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背景下中职《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建设创新实践研究

2020-06-01陈星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簿记英文中职

陈星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国际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适合时代潮流、迎合产业调整、切合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州市各中职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职业教育的开放办学。各所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群建设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国际办学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早在上世纪末,包括广州财政学校在内的多所学校率先在广州市中职学校开设《英文簿记》课程,培养了多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成为了早期中职国际化课程引入案例的先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社会对职业学校涉外人才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结合当代领先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手段,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联合多家学校,组织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团队,改造旧课程。本次课程改革以国际合作为背景,以创新教学为手段,以教研课题为抓手,建设一门适合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

一、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整合了语言、内容和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将语言技能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者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的一种理念。CBI的基本原则是将外语作为学习各种学科内容的工具或者媒介。学科内容是语言学习的源泉,而语言能力则是在理解与掌握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过程中逐步习得。

《国际英文簿记入门》是一门培养“应用英语+国际簿记基础”复合型人才的跨学科课程,既以国际会计准则、簿记技能为学习内容,又以英语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达到会计学科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统一。CBI理念顺应了这种要求,在该课程授课过程中,英语教学并非主体,簿记技能才是核心。英语语言的运用承载着簿记知识的学习,而簿记技能的掌握带动着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前期课程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不明确

课程定位与目标的准确制定,有利于学校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产业的转型、新形势的发展,精准培养出急需的人才。前期广州市中职学校针对英文簿记内容开展的课程研究需要追溯回上世纪末。当时《英文簿记》课程主要由英语教师以外国原版引进教材为基础,选取部分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整个课程建设环节和授课环节都缺乏科学的指引,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的需求调研分析,先进的课程开发标准,明确的课堂学习任务,完善的学习策略设计,精准的学业评价方法。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当时课程被定位在学生英语拓展课或选修课,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法不一,內容零散,效果欠缺,学生出口路径不清晰。

(二)教材教辅资源不充足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途径之一。由于网络不发达、教材版权限制以及中外会计体系差异等原因,当时市场上难以找到与英文簿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尽管各学校通过特定渠道获得了一些英文原版教材,但版本陈旧,内容过时,教材更新远远滞后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而且,英文原版教材里的地道英语表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要专注于簿记学的讲授与实操,又要忙于英语表达的分析与解惑,课堂效率十分低下。另外,由于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制约,教师只能在国外原版教材和课后习题的基础上改编纸质版教辅资料。教辅资料内容匮乏、题目陈旧、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三)师资能力不具备

师资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英文簿记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学校里英语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基础知识,会计老师也缺少使用英语辅助教学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跨界”能力,既要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涉外会计基础能力。学校里讲授英文簿记的教师一般是由英语教师通过自学会计基础知识转型而来。教师们没有受过系统培训,会计技能不牢固,在课堂上无法把簿记原理及操作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授课过程往往被主观地实施成缺少簿记原理知识的普通英语课,只专注于簿记术语的英文表达与翻译,而忽略了学科核心知识,无法进行课程的拓展和延伸,违背了通过英语这一工具或者媒介去掌握学科知识的CBI教学原理。

(四)学生评价不全面,出口不畅通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手段。各学校《英文簿记》课程评价手段单一,虽然有重视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性评价,以及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但总体评价的主体是任课教师,评价过程也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以及对个体各个阶段学习情况的纵向评价。同时,由于缺少多元评价,如行业、企业专家评语、考核证书等,学生所学知识很难与社会对接,与国际接轨,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完成课程考核后的岗位能力标准对接。

三、《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通过对CBI理论的深入思考,迎合新时代国际合作大环境,结合广州市中职学校英文簿记课程的基础与现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成立会计英语课程中心组。团队成员重启《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的建设,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各方调研,开展课程需求分析

自2016年开始,课程中心组组织多次包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英国培生集团在内的外资企业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企业用人需求、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英文簿记岗位需求、毕业生在企业的晋升途径以及LCCI证书的职业认可度等。中心组通过调研结果开展课程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情境需求分析。首先,目标需求分析考虑社会客观需求和学生主观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乃至社会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对同时具备英语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外向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广州位居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数量递增的外资企业急需英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且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技能人才。中职学生无论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升读大专,为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都需要将专业学习与英语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情境需求分析综合学生学情和课程建设环境。广州市商英、会计等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在经过前两个学年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或基础会计能力,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复合能力。另外,在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的积极鼓励下,中心组组织各校骨干老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营造一门适合终身发展的涉外型课程。

(二)联合行业企业,制定课程教学标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标准,并发挥我国优势专业、技术和行业标准。课程中心组成员近年组织多次研讨会制定《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标准,并邀请涉外会计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现场指导与审核。课程基于国际会计准则(IAS),定位在CBI理念下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开设在中职会计、金融、商英等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第3、4学期。通过之前调研结果以及专家的建议,成员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整理筛选出英语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英文簿记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和国际需求下的多维度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与英国培生集团合作,以LCCI Book-keeping LevelⅠ证书考证大纲为依据,结合岗位所需具备的簿记理论知识与技能重点,确定课程的15个核心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和学习目标,分层设置了拔高生考证授课计划(144课时)和普通生非考证授课计划(72课时)。课程标准的制定突出了理论引导、行业联动、国际对接的创新点。

(三)对接国际标准,创建教材教辅资料

在《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的教材教辅资料编写上,课程中心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国际准则,熟知国际会计原理,为校本教材奠定有效的理论基础。针对过往旧版英文簿记教材所存在的问题,成员通过英国培生教育集团获得了最新版的LCCI考证用书,并对原版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首先,考虑到原版教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老师们在保持原有英语地道表达的前提下,从教材篇幅过长、理论解释冗长、实操环节重复等方面进行教材优化整合。其次,针对以往在授课过程中所出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如bad debts(坏账)在损益表中的处理方式,depreciation(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同计算方式等内容,成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把它们作为特别知识点独立章节编排,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tips注释的方式在教材相关位置标出。再者,老师们通过收集LCCI历年考试真题与训练题,加工整理了与校本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保持练习册与教材难度标准统一、题型设置对应。最后,发挥当今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课件、手机app、网页链接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教材既体现了原版教材的国际性,又保证了学科学习和语言应用的专业性。

(四)加快师资培养,组建“双师型”团队

为保证《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的正常授课秩序,建立“双师型”队伍势在必行。根据CBI原理,英语是本课程讲授的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考虑到英语教师习得会计初级技能远比会计老师驾驭英语课堂相对更容易,中职英语教研会依托会计英语中心组,邀请长期从事国际会计工作与研究的一线专家及高校教师,在广州市中职学校组织多次国际英文簿记师资能力培训。期间,中心组组织能力达标的教师参加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举办的LCCI Book-keeping LevelⅠ考证,获得了很高的通过率。同时,中心组意识到教师授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以课题研究带动问题破解,跨学校申报《中职涉外会计(LCCI Book-keeping)英文簿记教学能力提升》立项课题和广州市创新教学团队子课题。课题研究结合教材建设、课标制定、教学模式创新等内容同步开展,成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授课环节、听评课环节研究素材,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迅速成长。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师活动,保证了师资“跨界”的可能性,促进“双师型”能力的培养。

(五)遵循中职学情,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中职学生特有的学情,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簿记学科技能、英语语言知识、国际视野意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理念,具体实施方案为: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或小程序发布给学生相关章节簿记英文术语表达以及基础原理的前置练习,促使学生提前熟知英文专业术语和原理,以做好本章学科学习必要的铺垫。课中围绕着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公司业务情境,引进国际公司业务素材,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突破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如在讲授资产负债表章节,学生小组通过梳理案例公司的Assets、Equity、Liabilities三要素,完成编制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工作任务。学生利用会计恒等式、资产排列顺序、各类资产英文表达等前摄知识,在教师引导的资产负债表框架下,把岗位、技能、语言有机结合起来,独立完成编制。最后师生双方共同判断数值是否平衡来倒推整个操作过程的情况,修正错误,总结经验。课后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在小程序上自主完成相关任务考查练习并得到及时评价与反馈,同时,在课堂、学习群里展示书本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教师给与课堂评价或进行网络答疑,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保证了学生学前认知,学时探究,学后巩固,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六)引进国际证书,实施多元有效评价

为推动课程评价与国际接轨,《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特引进LCCI Book-keeping LevelⅠ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是由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提供的以英文进行的专业技术等级鉴定考试,实用性强,认可度高,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由于考试大纲与课程内容对接,实现了课证融通,大大提高了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和通过率。LCCI证书通过后,作为毕业获取证书的条件之一给予认可,并获得相对应的奖励学分,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双证制”的实施具备了就业与升学双重服务功能。此外,进一步丰富中职学校固有的课程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除了日常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之外,把课前、课后小程序测试的结果也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对学生每节课课后展示在全班的凭证与报表作品开展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反馈。同时,作为拓展性评价探索,教师安排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所学内容各步骤的思路与做法,突出英语能力的运用,从而综合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通过LCCI证书引进,突出中职“双证制”教育引进国际职业证书评价的创新性,以《国际英文簿记》课程建设为契机,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标杆。

四、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未来方向

(一)继续发挥LCCI证书的国际影响力

发挥国际证书作用的最大化,需要做好“三打通”,一是打通国内外企业对证书的重视与认可,为学生铺平对口就业之路;二是打通中高职衔接职业证书及海外进修课程学分对接,为学生搭建直通升学之路;三是打通面向学生及企業人员的证书报考通道,为学校打造社会服务之路。

(二)继续发挥课程的影响力

《国际英文簿记入门》作为一门国际化合作开发课程,从一开始就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课程将继续以国际化、创新性为己任,争取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以辐射到更多的学校,更多的省市。另外,随着课程越趋成熟,也为日后财经商贸类新专业或者专业新方向的申报奠定了核心课程基础。

五、结语

通过《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建设实践,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的同时,也为广州市在深入到课程层面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可行性实证研究结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外向型职业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国际英文簿记入门》课程的建设,扎根于大湾区,依托国际合作背景,凝聚课程团队建设者的智慧,持续以创新的思维更新课程内容,为产业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外向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簿记英文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什么是簿记建档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