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质与形态异化的艺术表现与设计应用

2020-06-01李娟

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形态异化材质

李娟

摘要:关注艺术表现中材质与形态反差的表现手法,提出材质与形态异化的概念。探析材质与形态异化的审美心理,通过设计案例阐述了坚硬与柔软如何通过工艺与造型手段达到转换、统一以及消解。归纳了艺术设计中材质与形态异化的两种途径——以坚硬表现柔软以及软材质的硬表现,材质与形态的异化是一种艺术表现及实现创意的一种形式手法,它赋予了材质更多的意义,对这种形式手法的探析与归纳,可以为艺术设计的材料创新的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材质 形态 异化 柔软 坚硬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4-0124-03

引言

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材质是材料的质地、肌理和特性。质地是由其物理属性所引发的人们对材料的感知差别,主要体现为材料的轻重、软硬、粗细、冷暖等,是材料的内在本质特征。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通常注重形态对材料特性的充分利用,表现材料的美感;而另一方面,则关注形態对材质的突破,从意义上对材质重新诠释,利用差异凸显材料更多的可能性。

异化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相互对应。本文中材质与形态的异化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与设计表现中,物体形态表现出与物体材质特征对应反差的状态,如以硬的材料表现软质感的事物(以坚硬表现柔软),或利用软质材料呈现坚固质感或结构。即用一种材质表现另一种材质的形态质感,使得事物呈现出新的存在状态,视觉效果与材料质地形成对比,其视觉冲击与心理触感满足了审美刺激,轻松、幽默的符号语意丰富了想象空间。

一、材质与形态异化的艺术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里常常表现出形态与材质的对立,通过艺术形式的探索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表现了碎石构成的飞乌、石头质地的水果、悬在空中的巨型石块等,通过轻盈与沉重的知觉反差,颠倒人们的主观经验。又如,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一切不挺直的、暗示松弛的东西——融解的人头、嫩嫩的煎蛋、软表、软而黏的奶酪等,相应表现的是禁锢这些不定形物的坚固载体——生冷僵硬的砖石金属和水泥。[1]

后现代艺术或许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有着相类似的表现形式。联合国总部广场的雕塑《打结手枪》,坚硬的手枪枪管像软绳一样轻而易举地打了个结,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柔克刚,以温存抚平冰冷,以和平取代战争,入主观经验中冰冷坚硬的金属与扭曲的软绳形态形成反差,表现了出入意料的震撼力。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的巨型装置作品《气球狗》,运用高强度镀铬的不锈钢材料,外贴透明彩色薄膜,气球般的轻盈充气形态与平滑高光洁度的金属质地形成对比,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质感。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和后现代艺术作品中通过形态与材质的解构、对立表现了一种不合逻辑的意象,冲击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经验,通过矛盾统一的幽默效果达到了某种警醒与反思。

二、材质与形态异化的审美心理探析

(一)视觉经验与心理触感

人们对材料的感受,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而对材料作出的反应,或是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产生的综合印象。[2]人们实际接触物品并感知材质的过程,主要依靠的是视觉和触觉,而往往视觉又先于触觉,并习惯依赖视觉经验(即触觉感受已转化为视觉的间接感受)。心理触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的间接反射,即通过视觉,心理触感到了坚硬、冰冷,或是柔软与温暖。而视觉除了感知材料表面质地特征,事物的外在形态也影响视觉判断。也就是说,对一件事物的感知,除了触觉质地和视觉质地,还受视觉形态的影响。如纸材的形态特征是轻薄或带有利落的折皱,而布料的形态特征是折痕的圆滑与流畅曲线。想象—下,如果设计师用金属表现纸材的折皱效果,或表现纺织品的圆润饱满,将挑战人们的视觉体验。图1中的抛光不锈钢容器,利用抛光研磨工艺制作了一件金属抱枕,视觉效果柔和的枕头造型与坚硬的钢质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理触感是既想拥入怀中又本能地抗拒那冰冷的矛盾。

(二)完形心理与审美刺激

只有那些不是与心中图式完全雷同和完全无关的形式,即与内在图式具有一定差异的图式,才能引起人的敏锐知觉。[3]有些时候形态特征甚至会“欺骗”人对材质的感知与判断。清乾隆时期流行一种叫“包袱皮”的瓷器,在瓷器上画出一条包过来的大丝巾。瓷器是硬质的,丝巾是软质的,在瓷器上画出的丝巾像真的一样,非常柔软的感觉,皱褶起伏都画得非常精彩,以坚硬表现柔软,堪称一绝。[4]在审美知觉中,首先是一种与普通知觉不同的完形感知活动。由于首次发现某种新图式时的好奇心,由于对象从形式上造成的强有力的刺激,感官便全力集中于对眼前对象的知觉,并通过知觉本身的组织能力,发现它的“完形”,从而获得一种关于眼前对象在此时此地之整体形象的独特经验。[5]人们在感知与发现的落差与统一中完成了审美,这或许就是人们对这种材质与形态对立反差表现的审美乐趣所在。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幽默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的装饰主义;主张新旧糅合、兼容并蓄的折中主义立场;强调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虐形。后现代主义设计常常运用大量的符号语意,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类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关系,对产品进行手术: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6]图2的EGON挂钟采用特殊金属材料铅,并对铅材质表面进行了处理,使其外观拥有像瓷砖般质地与色彩,但其表盘的形态却是单薄柔软的,能用手轻而易举地将其折弯,故意使走时准确的时钟演变为走时不准的外观,布料与陶瓷、纸材与金属、柔软与坚挺,有机的,装饰的,错中复杂的心理触感,让人享受其中的自由、幽默、调侃的想象力。这种诙谐轻松、令人愉悦的设计理念似乎更适应当今大众流行文化的审美氛围。

在材质与形态异化的过程中,形态的隐喻转换了符号意义,也赋予了设计作品更多的想象与内涵意指的延伸。2009年米兰家具展中的城市装置座椅(图3),引起了人们对物质消费的思考与对环境的反思。座椅采用混凝土和木材纤维制作成倒扣在地上的“纸袋”形态,每个“纸袋”都呈现出不对称的形态,纸材特有的利落折痕,加上表面斑驳凹凸的痕迹,就像是被人遗弃在街道上的垃圾袋。当人们坐在混凝土“纸袋”上休憩时,便感受到看上去软质轻盈的纸袋内含着沉重的忧虑。装置座椅在实现公共空间休憩功能的同时,如同一部文学作品,运用情节与修辞引发读者的遐想。反常规的后现代设计打破了固有的形式规则,解构形态与材质,重组符号语意,探索艺术形式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可能性。

三、材质与形态异化的设计应用

在平面创意图形中,材质与形态异化通常表现为改变物体的材质,或通过表现异质的形态特性来塑造新的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知觉审美的“异质同构”手法。如福田范雄作品中不锈钢叉子的末端延伸成犹如面条般的卷曲形态,把不锈钢的材质特征与面条的形态特征同构一体,通过该方法呈现了叉子与面条在逻辑空间上的必然性,丰富了视觉效果,表达了创意概念。

在平面图形中通过想象与巧妙的图形创意表现就能呈现出材质与形态异化的“不可能图形”,而产品设计中的材质与形态异化则需要运用技术与工艺手段辅助,把硬材质进行软表现,或软材质的硬表现,呈现出视觉审美刺激与感官体验,体现技术被强调、结构被夸张的“高科技风格”美学思想,而其中的技术与工艺往往是达成创意表现的关键,而创意的实质是两种事物的形与质的置换同构。

设计中的硬材质包括:金属、玻璃、石材、陶瓷、木材、塑料、合成树脂;软材质包括:纸、布、化纤纺织。“硬”的语言表达:坚韧、安全感、坚硬、尖锐、冰冷、沧桑。“软”的语言表达:柔软、温暖、舒适、安逸、平易近人。本文中的柔软与坚硬,一指材质的柔硬,另一指视觉形态的柔软或坚硬,两者通过工艺与造型手段达到转换、统一或者消解。

(一)以坚硬表现柔软

以坚硬表现柔软,是以硬材质表达“柔软”形态的一种形式语言。陶泥在烧制前可塑造各种软质形态,如柔軟的枕头、轻薄并有折痕的纸张等,烧制后的泥土改变了原有柔软的质地,触感结实,质地坚硬,触感与形态形成反差。同样具有成型前后质地产生变化的材料就是冷峻坚硬的玻璃。图4中的幽灵椅由水晶玻璃制成的,设计师在一块玻璃板上利用喷水切割工艺切割一道缝隙,然后用凹陷工艺加以弯曲,使它获得了宛若一张薄纸被切后的连续、透明、优雅的流线造型,从形态上似乎不能承受任何的重压,但你却有冲动要感受她带给你心理上不能承受之轻。它是复杂现代技术和简单造型方法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柔软形态与坚固质地的矛盾结合。编织通常是指利用一种灵活的、易于弯曲的材质,比如纺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图5的玻璃编织吊灯,需要在窑炉中对玻璃材质进行“编织”,形成一种有织纹的玻璃表面,编织的柔软形态被凝固,表现出不同层次彩色条状玻璃的透明重叠、变化、混合。设计师在突破软硬材质的工艺界限的同时,丰富和延伸了材质的意义。

而在金属材质的运用上,设计师罗恩.阿拉德(Aon Arad)惯于挑战物料与功能之间的固定关系。他设计的弹性回火钢椅(图6),以高热回火工艺屈曲四块1毫米厚的优质钢材,钢材如纸片般弯曲、折叠、固定,形成绒布沙发的外形,冰冷坚硬的金属材料呈现出与其质地相悖的形态特征。这张外表冷酷的金属沙发具有良好的韧性,让人拥有柔软弹性的体验,坐上去感觉舒适无比。阿拉德将坚硬与柔软、灵活与沉重、视觉与触觉、工业化与艺术化等这些对比要素和矛盾同类项一一转化,体现了对材料和技术的驾驭能力。

(二)软材质的硬表现

软材质的硬表现指的是对软材质进行加工,使材质呈现坚硬、稳固的物理状态。软材质主要有纸、布、化纤纺织等,因此软材质的“硬”表现,更多是研究软质纤维的固化成型技术,以及软材质的力学结构。在审美上,通过材质的选择与形态的设计寻求心理触觉反差与符号意义转换。

马修.万德斯的作品“绳结椅”(Knotted Chair)及“钩针桌子”(Crochet Table)都是运用新编织艺术与化学工艺相结合的代表产品。图7的“绳结椅”采用碳氢材料的绳子编织成柔软的椅子形态,再以环氧树脂包覆,然后烘干、冷却固化,远看犹如轻盈的软质绳椅,实质是一张结实的躺椅。设计综合了材料的特性以及缠绕成型工艺特性,塑造出一件具有雕塑般美感的作品。

“VULCANIZED FIBRE”是一种遇水会变软,但干了后又会变硬的纸材,设计师把缝合成咖啡滤纸形状的纸材浸水软化后,揉成皱褶的废纸外形,等干燥后即变成异常坚硬的废纸篓。[7](图8)废纸篓无论是尺寸、形态或是触感,都出乎意料地挑战人们的主观经验。该设计在修辞上的表现是用实质代替形式,即以一个视觉性的形象(废纸形态)显现概念性的事物(废纸篓),从视觉感官上明示产品的功能,使抽象的意义变得更加具体。

结语

材质与形态的异化是一种艺术表现及实现创意的一种形式手法,该手法通过改变原有材质的通常形态,以产生感知落差,引发审美愉悦,其实质是两种事物的形与质的置换同构。在艺术设计中,通过材料、形态、工艺等将设计形式从原来的规范化转向多种可能领域,消解了以往形式规则的束缚,从而使形式具备了自我革新的生命力,赋予了材质更多的意义,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呈现坚硬与柔软、永恒与瞬间、静止与运动之间的张力。.

参考文献

[1]涂小琼,达利艺术创作中的矛盾及其意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3):66-70

[2]刘文金,材料的设计表现力[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3

[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7

[4]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66-167

[5]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1-83

[6]曹小鸥,国外后现代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87-88

[7](日)原研哉,张英裕译现代设计进行式[M]台北:磬筑创意,2010: 119

猜你喜欢

形态异化材质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刚柔并济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