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取向的专业成长路径引领教师发展

2020-06-01钟亚妮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培训北京市

钟亚妮

[摘要]基于教师学习的情境—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北京市对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为教师成长提供实践现场的学习机会:建立市级实践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基地学校,让教师通过跟岗培训与现场学习获得成长;大学与中小学校建立伙伴协作关系,让教师在学校改进中得到发展;强化校本培训指导,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实现持续发展。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政策及实施,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且基于问题导向,注重为教师成长提供丰富多元的研修形式,有力促进了北京市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关键词]实践取向;教师发展;教师培训;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G451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名单的通知》(京教函〔2019〕571号),公布了入选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的105所(含特殊学校)学校名单[1]。这是为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十三五”时期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北京市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又一举措,旨在通过设立教师教育基地,强化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回顾近十年的教师培训工作,北京市已基于教师情境学习等相关理论,持续探索了实践取向的有效培训与专业成长路径。

1.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北京市的持续探索

近些年来,北京市持续创新培训方式与手段,丰富教师的教育实践体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条路径。

一是建立市級实践培训基地,让教师通过跟岗培训与现场学习获得成长。

自“十一五”以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实施多个市级教师培训项目,采用跟岗培训或影子培训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在教育教学现场学习的机会。

2008年至2013年,北京市教委在城镇优质学校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将远郊区县教师选送入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研修,以教育教学观摩实践为主要方式,由工作站优秀学科教师对农村教师进行指导。该项目惠及远郊区县三千余名教师,构建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探索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6年,北京市教委、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2016-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每学期开放2-4次课堂并组织专题性研修,一线教师通过平台自主选择并在课堂中听课研修,这增强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性,进一步强化了培训的实践取向。项目将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萃取出来,精细化每一位教师的服务属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现优质资源服务属性的传播和拓展[2]。

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北京教育学院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7所优质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培训基地,通过“伙伴式研修”“跟岗挂职”“短期参访”等形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项目实施两年期间,来自通州区等6个区的500多名学员参与研修,近百名学员参与跟岗挂职,基地校接待短期参访近200团组,三种方式受惠教师累计达6000余人次。

上述三个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均强调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跟岗培训或伙伴研修的方式,通过听评课、观摩、教学研究等方式,强化教师的主体参与和学习体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研修服务,切实提高了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关系,让教师在学校改进中得到发展。

在国际领域,研究者认为,中小学校与大学伙伴协作(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能够打破教师的孤立与隔绝[3],通过批判反思及其它形式的专业学习,教师能够不断自我改善和成长[4]。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和本土情境,北京市建构了多个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实践研究共同体,形成了引领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创新的新机制。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从1998年开始探索与中小学校伙伴合作发展的道路与模式。2016年以来,首师大实施了市教委委托项目“北京市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究”。项目覆盖5个实验区的30所种子学校,探索了提升农村学校质量提升的策略与途径,教师在学校发展的同时获得专业成长[5]。

北京教育学院于2016年启动“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基于“把培训课堂建到学校,让教师研修真正发生”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培训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与一线校长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促进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2018年末第一期项目结束之时,全市共计233所学校参与了115个主题项目研究,共计培训学员4797名。该项目将教师学习情境从传统培训教室转向教师工作现场,形成了系列创新性的实践研究成果。

三是强化校本培训指导,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实现持续发展。

北京市对教师校本培训予以高度重视。2015 年,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2016年底公布了遴选出的100所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名单。同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将校本研修视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区亦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加强了对教师校本研修的指导。部分区建立了区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引领校本培训的开展。培训者走进学校与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协同研究等方式,对教师实践进行校本指导,提升了校本培训的质量。

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亦颇具特色。例如,史家小学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坊为教育集团内所有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一零一中学则基于教师领导力提升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教师提供了分层分类的校本研修活动。总体来看,学校均基于本校教师队伍状况,为教师全员研修提供了持续且贴近实践的学习机会。

2.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理论基础

2015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报告并指出:与校外专业发展活动相比较,植根于学校生活与教师日常专业实践的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能产生积极影响[6]。英国建立“教学学校”(teaching schools)聯盟,将中小学置于英国教师教育的中心位置,发展出一种比较彻底的实践转向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7]。由于教师学习具有整体性、缄默性和情境性等特征,校本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要走向“校本”[8]。

国内外倡导教师在实践现场学习的政策与研究,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教师学习的情境—社会文化理论视角[9]。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式学习;教师自己的课堂是学习的有力情境。在此情境中,教师并不只是通过知识传递而发生,而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10]。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活动应为教师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上文所述的北京市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项目,均倡导教师教育者或教师培训者,以及特级教师与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与参加研修的教师一起,聚焦课堂实践活动并共同探讨。在研修活动中,教师将自己课堂中的问题和实例带入团队讨论中,集中关注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建立起教师与学科的新联系,发展关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洞见。优秀教师将自己课堂中的经验和实践智慧与更多教师分享,促使教师思维与实践发生多维度的改变。

从情境视角来看,实践取向的教师学习有其优势。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相互交织,能让教师学到的内容以有意义的方式确确实实地影响和支持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在实践场域中建立了专业学习共同体或学习社群,为教师成长创建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卓越教师亦发挥了教师领导(teacher leadership)与学习领导(leadership for learning)[11]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教师领导的专业影响力和专业能量扩散到校外,为促进全区及全市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主要特色

北京市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探索,以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开展了多元的基于校本的研修活动,在研修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色与亮点。

第一,以人为本,强调教师的主体性。

上述三类实践取向的教师成长路径,均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各项目注重引发教师的行动自觉,让教师基于自主选择,积极主动参与研修与探究,注重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此类培训坚持以学员为中心,更加注重学员的全情投入和深度体验,让培训中的“人”得到真正突显[12]。

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研修的同时,教师也被赋予新的角色。如在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实践基地的伙伴研修等项目中,教师主动参与体验,同时承担受训者、实践者、培训者等多个角色,真正发挥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能量。

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固化了实践取向的研修内容。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均基于问题导向,注重紧扣教师发展需求,形成了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与课程。例如,北京教育学院实施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围绕学校办学与教育教学实践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基于问题解决开展项目学习。该项目的主题涵盖课程教学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整体改进、学科教学改进、学生学习及学科素养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等八大类,切合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切中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有特色的面向实践的培训课程。

第三,研修形式丰富,为教师成长提供多元机会。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环节。例如,在教师实践培训基地项目中,除传统的集中培训与专家讲座的形式,各基地校均为教师提供了听评课与实践反思、沙龙与座谈交流、主题或课题研究、外出参观考察、专业阅读等多样可选择的研修方式。此外,亦有学校探索了网络研修与在线学习的方式。通过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教师在互动参与和情境体验中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4.教师研修成效较为显著,且影响范围较广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项目让教师在校本实践中得到成长,其学习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师个体及教研组等教师团队,均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师德修养及专业理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在反思与研究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亦有所提升,对专业发展规划与生涯发展有了进一步思考。第二,实践取向的教师研修活动对学校的教学干部、学生、家长等群体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如首师大与北京教育学院开展的大学与中小学校伙伴协作项目,都对学校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实践取向的教师研修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如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等项目,均对广大农村教师的发展起到引领与辐射的作用。

5.未来展望

在国家和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学区制与集团化发展、考试招生制度与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为提高培训供给端的质量,未来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可在以下三方面做出持续探索。

第一,更加关注理论前沿、教育改革动向及拓展国际视野。在设计教师培训项目时,需要进一步关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学生学习等理论的前沿进展,与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形势与动向紧密结合,同时,注重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积极回应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需求,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立足本土发展的首都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二,教师研修内容与学生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教师研修的内容,需基于改革背景,积极回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当前社会突出强调的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反思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

第三,基于学校发展需求,开展更广泛的校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学校治理的不断完善以及学区制与集团化发展,教师研修可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优化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教育集团或集群、学区内的优质资源,加强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跨越时空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概言之,北京市持续进行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探索,聚焦现实问题,将教师学习与研修活动植根于学校情境,注重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及分享合作,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育人质量,推进教师成长、学生与学校发展,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未来需进一步凝练和积淀研修成果,为教师成长与生涯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专业发展支持。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名单的通知[EB/OL]. (2019-11-12)[2019-11-21]. http://jw.beijing.gov.cn/xxgk/zxxxgk/201911/t20191121_1446482.html.

[2]李奕. 面向国家未来的教师发展改革与创新[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4):11-12.

[3]Day, C. Re-thinking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A Swedish case study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8,14(8): 807-819.

[4]Furlong, J. et al. 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Re-forming professionalism? [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5]杨朝晖.致力于变革,我们在行动——首都师范大学UDS合作学校改进20年实践[A].北京:第十一届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会议论文,2019年10月17日-20日.

[6]OECD. Embedd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for teacher success [EB/OL]. (2015-03-18). 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mbedd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schools-for-teacher-success_5js4rv7s7snt-en.

[7]李琼,高丹兴阳,裴丽.扎根于实践的教师教育改革: 英国教学学校政策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0):103-113.

[8]陈向明,张玉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36-43.

[9]Russ, R.S., Sherin B. L., & Sherin, M. G. What Constitutes Teacher Learning. In Gitomer, D. H. & Bell, C. A.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Fifth Edition) [M], pp.391-438. Publisher: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16.

[10]Putnam, R. T. & Borko, H. What do new views of knowledge and thinking have to say about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0,29 (1): 4-15.

[11]Hallinger, P.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lessons from 40 years of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11,49(2):125-142.

[12]何勁松.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路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7):7-9.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教师培训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