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环境——以日本为例
2020-06-01于航
于航
平均壽命作为衡量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备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4.2岁(男性81.25岁,女性87.32岁),位居世界第一位。在短短60余年内,将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的最主要的原因里,除了战争,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以及营养的改善等因素外,最主要在于医疗水平的急速提高和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超高龄化人口社会的到来,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因素也由原来的饥饿、传染病等引起的死亡,变成诱发癌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不良生活习惯。
作为推行“全民保险制度”的日本,为了减少老龄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医疗财政支出,除了以“治疗”为主的医疗结构外,更将重点放在了加强“预防”上。从婴幼儿的健康普查,牙齿健康检查,到学校、机关单位、企事业、公司会社等的一年一度的公费体检,还有私人定制的体检,肿瘤排查的派克体检等各种形式,以求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医疗财政支出的目的。比如在一般体检中,加入腹围测量项目,提示内脏脂肪畜积引发的高脂症,肥胖症,通过早期生活习惯以及饮食,运动的改善,减少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格拉顿所著的《LIFE SHIFT 100年時代的人生战略》一书在日本十分畅销。该书引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从1840年开始,以每10年增长2~3岁的速度在不断刷新。2007年出生于先进国家的儿童将有半数以上达到100岁,日本的儿童甚至可以达到107岁。受此影响,2017年日本政府还举行了“人生100年时代构想会议”,提出了“人生100年”的口号。提倡不仅要延续现有的主要以年轻人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还要大力发展二次教育以及贯穿整个人生的生涯教育,以改变现有的“学习→工作→退休”的单行线式生活方式,实现不只依赖于时间轴的生活重心的切换,保障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开发,以及创造环境循环型社会的新的健康文化理念。
人类的健康依托于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真正的健康理念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强调个体身心健康的提升,而是生活环境整体的提升。预防医学的基础分为: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1次预防,以早发现早治疗为目的的2次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复发以及恶化为目的的3次预防。
近年,在日本又出现了0次预防的概念:即在增进个人健康之前,从改善其所居住的环境入手,将健康城市建设理念列为整个社会健康文化形成的重要位置。通过改变社会环境,增进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缩小个体间健康差距,预防生活习惯病,防止重症化,实现0次预防到3次预防。
在日本一些关于地域环境和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的论文也佐证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之大。比如居住在倾斜度比较大的地域的老年人,其糖尿病罹患率降低,摔倒的频率减少,有更好的运动控制能力。再比如生活在步行道的设置较多的地域的老年人,罹患幽闭症的患者会相对减少,生活在运动设施相对较多的地域的老年人,罹患心理疾病的患者会相对减少等等。根据日本国民健康保险中央会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温泉资源的的地域的老人的医疗费用要低于没有温泉资源的地域。
提高先进的医疗水平固然重要,从保护和改善环境入手,对增进人类健康一劳永逸。在这里我介绍3个例子。根据《温泉法》保障作为公共资源的温泉为所有国民所用,日本于1954年开始由环境大臣指定“国民保养温泉地”,到2019年10月为止,全国有80处优质温泉地被指定。温泉观光旅游以及疗养活动,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健康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比如日本在开发住宅区域时,根据国土交通省制定的相关条款,必须保证一定规模的公园等公共用地才能得以开发。
除大规模旅游地为主的国立公园,国定公园,海中公园之外,日本的都市公园比比皆是,数量达到10万处以上,无论是在城市密集的人气住宅区还是在偏僻的郊外。再举一例,在日本根据“未成年人吸烟禁止法”的规定,未满2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购买香烟,也不能向其出售。
在日本贩卖酒类和香烟商品时,必须实施“身份(年龄)确认”。另外依据2018年制定的“改进健康增进法”,日本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绝大多数公共场合于2020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室内禁烟,以减少被动吸烟引起的危害。
现代养生理念已经不在只局限于个人的健康意识,而是一场全民性的环境革新。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增进健康的要素。保障人人都有追求健康,享受健康的权利。不受经济条件,保险制度,地域差异影响,保证健康环境的公平和公共性的提供,是日本健康社会营造理念带给我们的新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