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现状分析

2020-06-01孙玲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反洗钱监管体系风险防控

关键词 反洗钱 监管体系 风险防控

基金项目:1.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一般项目“金融科技视角下反洗钱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研究”(JSSCL2018B020);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项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反洗钱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2019SKYJ02)。

作者简介:孙玲,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财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60

洗钱是非法资金合法化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隐瞒和掩盖犯罪所得及其主要来源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法收入。它主要由金融机构和特定的非金融机构执行。通过洗钱,犯罪分子一方面隐藏了非法活动的痕迹,并且可以更容易地利用犯罪收益,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犯罪收益进一步扩大其犯罪能力。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丰富,自1970年代以来洗钱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对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的破坏正变得更加严重,引起了全球组织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使中国社会和市场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金融体系和市场经济仍然不完善,反洗钱监管的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日益活跃的洗钱活动对社会正义以及市场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洗钱监管体系的现状,并讨论完善洗钱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反洗钱的概念和方法

中国的《反洗钱法》更明确地阐明了反洗钱的概念,即它通过各种形式的隐瞒和掩盖各种非法收入来源,并开展洗钱犯罪活动。根据法律规定,中国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均应负责预防和监督洗钱活动。通过创建和改进金融交易系统和客户识别系统,控制和管理各种可疑交易和大规模交易,把反洗钱的义务履行到位。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通过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在立法层面上确定了银行业反洗钱的定位,建立了专门机构来全面实施和监测洗钱活动,并建立一个报告所有级别可疑数据的系统。 2006年,中国修订了《反洗钱法》,收紧了其反洗钱义务,并要求商业银行规范对客户的风险管理和调查义务。

反洗钱的主要方法是:

第一,可疑交易是各种可能发生的非法交易的新闻,大多数都报告给国家反洗钱情报部门。对于可疑交易,应立即进行各种调查,并及时发现洗钱罪。

第二,大型交易报告制度。大型交易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将超过一定金额的各种交易告知特殊服务,以有效地识别可能的洗钱和可疑交易。

第三,建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要开展反洗钱活动,应当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反洗钱活动。各国建立了不同的反洗钱情报部门,根据反洗钱工作方案保障反洗钱活动。

二、我国反洗钱监管现状

(一)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随着反洗钱工作的日益重要,对商业银行对洗钱的监督应建立一个以领导小组为主要中心,以反洗钱为主体并全面参与的基本结构。洗钱专员显然是不够的。缺乏反洗钱机制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声誉。

(二)客户身份识别和监管不足

中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识别基于本地销售点的初步识别:由于本地销售点的业务活动有限,基层网点通常仅进行形式检查,不进行尽职调查,也不进行持续的客户识别。除了商业银行的主动性缺乏之外,员工识别能力不足和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的含糊标准也导致客户识别实施不力。在外部检查方面,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洗钱行为实施行政处罚396笔,其中157笔是由于未履行反洗钱义务所致,占总数的39.64%。其中,郑州中央分行处以最高罚款191.5万元。罚款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绿城的分支机构,罚款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识别。

(三)风险防控体系存在漏洞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对商业银行洗钱的监督严重违规,受到外部监管者的处罚。中央银行2018年的行政处罚类型包括七类:银行,保险,支付机构,证券,农村信用社,期货和公司。在罚款数量和罚款金额中,银行罚款占最大份额,共250笔罚款,罚款金额8053.6万元,占61.47%。涉嫌洗钱的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巨大的法律和运营风险,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声誉,甚至可能受到适当的制裁。

三、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完善建议

(一)建立风险为本的内控制度

中国商业银行的洗钱监管体系仍处于“以规则为基础”的阶段。对规则的过度依赖导致资源浪费和对洗钱活动的不良控制。由于互联网上金融资源的外流,商业银行洗钱监管的成本增加了,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对洗钱的监管,商业银行正在引入“风险为本”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降低成本。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包括通过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并将“风险为本”原则转变为合理的内部约束条件,尤其是在评估洗钱风险,识别客户,检查可疑交易,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评估产品等方面,充分体现“风险为本”的原则,在涉及打击洗钱活动的高风险地区,行业和客户之间分配监管资源,降低了商业银行监督反洗钱活动的成本。

商业银行的“风险为本”反洗钱系统应基于以下方面:

1.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应根据行业,市场和产品面临的各种洗钱风险进行合理评估,确定洗钱的危害程度,演变和后果,并建立模型结构,为内部洗钱风险的控制奠定基础。

2.加强制度制度建设。商业银行打击洗钱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最高层次上抓好,以互联网金融业务为重点,加强对商业银行洗钱监管主要内容的体制结构完善。

3.合理配置资源。商业银行对洗钱的监督应按照建立制度,向高风险地区,市场和客户提供资源的要求,合理地将洗钱监督资源分配到风险评估模型中,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反洗钱活动的成本。

(二)增加客户身份识别的深度

客户识别是商业银行对洗钱活动进行监督的先决条件。商业银行对洗钱活动的监管深度取决于客户识别的深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专注于改善“非面对面”的客户识别。增加客户识别深度。

1.添加远程审计功能,即当客户转移大量资金或重复支付五笔或更多小额款项时,付款终端添加远程审计功能,同时增加人、证、指纹三合一的转款模式,需要发送自己的视频,ID和指纹验证以转移资金,以确认交易的使用及其用途。

2.客户开户时,除了提供身份证之外,还必须提供支持性的身份证,例如社会保险金和储备金。如果没有存款证明,则客户应继续关注并确定该客户为高风险客户,始终跟踪帐户中的资金。

3.一旦发现客户歪曲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将其欺诈行为记录为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个人贷款,并最终将客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在基层网点绩效评估中和一级分行的年终绩效考核中,完成度较低的减少贷款资源和工资等级。

(三)结合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管成效

商业银行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往往侧重于一线业务,诸如风险管理,洗钱、监管合规性和审计之类的媒介和支持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度量标准和规则。商业银行必须创建自己的“监管科技”,以使客户识别方法多样化,自动识别大型和可疑交易,改进监视资金的方法并降低监视商业银行洗钱的成本。此方法主要使用科学技术进行监督,并且对商业银行洗钱监管的成本有四个影响:

1.这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完成主动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进行自我测试并及时验证业务交易是否符合外部监管要求,并减少监督商业银行洗钱的罚款和声誉成本。

2.商业银行洗钱监控技术主要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负责收集,分类,处理和交换数据。大数据负责客户识别,客户风险分类,财务风险评估以及监控和预警功能。风险信号被转换为数据决策。人工智能负责识别客户,跟踪法律和法规要求以及验证对法规要求的符合性,从而大大降低了监督商业银行洗钱的运营成本。

3.使用监管技术来实现资金的快速跟踪和资金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了与通过互联网融资相关的“资金监控”相关困难的影响。

四、结论

近年来,国际反洗钱形式日渐严峻,特别是反腐败引起的洗钱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与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情况相比,我国的反洗钱监管还存在一定问题,除了建立风险为本的内控制度、增加客户身份识别的深度、结合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管成效之外,还需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银行业反洗监管体系,提高银行业反洗钱效能,发挥反洗钱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永明,王鹏飞.中美反洗钱监管比较以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7(1):20-24.

[2]郑家庆.我国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监管体系初探[J].西南金融,2017(2).

[3]水慧.关于完善我国反洗钱工作机制的有效思考[J].新经济,2016(24):62.

[4]段玲,冯春江.互联网金融与反洗钱监管[J].中国金融,2015(4):86-87.

[5]单英. 金融机构反洗钱成本分析及对反洗钱监管的启示[J].時代金融,2016(24).

[6]周开禹.当前反洗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金融,2016(7):69-71.

[7]吴庆勇.商业银行反洗钱监管格局的演变[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7).

猜你喜欢

反洗钱监管体系风险防控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公司洗钱手法及审计策略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
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