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声乐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2020-06-01郭晓娜

北方音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摘要】 声乐教学是少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少儿良好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声乐学习出现“低龄化”现象,人们对少儿声乐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少儿声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功底,更需灵活运用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笔者通过分析自2015年以来的小学集体声乐教学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个体少儿声乐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声乐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少儿声乐教学训练与方法、教学原则、常用教学策略及教学曲目与教材等进行总结与思考,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拓展少儿声乐教学中的思路与视野,全面认识少儿声乐教学。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训练与方法;曲目及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93-03

【本文著录格式】郭晓娜.少儿声乐教学的总结与思考[J].北方音乐,2020,04(08):93-95.

引言

声乐教学是少儿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它对培养少儿音乐兴趣、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陶冶性情和培养品格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少儿声乐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结合自身少儿声乐教学实践,发现声乐教学中有诸多问题,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科学、有失规范或不了解处于不同阶段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未根据少儿所处生理和心理阶段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未根据少儿的个性特点选择其喜欢的歌曲来“因材施教”等问题都将会导致其发声器官的不同程度损害,从而降低少儿对唱歌和音乐的兴趣,甚至抑制少儿的个性发展。

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少儿掌握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和演唱能力,运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来准确表现歌曲,根据少儿(7-16岁)心理、生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等教学原则来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并施以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声乐专业理论知识同教育心理学以及更多学科的视角或方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一、少儿声乐教学原则

声乐教师是少儿声乐教学的全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少儿声乐教学规律并遵循其他少儿学科教学的统一原则。笔者主要从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来阐述。

(一)直观性原则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直观性原则起很大的作用。声乐是抽象的,是歌唱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等肌肉整体的协调运动。与少儿们同样感兴趣的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比较起来,缺乏具体性和形象性。少儿们对色彩非常敏感,但对音高、节奏和旋律或音乐形象不够敏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尽量使用少儿更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语言。如以练声为例:

教师边弹钢琴(逐个音慢慢弹)边引导少儿将该练声曲的每个音想象成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越爬越高,少儿就很容易就将音高唱准确,反复练習几次就可以初次培养音高意识。音高准确后,引导少儿像吃糖葫芦一样那样串起来唱,练习声音的连贯和流畅。再如少儿歌唱时节奏是难点,相对歌词和旋律比较不容易掌握,比如四个十六节奏的学习,笔者会引导少儿模仿打雷的声音,边拍手边说“噼里啪啦”,练习两三次就能准确掌握节奏。

(二)系统性原则

少儿声乐教师要教少儿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演唱技能,在教学中需遵循系统性原则,为每个小朋友制定科学的练习计划,循序渐进。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选择规范和有针对性的少儿教材进行扎实的练习;其次,选择合适的曲目有计划地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学节奏不要选超出少儿演唱能力的曲目,还要根据每个少儿的声音条件、音域选择合适的音调。如笔者发现每年声乐考级时跳级的少儿很多,演唱超出自身能力的高级别曲目,唱得脸红脖子粗,不但达不到演唱效果且毫无美感,反而有损发声器官。特别是现在少儿都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如《生僻字》《let it go》等,在学唱和训练这类歌曲时,声乐教师要把好关,避免少儿出现喊叫等问题。歌唱的肌肉是有记忆的,教师要对教学中可能出现或刚出现的声音问题敏感起来,才能帮助少儿掌握科学的歌唱技能,走上正确的演唱道路。只有经过系统、科学、长期的训练,才能将少儿的音乐才能发挥出来。

(三)自主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应重视每一位少儿的兴趣,尽量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少儿阶段正处于思想活跃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求知欲望强烈及个性特点鲜明,教师要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更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选择演唱曲目时,教师应考虑少儿的演唱喜好,比如:“有没有喜欢的歌呀?”“有几首好听的歌,来听听你更喜欢哪一首呢?”,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少儿的偏好,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曲目来学习和演唱,既有利于保护和培养他们的歌唱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轻松活泼。

二、少儿声乐教学策略

少儿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实践学科,声乐教学策略是声乐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贯穿整个声乐教学过程,在声音技巧和歌唱能力训练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常用声乐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解释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由于少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于成人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直观性原则,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讲授歌曲内容和演唱方法。比如教唱《小猫钓鱼》等故事性曲目时,笔者会先把歌词中的场景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少儿再逐句教唱,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而且很多的少儿声乐作品歌词大都是故事性和生活中常接触的内容,这会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歌词内容和记忆歌词。例如在讲授打开喉咙时引导少儿“张大嘴,吸一口凉气”;唱高音时,“像飞机一样高、像太阳一样高”等,但要注意避免喊叫,在其合适的音域范围(小字一组C至小字二组D音)内演唱,要用轻松的声音流畅自然地歌唱。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声乐教师以亲自演唱、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少儿更直观地去感受和辨别不同的声音效果。少儿阶段的小朋友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声音、表情等行为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内容。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规范的声乐演唱能力,也要善于运用各种正确的手势、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例如,少儿在演唱时以真声多的混声为主,笔者秉承直观性原则多用真混范唱,为少儿培养和建立混声意识,避免“大白嗓”喊唱等问题,正确示范并引导其用高位置混声歌唱。

(三)编创游戏法

笔者通过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少儿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及向形式运算(12岁-成人)过度,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开始运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游戏为声乐教学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少儿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将很多歌曲编排成模仿或编创表演游戏,将他们带入到歌曲角色中。如以学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例,在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问:“弹琵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啊?”他们会将胳膊抬起来编创弹奏表演动作,“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他们会将手举起来握紧拳头,一前一后而且很自然地加重力度演唱;最后一句“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他们会将一只手向旁抬起唱,声音也主动变弱,渐弱渐消失,声音也会更自然、更流畅。

(四)“期待效应”教学法

“期待效应”即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与“赏识教育”理念相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待,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个少儿的发光点,会使他们受到鼓舞并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笔者通过几年的少儿声乐教学实践,发现有时候普通声乐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是很有效,教师的教学心态会对少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起很大作用。例如每个小朋友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对于乐感不太好的小朋友经过反复示范及练习还是唱不准,这时候教师情绪上会有些“不耐烦”,少儿会感知到老师情绪的变化,这会导致他们没有足够信心继续练习,甚至会打击他们学习唱歌的积极性。相反,教师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知识调整教学思路和心态,运用“期待效应”等理论结合在少儿声乐教学训练中,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个儿童的发光点,比如对音准和节奏不敏感的小朋友,音色意外的好听或者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能力较强等,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并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音准和节奏等难点练习过程中课堂氛围会快乐轻松很多,少儿会更加自信和大胆地歌唱,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声乐及音乐的兴趣,并促进身心及个性健康发展。

三、少儿声乐教学训练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少儿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发声器官与呼吸及共鸣器官等具有歌唱所要求的协调能力。少儿阶段正处于7-16岁发育期及变声期,声音技巧和歌唱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与方法,具体如下:

(一)歌唱呼吸与高位置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吹蜡烛”“闻花香”等,本文不再赘述。笔者认为,该阶段少儿呼吸和共鸣训练时要注意少儿的肺活量较小,不要刻意要求深呼吸,可训练少儿多做高位置哼鸣练习,引导少儿将呼吸“哼”到头上眉心位置哼着唱,将声音安放在“哼”的高位置上才能够获得纯净自然的歌唱,训练少儿声乐演唱时运用真假声混合的“混声唱法”,即在运用自然真声演唱的基础上加入高位置的“假声”训练以获得头腔共鸣,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会使音色更加明亮圆润、富有穿透力及表现力。

(二)变声期声乐训练

变声期是声乐教学中的敏感时期,上承童声教学,下启成人声乐教学,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发现相关研究甚少。变声期是人体生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少儿由稚嫩、清脆童声向成人转变,变声期声带和喉器都在发生变化,例如声带会变长、声音会忽然变得不干净不轻松、发音疲劳和高音困难等。男孩一般在12-15岁,女孩在11-13岁开始变声,变声期通常持续1至2年,变声后男声变成浑厚的声音,女声变成圆润委婉的成年女性声音等,具体本文不再赘述。一部分声乐教师认为变声期生理变化多端而不适合声乐训练,训练效果不理想,学生容易没有信心或丧失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少儿变声期坚持声乐训练,但应实时把握少儿的生理变化,由于声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在教学中训练强度不要太大,不能强求音高和进度,应减轻声带负担以缓解声带疲劳和避免声带损伤,选择适合该时期歌唱能力的曲目,多用自然弱声演唱和混声高位置歌唱。同时要注意该时期少儿的嗓音保护,使其平稳过渡到成人声乐训练中。

四、少儿声乐教学曲目及教材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和对比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等声乐教材曲目并结合自身少儿声乐教学实践,总结与思考如下:

一是在选择曲目和教材时需要体现系统性,为每个小朋友制定合适的练习计划,循序渐进,重要的是要选择规范的和有针对性的声乐教材,选择合适的曲目,有计划地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学节奏不要选择超出少儿演唱能力的曲目;二是目前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声乐教材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较高,但是很多曲目年代比较久远,距离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较远,他们唱起来容易没有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选曲目不够多样,缺少新创作的少儿歌曲和他们更喜欢的反映现代少儿生活的声乐作品和教材。笔者认为选择不要太单一,可以综合东西中外曲目和教材多样化选择,业界应加强少年儿童声乐教学曲目和教材的研究。

五、结语

笔者认为,少儿在阶段中成长,教师要在观察中灵活教学;只有更多的教师、学者参与到少儿声乐教学及研中,少儿声乐教学体系才会日趋完善,声乐艺术也才会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巫苏宁.浅谈儿童歌唱训练[J].早期教育(教师版).

[5]郭晓琳.从认知角度下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J].中国音乐教育,2014(11).

[6]赵安琪.儿童声乐教学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7.6.

[7]王园园.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5).

[8]白一童.试论儿童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5.

[9]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童声(1-6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0]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童声(7-10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1]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少儿声乐(业余)考级曲集(1-6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12]中央音樂学院考级委员会.少儿声乐(业余)考级曲集(7-9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13]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1-5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