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
2020-06-01杨如倩
【摘 要】 近年来,数字新媒体给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浪潮下,融合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各传统出版社纷纷加强融合出版业务的布局与实践,意图通过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出版事业的领航者和孵化器,在加快出版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 键 词】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杨如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1058)。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8.009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融入出版领域,对出版业的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带来深刻影响,加速出版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人们固有习惯和场景消费正在被新媒介改变甚至重塑,传统出版业从内容产出到内容推广的模式也都发生巨大变化。毋庸置疑,加快融合创新发展步伐,努力构建稳健的融合发展体系已成为新时代传统出版业发展的重大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部分传统出版社仍面临发展思维固化、内部机制不够灵活、员工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各传统出版社亟须思考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有效配置内容资源,延伸产业边界,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找到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徑。
一、新媒体时代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发展现状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先后分出广东科技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等专业出版机构,被誉为广东出版事业的摇篮。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下,广东人民出版社也迎来了融合发展的黄金时代。
1.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
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使得出版业风光不再,出版社生产模式老套、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不断凸显。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分析市场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审视自身发展现状,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出版工作中。201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将电商运营中心、重大项目(新媒体)事业部等融合转型部门独立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新出版传媒分社、融合发展分社。新出版传媒分社下设一个领导小组及6个职能部门,包括电商运营部、产品研发部、市场营销部、在线教育部、人力资源部和物流仓储部,主要负责从选题策划、市场营销到渠道发行、仓储物流的出版全产业链以及在线教育、知识服务项目等新兴业务的开发,团队规模在100人左右。而融合发展分社的工作重点则在文化产业项目孵化上,尝试以“互联网+出版+教育”模式围绕文化、教育主线进行跨界运作。除市场化运作现有平台资源外,融合发展分社还开始试水老年教育文化服务市场。
为进一步推动出版、运营、发行三大业务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广东人民出版社在2019年初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模式创新,倡导用科学、合理且灵活的管理模式代替以往陈旧固化的决策模式,以期充分调动分社中层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进分社业务健康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广东人民出版社推行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谋求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积极向优质文化服务商转变
在经历数字阅读及电商冲击之后,广东人民出版社从2016年开始探索媒体融合项目。广东人民出版社在融合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尤其注重在知识服务领域的探索。一方面,广东人民出版社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打造语言学习平台——千语街,该平台涵盖多种语言的学习课程,注重语言应用场景的模仿,通过全媒体教材和示范课程,为用户的语言学习提供便捷。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千语街还提供视频、音频、动漫和纸质书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全国第一本多媒体词典——粤语大词典,在汉语大词典还没有实现多媒体交互功能时,这本粤语大词典不仅能扫描二维码听正宗发音,还可注册使用学习交流、组建社区。
总体而言,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从做书、卖书到提供文化服务,从传统企业到互联网企业,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开发优质内容的基础之上,用创新发力知识服务,以实现向优质文化服务商转变。
3.融合转型已初见成效
广东人民出版社积极拥抱变化,在坚持挺拔出版主业、积极培植多元业态的同时,立足本社资源加强融合出版的布局与实践,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转型升级,自主研发出版新媒体图书,构建多元开发的融合出版场景。广东人民出版社自2016年便着手搭建电商渠道以打造流量阵地,天猫旗舰店铺发展至今,已经取得年度上千万元的可观销售额。2019年新出版传媒分社全年达到7500万元销售规模。在开卷2019年的市场排名中,广东人民出版社跃升至55位,比2018年上升39位,在2019年海外馆藏影响力评选中其也进入30强。不置可否,随着改革步伐的迈进,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融合转型已经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也日益提升。
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融合发展策略
为构建全新媒体融合出版的生态系统,广东人民出版社尝试对内容资源进行IP打造,以寻求创新点,并推出文化产业项目以实现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1.针对内容资源进行IP打造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东人民出版社倡导以出版的优秀图书为基础,对社内资源进行IP打造以寻求创新点。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手绘书》,此书是一本简笔画手绘书,自上市以来,该书在线下各大书店,线上天猫、京东、当当等平台同步热销,深受读者喜爱。为实现创新性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将“画画鸭”打造为首个原创手绘IP,并不断对其进行形象和内容升级。出版社不仅发起 “我的世界我来画”系列手绘活动,而且致力于开发“画画鸭”周边产品,旨在通过打造新的业态模式以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诸如,开发定制款八色笔、雨伞、T恤、文具盒、书包等,这些周边产品获得众多“画画鸭”粉丝的喜爱。广东人民出版社不断尝试融合发展的可能,致力于增加传统出版物的附加值,有效延长出版产业链。
2.不断推出文化服务项目
为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广东人民出版社除市场化运作现有平台资源,秉承以出版融合为抓手拓宽企业生产边界的发展理念,深耕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领域,不断寻求发展创新点。首先,广东人民出版社试图以“互联网+出版+教育”模式圍绕文化、教育主线进行跨界运作,如试水老年教育文化服务,开拓老年大学市场,以期实现服务范围的扩大化。其次,尝试孵化文化产业项目。广东人民出版社聚焦语言教育领域,成功搭建语言学习服务平台——千语街。同时,聚焦党建、扫黄打非、网络安全等服务大局,积极承办各政府机构、部门的宣推、宣教等活动。发展至今,广东人民出版社已成功策划推出“扫黄打非宣传教育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精品教案”“红色广东”等主题文化服务项目。
三、传统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思考
随着新技术、大数据、场景化等元素的渗入,出版产业迎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延伸产业链,探索多元发展,还需要形成立体化的产品思维,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最大化发挥编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重视数字化平台的打造,真正实现从图书销售商向阅读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1.革新发展理念,形成立体化的产品思维
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多元场景下的读者需求,如果出版社无法从思维与观念上进行改变,则会失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基于此,出版社必须转变传统出版人固有的思维定式、管理机制、运营理念,真正做到以创新驱动发展。出版社要注重文化创意,探索立体、联动的发展路径,进行一种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只有不断延伸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才能推进出版社的转型升级。
广东人民出版社围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运营粤港澳大湾区美食地图融合出版项目,以立体化的产品思维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一流品牌。出版社不仅打造了畅销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读本》《简明香港史》,而且开发了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地图”项目,包括美食地图、非遗地图、博物馆地图等。其中,美食地图项目包含美食系列图书、移动互联平台、 “粤港澳美食搜”高清视频节目和一系列美食活动及文创产品。
2.整合内容资源,延长出版服务生产线
传统出版社通过开展跨行业、跨产业的战略合作,建立新产业领域的业务体系,可延伸产业链,带动内容资源在产业形态转化中实现增值。其一,积极打造出版周边产品。出版社可围绕“出版+”“文化+”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创新驱动力量,在为作者和读者生产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其二,开发知识服务产品。出版社可结合本社资源,梳理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版权情况,按照不同分类体系设计IP开发方案,用更新更有趣的形式实施产业链式的文化服务。如从运营市场出发积极寻找市场,以服务对象需求为目标,用多种媒体、渠道或传播方式设计和实施项目;择优推出融合出版项目,逐步实现从图书出版到知识服务提供的功能转变;实现由卖书向卖文化、卖活动转变,向用户兜售包括图书在内的一系列打包服务。
3.调整体制机制,激发员工主动性
组织架构调整与管理机制改革为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传统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关键抉择。出版社应积极适应出版融合发展要求,主动探索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再造,逐渐建立起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一方面,出版社要营造创新、共享的文化氛围,充分放权,给予政策支持和容错空间,以体制机制的调整,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员工做融合发展道路上主动的探索者。另一方面,出版社要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调整,将转型与大多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个人成长挂钩,营造更加公平、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使出版社更有活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制定分社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考核方案,将任务分解至产品、营销、发行等业务部门,并根据反馈业务执行情况优化经营策略。同时,出版社实现融合人才与业务的精准匹配,尝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激发发展活力。
4.布局线上渠道,为融合转型奠定用户基础
在流量至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服务最终比拼的还是流量和个性化订制。尤其是在图书产品利润日益微薄的当下,出版社要把产业链做深做透,需要建设并运营自己的文化服务平台,借助线上平台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推动融合发展。具体而言,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平台是出版社开发产品、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线上资源为线下纸质出版等提供更多可能性。出版社通过平台的搭建,可建立私域流量池,进而有效聚集用户,最终为实现融合发展奠定用户基础。当出版社拥有一定内容资源,其便能整合形成大的知识服务平台,积累数量级的精准用户,在知识付费市场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融合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为传统出版业带来新气象。传统出版社应在内容建设的基础上,重塑出版业态,及时调整管理机制与发展理念,在业务模式上逐步升级,进一步推动出版、运营、发行三大业务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向现代互联网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
[1]俞湘华.5G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20(3):25-27.
[2]王鑫,赵毅,赵树金.“金字塔”式深度出版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以辽宁出版集团为个案考察[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52-55.
[3]赵婷婷.出版社如何发力融合发展[J].传播与版权,2019(7):155-157.
[4]谢炜.对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几点认识[J].出版参考,2018(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