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开展分析
2020-06-01李广锋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构成,对学生个人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欣赏课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音乐欣赏课的教育意义,然后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提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202-02
【本文著录格式】李广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开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4(07):202-203.
引言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通过让学生了解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感受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能够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气质修养。因此需要关注音乐欣赏课教学,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大纲中,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欣赏、技能训练以及音乐理论的教学,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部分。听众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美和精神上的满足。音乐欣赏是小学生最直接的审美教育,在音乐作品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审美观。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设置音乐鉴赏课,能够更加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忽视了统筹规划和指导。音乐考试并没有纳入期末成绩中,音乐教学资源不完善,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没有配置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学校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也存在占用音乐课的情况,不利于音乐课的开展。
其次,教师层面上,忽略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理论教学,欣赏课占比较少。在欣赏课上,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音乐欣赏上十分被动,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作品。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学的音乐教师只有1~3名,教师经常需要跨年级教学,教师同时完成多个年级的备课和教学,工作量,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应用,造成欣赏课有量无质。
最后,在学生层面上,学生普遍存在积极性低,兴趣弱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的引导有所欠缺,忽略了音乐兴趣的培养,造成学生将音乐欣赏当作休闲娱乐的手段,很少进行深入思考[1]。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缺少音乐感受力,不能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不知道如何进行欣赏。另一方面音乐并不在考试科目内,学生逐渐出现轻视的心态,不积极参与课堂欣赏。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性,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差。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学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是由教师自行备课,在课堂上讲解,很少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音乐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在欣赏课上播放音乐曲目,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培养。其次教学期间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要聆听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根据学生评价调整课堂安排,进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培养聆听习惯
欣赏音乐的关键在于聆听,培养学生建立聆听的习惯,是欣赏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很难有耐心欣赏音乐作品。教师要耐心培养学生建立聆听的习惯。聆听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教师要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建立听觉习惯,能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纠正听觉习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聆听要求,让学生带着目聆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把握音乐作品鲜明特征,带着目的聆听音乐作品。可通过演奏乐器,让学生聆听旋律的变化。通过对比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差异。通过引导和培养,让学生逐渐建立聆听的习惯。
(三)培养欣赏期待
欣赏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建立聆听期待,所谓聆听期待,是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音乐上,建立一种音乐欣赏的兴趣,能够受到兴趣的激发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建立欣赏期待的关键在于切合学生心理发育特点。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小游戏或者短视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三年级动画城教学中,对于《哪吒再生》的欣赏,教师可以借助于《哪吒》的电影片段进行教学,学生喜欢哪吒的故事,能够通过短视频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回想起哪吒的故事梗概,在欣賞《哪吒再生》时,能够在故事背景下进行欣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并且能够建立欣赏期待,对照故事情节发展理解旋律的波动。
(四)引入情感教学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不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情感的结晶。音乐教学要重视情感的融入,从情感引入音乐欣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如教学闪闪的红星时,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可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国庆阅兵片段,利用国庆阅兵片段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能产生爱国情感,在爱国情绪中欣赏作品,更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情感作为音乐作品的重要情绪,只有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将情感融入其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情绪和情感的引导下,对于音乐作品建立深刻的理解。
(五)联合应用多感官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利用音画结合教学,也能利用视觉、听觉以及动觉的联合教育,和文字语言相联系。如利用视觉辅助教学,对视觉产生刺激,形成通感或者连觉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教学中常使用感官辅助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方法。如四年级上册山乡牧童教学中,欣赏《牧童短笛》,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电影和动画片着手,通过播放影视作品牧童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放牧的情境中[2]。联动学生视觉、听觉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中,获得感性的体验,更深刻感受作品,感受旋律和情绪的变化。可以运用语言文字辅助教学,如利用学生学过的古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带有情感的朗诵古诗词,感受放牧的情境。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建立具体的感知。
教师也可以利用动觉辅助,通过学生肢体运动让学生进入到作品中。如教学学生蒙古族放牧舞蹈,跟随音乐摆动身体,踏步感受马蹄落地的声音。这种利用体态律动的欣赏方式,是达尔克克罗兹创造的音乐教育体系,通过具体动作、具体节奏将音乐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跟随旋律的变化发生变化。通过动用多种感官,辅助学生音乐欣赏,能够遵循音乐欣赏规律,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四、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小学阶段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的音乐欣赏教学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自身都存在一定问题。作为一线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创新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聆听习惯,培养欣赏期待,引入情感教学,联合应用多感官。以此展开音乐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欣赏音乐作品,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逐渐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参考文献
[1]李倩.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5):151-153.
[2]刘雅楠.“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