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童话文体特征,优化教学策略
2020-06-01尚红燕
尚红燕
童话世界里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启示。本文遵循统编教材编写意图,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童话文体教学的策略。
1.抓人物形象,了解童话内容
在童话作品里,人物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作品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有力地传达作品的思想。学生阅读一篇童话,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而阅读人物形象是重要的凭借和重点,也是童话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感知童话作品的人物形象?有的童话可以从题目中直接读出来,如《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而有的童话必须带着思考阅读,浏览整篇文章,才能厘清人物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思考题:童话中都有哪些人物?它们都是谁?谁是主要人物?学生很快就发现人物形象有树、鸟儿、树根、大门、小姑娘、灯火,其中小鸟是主要人物。在找准人物形象后,学生就会自觉探寻这些人物形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进而就会弄清楚童话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
2.理顺故事情节,感受童话结构
童话文体的结构是有特点的,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童话的结构有两种。一是反复叙事,结构相同,情感递升,如《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二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进行叙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
教师引导学生读语言“看见画面”,品语言“想象画面”,联系生活“走进画面”。如《去年的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品读童话里的四次对话,让学生结合文本描述进行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然后出示四幅图画让学生对照图画朗读对话。通过这样由文本到画面、由画面到文本的反复,最终理清反复叙事结构的童话故事。而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来理清故事结构,引导学生读童话,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通过画图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理顺故事情节,从而感知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叙事的童话结构。
3.品析人物形象,明白童话道理
品人物是指在童话各情节中提取描写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态度等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逐步感受人物的心理、心情及其变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如《去年的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鸟对朋友大树的真挚情感是通过四次对话来体现的。我请学生们拿出学习单,先自己读一读题,把形容鸟儿心情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并与同桌交流这样填的理由。然后,针对学生们填写的词语,用朗读的方式读出鸟儿的心情。由此进一步思考鸟儿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最后总结出鸟儿四次对话的心情变化:依依不舍—焦急—心急如焚—伤心、难过、绝望。学生通过对比鸟儿的心情变化,最终与鸟儿的珍重友情、信守承诺的精神产生共鸣。
4.多角度思考,多元评价
评价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在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共同的目标和愿望,达成共同的意向,产生共鸣;其次是要学生结合已有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评判,对童话里的人、事、情节、主旨等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如《一块奶酪》导语中“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指向的就是对童话人物的评价。有的学生说:“喜欢。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并且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他还是很有责任心和表率作用的。”有的学生說:“不喜欢。蚂蚁队长很虚伪,自己想吃却假装不吃,还让给小蚂蚁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言之积极即可。其实这也是在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与能力。
5.大胆想象,创编童话
创编童话是本单元一系列学习之后的延展学习活动,是对童话故事、人物、语言、结构等元素综合吸纳之后的表达,又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想象的理解。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这一编排明确指向了学生的表达。在学习了本单元四篇童话之后,学生有了想象情趣和欲望,有了童话结构的支点,有了文本学习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创编童话表达自我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DDBIT245)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