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

2020-06-01潘雅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研学旅游业

潘雅辉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较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本文从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5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举措,列举了相关旅游活动发展案例,希望能给旅游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

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201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不断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充实着我国旅游科学研究。在现有日趋成熟理论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在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旅游业发展表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涵及特征,归纳为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下。

一、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新时代一个显著标志是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旅游是人满足了基本生存之后更高层次的综合性需求,是人民群众普遍要求的“美好生活”之一。旅游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特色是全方位发展旅游业。新时期,各地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建设规划,使旅游发展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在旅游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把旅游产品做精,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在调整和提升地区经济结构的作用被逐渐重视,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中国旅游业和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兴一业,旺百业”的繁荣景象。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旅游业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开创了旅游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例如在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对外开放,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业在相对落后地区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始终把强国富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实施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把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地学旅游等作为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旅游业成为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核心。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不仅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带动了万众创业,旅游业成为潜力巨大的富民产业载体。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业、农副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可以为各类餐馆、民宿、宾馆等提供相对稳定的客源,形成较大消费市场,从而带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带动富民的产业功能。旅游富民扶贫思想与实践,一方面,使旅游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民生性产业,民生与旅游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旅游业具有带动人民富裕的潜力。

地质公园是旅游富民扶贫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成功案例,作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種新模式,地质公园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对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正成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样板。众所周知,地质公园大多处于西部,如贵州、广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几乎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但是这些地方资源禀赋往往极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建设地质公园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良好途径。有数据表明,我国地质公园经过10多年发展,已先后建立了35个世界地质公园、206个国家地质公园、72个国家矿山公园和数百个省级地质公园和新兴的旅游地学文化村,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在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带动下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认为,地质公园是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资源、解决农村农民就业等方面正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旅游业促进自然遗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是绿色发展观的中国元素。中国逐渐重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旅游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态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就是通过生态视角、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观。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公认的旅游大国,但是与世界上的旅游强国相比还是有不少短板,特别是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并将其付诸实践,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和旅游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019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要进行整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根据要求,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大类,其中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各省也相继出台各种实施意见或细则,如浙江省也相应出台了《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基石,助推“大花园”建设,生态旅游是其中的重要载体。

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要求生态旅游的发展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并不单纯强调资源保护,而是要求在保护的前提下探索自然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要在自然保护区地内划出适当的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山地运动和健康疗养等旅游或研学活动,探索传承和支持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和地方传统文化,从而形成高品质、多样化、生态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四、科普旅游促使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

进入新时代,旅游的科学性从没像现在这样被重视,旅游活动正表现出鲜明的科学性和科普特征,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制下加强科学素质、科学普及工作的必然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年,国家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强调要开发科普旅游资源,推动科普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行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水平,推动科普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公众对科普旅游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研学旅行是科普旅游的一種重要表现形式,是旅行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旅游活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一种新举措。2018年,国家出台《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旅游业将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应与旅游等部门密切合作,开发各类新型科普旅游服务项目和精品科普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旅游系统自然遗迹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各类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各种景区、公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了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实施细则,建立了各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浙江省2019年相继公布了两批共计97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25家研学营地,包括自然类、人文类、地理类、历史类、科技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各研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发研学课程,打造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充分利用全省自然、人文、乡村生态、红色教育、考古遗址、博物馆等各类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开放场所的科普功能正得到全面发挥。

地质公园、地质文化村开展的地学科普旅游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新型科普旅游形式,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学科普旅游是包括地质、地理旅游的地球科学知识科普旅游,是以地质、地理景观为主要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文化知识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人地关系认知、满足游客身心愉悦为宗旨的旅游活动。如浙江省的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缙云仙都国家地质公园等多家地质公园都被认定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江嵊州通源乡白雁坑村建成了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地学科普旅游正成为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地学科普旅游必将在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旅游活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中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举办“旅游年”,通过会展、培训等旅游活动架起国与国之间友谊的桥梁。据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经文化系统审批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3 383起,66 734人次参加,有力助推了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中国倡导和推动的构建世界新格局的“一带一路”思想积极发挥旅游在交流文化、共同发展方面的作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交相辉映,通过“一带一路”特色旅游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年等活动,各国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使各国民心相通。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造福了沿线各国人民。“一带一路”旅游实践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对外开放交流的形式。“一带一路”旅游实践奠定了沿线各国相互理解与尊重的人文格局,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打下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以旅交友,以文化人,不断夯实沿线各国的互惠共赢的重要平台,满足沿线各国友好合作的愿望。

上述旅游产业经济实践、旅游富民扶贫、生态旅游实践、科普旅游发展、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等思想与实践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丰富的内涵。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外交等更加广泛的理论空间系统化了新时代旅游内涵。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内涵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能帮助我们从更开阔的视野和理论空间中去认识和了解旅游,为理论界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内涵是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理论与相关政策举措,具有天然的知行合一的实践性品格,对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具有精准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研学旅游业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