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2020-06-01吴燕京

百科知识 2020年9期
关键词:脸部肢体情绪

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历的一场巨大灾难。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举动—摸脸,竟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学工作者指出,当人们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脸部时,病毒会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膜组织进入体内,并在喉咙的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和扩散。病毒还可能从脸上或者脖子上的一个细小伤口进入血液中导致人感染。

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给病毒的扩散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其实,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背后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

语言起源说:摸脸=说话

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可以脑补一下我们的祖先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伴随着尖叫和嘶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捶胸顿足的样子。这是因为语音的复杂化是随着语言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肢体动作占据主导地位;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中的情感交流。总之,不管你是否相信,摸脸曾经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与动物的吼叫不同,人类在数万年的进化中学会了发出各种复杂的声音。有些声音在频率和波幅上差异都非常细小。这些复杂的语音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人类语言。如今,人们触摸面部已经没有了具体的交流意义。然而,摸脸的行为作为人类语言进化的残留物成为了今天人类的习惯动作。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语言学家艾纽卡·琳达教授研究发现,人在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还有表达某些情感时,触摸面部的频率是平时的2倍左右。加拿大儿童语言学家劳拉·佩蒂特则发现,类似做鬼脸这些儿童肢体动作存在着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相似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触摸脸部等习惯性肢体动作的进化源头和认知机制。

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发出声响(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目的。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这个过程与阑尾、智齿等器官的功能性退化类似。由于高级思维过程是由语言作为支撑的,人在进行思考时会下意识地触摸脸部或者头部。儿童的语言系统没有发育完整,因此儿童在交流时使用的肢体语言多于成人,在表达感情时经常会触摸脸部。这些现象提醒人们,曾经的人类语言远没有现在这样优雅和理性。

心理压力说:摸一摸就好了

和语言学家的解释不同,心理学家认为触摸面部通常没有任何语言含义,也不是出于交流的目的或者习惯。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研究了噪声等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刺激对触摸面部行为的影响。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到一个工作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噪声的频率是古安伍德教授提前设定的,目的是引起参与者的烦躁、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提高,然而,由噪声引起的脑电波变化却随着参与者下意识触摸面部的行为而消失了。古安伍德教授认为,人们在无意识中触摸面部是为了调节情绪,以确保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转。

无独有偶,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论断。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结果发现,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更多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心理压力较小的孕妇,其体内胎儿较少呈现出触摸面部的姿势。这一发现说明,触摸面部不但和调节情绪有关,而且母亲的压力会传递给胎儿,由孕妇的情绪变化引起体内胎儿的行为变化。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压力有关的皮质醇会降低,而催产素则会升高。催产素的升高會使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我意识说:我触摸,我存在

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其他人类个体。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出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学家查普曼教授指出,自我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自我意识的丧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严重的会导致自残行为。有些人工作很忙碌,却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有些人学业很繁重,却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些人衣食无忧,却和朋友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缺失的表现。

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比如,年轻人喜欢奇装异服和特立独行就是提升自我意识的一种行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場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

有研究发现,自信心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在群体中较少触摸自己的面部。另外,医生、警察、律师等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也较少在群体中触摸自己的面部。这不光是受职业素养的影响,也是由于所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特殊性和不可代替性,让这些人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

减少触碰面部:我们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减少触碰面部,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呢?根据前文提到的三个理论,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控制碰触面部的习惯动作。

第一,尽量不去思考复杂的问题。这个方法听上去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却很重要。人在独自思考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摸自己的脸。不思考复杂问题可以减少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避免碰触面部。另外,思虑过度容易产生疲劳感,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效率。

第二,分散注意力避免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不但会使人触摸自己的脸来调节情绪,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降低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通过做自己熟悉、擅长的事情来增强自信心,找到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地方。自我意识强大的人不需要通过碰触自己的身体获得存在感。

也许,你下一次出门时会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动作,愿你及时想到以上的小建议,以便增强自信心,减少疾病传播,安全度过疫情。

本文作者:?吴燕京,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心理学博士,宁波大学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学、情绪与心理健康等。现为英国《每日邮报》自由撰稿人,美国科普网站Science?Daily、Medical?Daily特约作家。

猜你喜欢

脸部肢体情绪
脸部美容须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助英男子重获完整脸部
眩晕宁片致脸部红斑型药疹1例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