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探析
2020-06-01石鹏鹏
摘 要:在中国武术“一校一拳”教学改革理念的背景下,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课程开发尚未正确开展,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要充分结合相关的课改理念,制定完备的开发方案,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方式,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校本课程的创建夯实基础。
关键词:一校一拳;教改;小学;武术教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提高小学自主管理权限的主要方式,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学习实际,要因人而异,这才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以当地社会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为出发点,进行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小学根本就没有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而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武术教学课程形成准确的理念,了解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武术课程教材,对武术课程进行科学安排,满足相关的课程需求,使武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武术教育发挥出重要的教学作用。
一、 “一校一拳”的提出
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传承时间长、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特色,可以进行传承的优秀文化。想要使武术在现代得到广泛的教育,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来实现。当前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武术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武术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囿于这些问题,教育改革提出了“一校一拳”的新思路,旨在发挥出武术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什么是“一校一拳”呢?就是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精于传授某一套拳法,以这一套拳法为出发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开展更有指向性的武术教学。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中国某一拳种为载体,将我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中国武术的流传价值得到体现。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二、 “一校一拳”的内涵
画家梅墨生先生曾言:“源与流要分清,源头加活水,便成源流。向源头去追寻即为上升,随波逐流即为下降。所以往古追寻为升,为高古;向今去逐浪为降,为低俗。”在今天,要想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就要从其本源出发,从传承拳种开始。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其中武术拳法也种类繁多。在小学武术教学中对“一校一拳”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能更好地将中华武术文化深入贯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一)和谐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展示出了武术的民族性。中国的“天人合一”,就揭示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源流是上天的道德和原则作为提倡武术练习,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自身对武术的理解也越深刻,在探究武术神秘的同时也能够去感悟人生的道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如庄子所说的,“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就揭示了天和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如今社会,人们不得不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是正确的,但反过来这也束缚了人自然的特性,就导致了与自然格格不入。“天人合一”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武术推崇和谐理念,以武术去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国武术讲究的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中国武术将“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对立统一”的哲学美和智慧美一套一套地体现出来。在小学开展“一校一拳”教学,能够将中国传统武术的武德精神、动作形态、力量节奏等内涵和独特美教授于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武术哲学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二)民族精神内涵
传统武术在中国漫长历史文化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弘扬武术的精神和内涵远比传承和发展武术更重要。“国家要强大,科学技术要发达,如果科学技术落后,一下子就垮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了。”“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练习武术既能够传承武术文化,还能在其中感受到坚强勇敢、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等民族精神。在小学开展“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时将中国传统武术赋予的民族精神内涵融入校园、落实到实践武术教学中。地方小学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地域特色拳种。例如,在四川某市小学的武术教学中,就引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松溪内家拳,提出“以武之道培养礼仪,以武之理规训身体,以武为纲孕育精神,以武会友耀我中华”的理念。“一校一拳”的开发,在激发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华武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 “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在小学开展的武术课程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理论知识都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师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教学工作。对小学生采用这种“套式化”的教学模式,无法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地掌握,不能使武术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二)教材开发尚不完善
所谓教学,是依托教材进行的,所以在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就需要开发出适合小学生的武术教材。从目前状况来说,现行的教材只是片面的文字叙述,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文字过多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如果能够在教材中有更多的动作展示,这将有助于小学生理解,降低他们的学习困难。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随着教改“一校一拳”不断推行,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还要使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为学生教授武术中的动作技巧技能,并让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对动作技巧充分理解。但从目前状况来說,“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不完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甚至一些学校并没有专业的人才,导致“教武术难,学武术更难”的局面出现,严重阻碍了“一校一拳”的发展。
四、 “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将武术纳入考试
在小学开展武术教学一直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这与学校和家长的不重视是离不开的。笔者认为,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将武术纳入考试中,甚至是升学考试。同时,组织一些武术师资培训和武术竞赛活动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武术若能在升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势必引起学校和学生家长们的重视。
(二)分阶段开展武术教学
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时,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分阶段开展武术教学,进而不断完善武术教学机制。比如,那些年龄在5到12岁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训练时,可以针对学生进行感官方面的训练,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再教给他们一些武术动作要领,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武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按学生的年级进行分段教学。例如,在一、二年级时,可以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步型和腿法,增加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在三至六年级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对应性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
(三)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要先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武术教学,就必须全面提升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在开展小学武术教学时,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二是在武术教学时,可以制定一些活动方案,邀请一些武术专家参与进来,充分利用起当地的武术资源,进而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某小学的武术教学时,就邀请了松溪内家拳的传人来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既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本地的武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开发武术教材
武术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将传统文化与不同的民族精神内涵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使武术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在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中,武术文化还具备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以及内外兼修等特点。并且,随着在校园内开展武术教学课程以及“一校一拳”教育改革方案的提出与落实,对相关的武术课程教材进行有效的编写、开发就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在对武术教材进行开发时,笔者建议要考虑武术动作的形成规则、武术的发祥地,在结合其对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影响和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则。通过学校对武术教材进行开发,可以使武术教材在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武术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一校一拳”的提出,就需要在教学当中结合武术课程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再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制定出可以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相关教师也要为教材的开发系统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并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使相关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使“一校一拳”这一教育改革理念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若楠,吴攀文,柳亚奇.“一校一拳”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93-96.
[2]吴明冬,李政,张萍.“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45-149.
[3]王燕.观澜小学“一校一拳”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5(7):79-83.
[4]张峰.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5]韩金明,周志勇,张庆新.武术文化“技法”本源背景下的小学武术校本构建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1).
作者简介:
石鹏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