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客家文化 推进乡村振兴

2020-06-01辛爱峰

先锋 2020年5期
关键词:舞龙刘家家训

辛爱峰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近几年,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在村党委书记何旭的带领下,发挥党建引领、文化助力的深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走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央视《记住乡愁》栏目也曾走进宝胜村,发掘展示客家文化特殊的凝聚作用。

舞龙精神

洛带镇是成都首批“非遗特色小镇”之一,其非遗特色源自300年前的“清朝蓉漂”——江西迁来的客家人。而客家文化中最纯正的要数宝胜村,80%以上村民是客家人,至今说着客家话。

传说东海龙王和客家人交情甚好,为感念龙王的雨水之恩,客家人每逢夏季便以舞水龙庆丰年。这一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将我国龙文化中的北龙、南龙和巴蜀龙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树一帜的四川客家龙,宝胜村的“刘家龙”是其中最出名的,并逐渐演化形成了彩龙、水龙、火龙、亮龙;青年龙、女子龙、娃娃龙等多种形式。

客家制龙工艺在成都东郊乡村已延续14代,宝胜村刘氏宗亲几乎人人都会扎龙。“劉家龙”的主材为当地三年生黄竹。除竹物外,还要备好麻绳、纸、布、颜料和一些特殊用材。经过划篾条、扎龙骨、编龙胚、穿龙袍等工序,最后“点睛”完成制作。眼睛点好了,整条龙才有神韵、灵性和生命。“点睛”一般请最好的画师来完成,在仪式活动上则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人来点。

“刘家龙”常见的表演程式有摆阵、破阵、钻龙格和扯龙须等,以腾、滚、盘、行、仰为主,表演时配以川剧打击乐。“刘家龙”中彩龙最具特色,共17节,长56米,以大气雄伟、气势磅礴著称,被誉为“天下客家第一龙”。每遇节庆或农闲之时,“龙人”们便会舞动起来。

“刘家龙”的舞动,不仅给人们带来热烈喜庆、吉祥和美的享受,整个制龙、舞龙的过程,也是整个村子的精神凝聚力量。过去,因为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村民一度对舞龙文化淡化,甚至出现了一对叔伯兄弟因为水田灌溉问题引发矛盾,打了一架,三年不相往来的情况。

直到有一年清明节祭祖需要舞龙,“舞龙时必须全部保持一条心,不能抱有任何杂念和侥幸心理。”这对兄弟意识到了这一点,终于重归于好,之后又遇到开心事互相分享,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仇人”变回了亲人。这种“舞龙精神”同样凝聚起了包括刘姓宗族和非刘姓的全村村民,散在各地的宝胜村村民通过近年来舞龙文化的繁荣也逐渐凝聚起来,每年参加祭祖活动,为村子的发展建设出力。

产业振兴

宝胜村的舞龙文化和家风家训越来越受关注,而舞龙的“龙人”们也逐渐将舞龙活动融入生产生活和娱乐,将舞龙精神融入血脉,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走在宝胜村的村道上,地面式垃圾桶平整、美观,房前屋后的巨型大头菜坛子一半埋在地里,露在地面的一般绘制上了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图案。各家各户的柴草农具都摆放齐整,“厕所革命”成效显著,经三格化粪池处理的污水干净地排了出来。

200亩的葡萄产业基地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葡萄品种改良,产值提升了,种植环境也改善了,不用再受风吹雨淋就能打理。因为引进一体化智能滴灌技术,利用吸引害虫的黄色砧板驱除害虫,无公害且品种优良,葡萄价格也比原来提升了三倍以上。利用葡萄生长期的空隙,产业基地里一年还可以种植一茬豇豆、一茬大头菜,加上农闲时节打个短工,人均年收入从1.3万元提升到了3.2万元,户均收入超过了10万元。

而这一切,在2014年之前还是个梦想。在乡村振兴推进之前,宝胜村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留守村民的精神状态一度比较消极;村里污水乱流,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在环境整治中,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是很配合,村“两委”于是挨家挨户进行利弊分析,加上举办各种集体活动,推动舞龙文化和客家家风家训与时俱进,想办法促进村民思维转变。

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初期,没有几个人愿意参与,村党委想了各种办法进行激励:一开始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种植经验,很多人都不积极,参加学习的人回来也不太愿意参与改良种植;后来组织学习时就采取缴200元报名费的形式,回来参与种植的村民退还报名费,不参与种植则不予退还。逐渐地,部分村民参与了进来,当年就实现人均增收7933元。看到成效,基地的吸引力很快就提升了,现在还有不少生态移民出去的村民返回来参与种植,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宝胜村的发展走向逐渐显现,不少外出工作的村民也选择回村创业,毕业于川农大的李盛根就是一个典型。他本来在饲料厂上班,工作比较稳定,但他看到了自己家乡发展势头,加上一直被村里的文化氛围吸引,他决定辞职回家参与葡萄产业种植,起到了带动发展作用。

说起短短几年内的发展变化,党委书记何旭感叹:“这都是得益于宝胜村村民具有的‘舞龙精神和他们一直尊崇的家风家训。”每年春分,刘氏家族都要举行家风家训、祈福祭祖活动。2018年,活动由家族上升到了全村,成为全村范围的“客家乡村家风节”,舞龙、祭祖、传家风、背家训,一点点提升着村民的思想认识,凝聚全村人的精神力量,一步步快速推动着宝胜村的振兴之路。

人才回归

宝胜村的精神凝聚力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中,也体现在村里年轻一代的远见和魄力上。受家风家训和舞龙精神影响,看到宝胜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方向,不少青年人才放弃外面舒适的工作,回村参与家乡建设。

宝胜村姑娘陈礼惠本来在银行担任大堂经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当她看到作为“外乡人”的党委书记何旭对宝胜的父老乡亲都特别操心时,她深受感动,说服家人回村当了村官。从2014年回村到现在,陈礼惠对自己和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苦,但为家乡建设出了力,见证了家乡发展,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既要直面村民,又要搞好重大项目,工作能力更强了,人生成长上了一个台阶。”

在何旭的动员下,在洛带镇政府工作的退伍军人杨勇回到村里工作;看到村里的招聘信息,在成都电信上班的90后女孩袁雨婷回来了;通过招聘考试等方式,还有不少青年人才来参与乡村振兴……宝胜村“两委”的队伍越来越强,他们一方面向外寻找振兴力量,一方面加强与父老乡亲的沟通交流,短短几年,村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刘家大院外的纯木八角亭,是刘氏宗族自行组织筹建的宗族文化象征。“现在宝胜村刘氏宗族的发展基本上是由他们自己组织,而且越来越有成效。”何旭说,很多活动和发展项目,都不需要村“两委”出面,刘氏宗族依靠家族力量就能自行完成。目前,他们又在刘家大院的基础上自行筹划集资打造民宿项目,没向政府要一分钱的投资,正在完善方案。“在客家文化的凝聚下,村民之间相互影响,自我振兴能力越来越强。”

猜你喜欢

舞龙刘家家训
舞龙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中秋舞龙
家训伴我成长
My Summer Holiday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