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增强公园城市示范效应

2020-06-01陈迎春李扬帆

先锋 2020年5期
关键词:成都公园绿色

陈迎春 李扬帆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4月,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明确了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公园城市示范效应的总体目标——在提升城市经济引领力、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力、枢纽辐射力和现代治理能力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5月,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围绕上述目标,建议成都重点推进绿色科技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都市圈功能布局,并探索形成政府统筹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建设运行机制。

融合绿色科技与绿色场景,促进公园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据先发先导地位,是国家中心城市提升经济引领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具有较强综合承载力和枢纽辐射力的突出表现。成都以公园城市为引领,不断提升发展能级,跻身世界城市的行列,需要不断孕育原创的绿色科技,并在绿色场景中率先推广应用绿色科技。

增强公园城市的示范效应,可以将公园城市丰富多样的绿色场景转化为绿色科技试验场,为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园艺设计、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建材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新技术测试展示提供最佳舞台,力争将成都打造成为门类最齐全、综合水平最高的绿色科技展演城市,激活绿色科技范畴的跨领域融合创新。依托公园城市的绿色空间,发展科创服务、信息消费、线上灵活就业,形成更多绿色就业和绿色GDP增长点。在公园城市重点项目周边的产业园区,提供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空间,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绿色创客”入驻。吸引集聚一批专注于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投基金,在成都构建投资、研发、制造、盈利的绿色闭环,逐步形成以绿色经济为鲜明特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时期,公园城市需发挥“绿色堡垒”的示范效应。当前,成都可抢抓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戰略机遇,同步推进公园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加大绿色交通出行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通盘考虑公园城市的绿色出行技术标准,力争在我国特大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道路智能驾驶辅助设施体系的全覆盖。结合城市应急管理、远程医疗救助、居家办公消费等新需求,持续探索5G示范应用,促进5G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发挥协同效应。

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和绿色消费习惯,有利于促进公园城市与全球接轨,也是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引导市民增强生活节律主动管理、餐饮营养配比监测、健身康体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意识,从而带动相关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等智能化绿色生活辅助技术创新应用,显著提升公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先进技术支撑绿色社区建设,在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及回收利用等领域,推动新技术在成都率先推广应用。

优化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形成协调有序的现代化都市圈

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需较大幅度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提升公园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让更多民众有机会享受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是我国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开展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成都提升公园城市的示范效应,需要精确瞄准综合承载力的目标,在都市圈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中,用好自然禀赋,树立中国特色,发挥成都优势。

在中心城区的优化发展中,科学排布商旅、就业、教育、医疗空间,引导人口沿轨道交通线路适度集聚,促进老城区与近郊新兴卫星城合理分工,形成各具优势、职住平衡的不同功能区块,最大限度减少远距离通勤特别是驾车需求,预防“大城市病”。一是盘活老城区文旅资源,引导部分快速发展的企业向近郊新兴卫星城扩展办公场所,实现全域就业。二是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导向,推动旧城改造、人口迁移,实现留白增绿,增加公共绿色空间供给。三是深化基础教育管理机制改革,鼓励在近郊新兴卫星城增建中小学校,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市场化运营方式,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竞争中达到相对均匀分布。四是探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市场导向的医疗机构有机互补,确保不同区域的市民都有机会就近接受社区初诊、公立高水平医院诊疗和高端定制化医疗保健服务。

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的建设蓝图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公园城市理念,严控建设密度,重点在产城融合、内生驱动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策划。既要大手笔超前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配置各类用地比例,留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空间,又要集约建设,根据成都都市圈的内生需求来设置开发节奏,发展一片成熟一片,确保新区与建成区在产业链、人才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面衔接。

做好成都市域内的都市圈分层发展规划,结合我国西部地区所处的整体发展阶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仍要适度考虑能够支撑区域财力、有效增加就业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选择产业基础良好、承载力相对较强的远郊区县进行建设。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发挥川西林盘等生态资源优势,在山林田园中营造绿色消费场景,将成都乡村地区充分纳入公园城市的发展体系中。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可借鉴其他城市经验,采取“飞地经济”等模式,以成都品牌、成都资源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在周边城市落地。解除制约同城化发展的瓶颈障碍,研究进一步放开户籍迁移、增开一站式城际公交、共享部分公共资源等政策措施。

政府统筹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实现公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园城市的高水平规划建设、高质量持续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力保障。在公园城市运行体制机制上作出示范,达到政府规划与市场选择的高度趋同,是体现成都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

在公园城市重点项目中,根据项目性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政企合建、收益共享机制,明晰各方权责关系,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方投入资源、优化管理的强烈意愿。针对区域拓展、综合开发类的公园城市综合体,用好土地增值效应。政府可长期保留一批长租公寓、租用型商业楼宇,充分享受中长期的增值收益。针对场景营建类的公园项目,采取政府成立运营公司,分租运营空间、分包转包具体运营项目等方式,调动企业的细分优化设计能力,提高运营空间的经济效益。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商业模式相对成熟、政企资源互补的营业型公园项目,采取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的方式,各方按照持股比例参与公司治理。针对公益类项目,采取冠名赞助等方式,调动企业参加项目建设。

鼓励在蓉企业主动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对拟在成都扩建生产与服务空间的企业、外地企业拟落户成都的项目加强引导,特别是在研发总部或制造基地等大中型园区项目建设中,促使项目业主单位认同公园城市理念,主动为城市贡献绿色空间、绿色建筑。相关部门按照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标准,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在成都公园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分工定位,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批。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成都公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加强对区县、对具体项目的考核管理。综合考虑公园城市重点项目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活价值,评定项目的预期投入产出,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于未能产生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缩减后期投入,实行市场化退出机制。

作者

陈迎春  国研经济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

李扬帆  国研经济研究院研究主管

猜你喜欢

成都公园绿色
绿色低碳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一见如故
在成都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