅读环境,营造良好阅读问题提高阅读素养培养效果,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主动阅读。另一方面则需要创造校园阅读环境,例如:在进行校园广播的过程中,定期进行经典阅读片段内容的播放,或者是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在校园文化墙上创造关于阅读的版面,并且做到及时更新,这样会更加具備吸引力。另外,在班级中创设阅读角落,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以及喜欢的书籍放在阅读角落当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由阅读,为学生营造较为活跃积极的阅读氛围。

二、运用悬念进行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好奇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天性,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阅读素养培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悬念,通过设置悬念进行导入。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对阅读文章中人物的命运或者是事情的发展更加关注,更加好奇,能够激发学生的急切期待心理以及极为关注的感情。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悬念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进行《邱少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就设置疑问,如:在做饭的过程中,不小心烫伤了手,哪一位同学能够表演出当时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经验纷纷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最为感兴趣时提出疑问:如果一个人被熊熊大火包围,但是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能够做出任何一种灭火的举动,一直到这个人失去生命,同学们如何体会出这个人的思想感情?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于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进行导入,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文章内容,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阅读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有效提高,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三、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后提出的创新性教学手段,也是促使学生更好更加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培养效果。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简单来说就是指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运用。想要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文内容,当课文内容具备一定争议时,最为适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例如:在进行《一夜的工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课文中包含以下内容: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数量,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数量。在这句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好像并没有”进行合作探究,花生米到底有没有增加数量?让学生根据这项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效果。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培养质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来说极其重要,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奠定良好基础,进而提高阅读素养。首先,教师应根据学习阶段来推荐阅读书籍,简单来说,学习阶段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不同,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喜欢寓言或者是童话等等类型的书籍,中高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喜欢故事类型的书籍,根据学生学习阶段来合理选择书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以及阅读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够给予教师及时检查阅读效果的机会,更加方便教师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因此,教师应定时定期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会到阅读成功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阅读素养培养质量有效提高。

五、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笔者将针对阅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例如:其一,浏览阅读法。浏览阅读法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观看阅读书名、摘要、作者简介以及篇章目录等等,全面了解书籍内容的概况。其二,泛读阅读法。泛读阅读法简单来说就是只通读,通过通读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三,精读阅读法。精读阅读法就是针对文章内容中精彩的片段、文章段落以及重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文章的内容有所感悟。其四,速读阅读法。速读阅读法简单来说就是快速阅读,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默读,还要进行思考,在教会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一定程度上语言规律的同时,对于整体认读更加重视,通过眼睛直接将阅读内容输送到大脑中,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到手指不动,嘴巴不读。当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后,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效果有效提高,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阅读能力,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应重视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素养》,《华夏教师》2020年第18期。

[2] 陈维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10期。

[3] 闫阳飞、国华《浅析绘本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影响》,《英语广场》2020年第14期。

[4] 何香云《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