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
2020-06-01缪航徐盛旺
缪航 徐盛旺
农贸市场的管理汇集多个职能部门,对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管理,要比一般的经营户复杂。虽然目前市场开办者的责任心和管理力度比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贸市场开办者履行主体管理责任的意识不强。《扬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市场开办者应当履行包括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公共安全责任、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市场经营秩序管理责任共四大类责任计二十九款。市场开办者在上述责任中履行不到位,常见的有不能普遍查验留存农产品购货凭证和复印件,消防器材、设施配置不到位、场内垃圾不能及时清扫,对市场内的出店出摊经营行为不及时制止等。在日常检查和考核中还发现部分农贸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数量少,快检室不能有效运转,索票索证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二是市场内经营者诚信意识有待提高。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既是形成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客观需要。目前农贸市场内“短斤少两”、标价不清、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经营者的不诚信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竞争,影响市场经营秩序的健康运行。
三是市场内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户要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索票索證和对所购进的食品进行查看,这是食品经营者应尽的基本义务,但在检查中发现很多经营者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缺”:有的索票未索证,有的索证不齐全、有的台账记录简单,有的干脆不记录;二是“乱”:索取的票证保管混乱,顺序杂乱、随手放置,接受检查时查找困难。
四是市场客源萎缩,开办者、经营者缺乏信心。近几年农产品生鲜超市以其卫生舒适的购物环境、多样化的商品和一站式购物的便利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农产品生鲜超市也正挤占着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不少市场开办者称现在农贸市场摊位出租难,摊位费用下降,有的市场摊位正常有一半空着,只有在逢集的时候,自产自销和流动摊贩进入才会填充市场其它摊位,这也是市场开办者对场内的经营者不肯管、不愿管、甚至不敢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几点思考
一是宣传、督促、监管齐上阵。《扬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前期已经广泛宣传,但各方落实力度还不够,各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督促检查,对于屡次督促不进行改正的市场,要下达法定的责改文书,拒不执行的,要进行处罚,只有动真碰硬,才能使农贸市场的管理得到真正改善。
二是诚信管理先从简单处入手。对于场内经营者的诚信管理应当主要以市场开办者为主,职能部门为辅。市场开办者作为场内经营户的直接管理者,要建立经营户台账,有条件的建立电子台账,对场内经营者的每次投诉、不服从市场管理、抽检不合格、被处罚等行为要详细登记,打分,并根据打分情况对场内经营者进行信用分级,信用分级情况在市场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每半年或一年更新一次。职能部门要及时将场内经营者被投诉、被处罚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市场主办方。从简单处入手,逐步完善场内诚信管理体系,只有经营者诚信意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既要管也要罚。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市场主办方自觉履行《扬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入场的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查验、复印、留存,也可保留电子档;对场内预包装食品经营者除自身做好索票索证外,还应当要形成周查或月查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销售过期食品的概率;对场内熟食、餐饮经营者应在专业性上下功夫,依托各地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的良好基础,建立专业化的检查队伍,加强快速检测设备的配备和应用,对快速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立即封存送样进行监督性检测,出具正式检测报告作为处理的依据。对于场内上述三种食品经营户的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如说明书、标签存在瑕疵,索票索证、进货查验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安排未取得健康证人员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等,法律规定是先责改,不改正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或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监管人员要利用好这些处罚幅度相对较小的罚则,适当加以运用,一次处罚要比多次提醒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是顺应时代发展,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购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市场主办方要积极转变思路,寻求改变。据了解,有个别农贸市场主办方开通了线上购物平台,年销售额达到五百多万,自身不仅是市场管理者,还是场内经营者,用线上的销售份额来弥补生鲜超市等各种因素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大多数市场主办方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市场的购物环境、市场的管理、消费者的投诉服务、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下苦功,努力吸引消费者回流,增强场内经营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