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垃圾分类收益的三重维度

2020-06-01杨莉

新西部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成本

杨莉

垃圾分类是根据相应的规则把各种垃圾分类处理,将有害垃圾进行有益转化的活动总称。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必将进一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促进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垃圾分类是根据相应的法定规则和相应流程,把生活、建筑、生产等各种垃圾分类处理,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运输、转化,将有害垃圾置换为有益物质的活动总称。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后,必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价值、经济效益价值等,大大降低经营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等各种运行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经营利益

在现实的经营世界中,不少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有的企业缺乏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只重视生产的一方面,片面强调产出的数量,缺乏长期的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有的企业降低成本的观念非常落后,只看到从内部入手进行成本管理,对企业外部的整体运营环节缺乏宏观审视。有的企业比较短视,缺乏战略思维,缺乏长远的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重要信息视而不见,缺乏原料成本的信息测算现代化手段。

以我国的钢铁企业为例,比较缺乏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是成本控制和价格预见能力比较缺乏,导致作为原料的铁矿石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由于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废铁废钢资源价格震荡下行,此时,钢铁企业应该趁机低价收购可以循环利用的废铁废钢资源代替进口铁矿石,或者作为备用资源以应付不时之需,但是不少地方的废钢铁作为垃圾不再进行收购。2019年上半年,作为铁矿石出口主要来源的巴西发生溃坝事故,造成国际铁矿石进口价格飙升,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陡增,钢铁企业由于国家实施的去产能利好政策产生的利润,被进口铁矿石高价部分抵消。铁矿石进口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23%以上,其间的铁矿石进口数量为4.99亿吨,价格大幅上升使中国钢铁企业原料多余支出整体上升了560亿元人民币,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虽然也承担各种社会功能,但毕竟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追求经营利润,讲求投入少产出高,力求成本低廉。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盈利水平,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企业来说,其经营成本的组成结构比较固定,包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及其他成本。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

实现垃圾科学分类、有效转化将有助于各类别的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随着对垃圾再生资源的认识逐步深化,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垃圾产生源、垃圾收购点、垃圾加工、到达利用的完整流程。垃圾再生资源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回收、资源化加工、再利用环节,行业上游主要的废旧垃圾资源包括废钢、废纸、废塑料、废电子、废有色金属、废汽车等。截至2017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电池等八大类别的垃圾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大概为2.74亿吨。其中,钢铁垃圾回收总量最多,达到17391万吨,占所有垃圾再生资源回收量的59.63%。增幅最大的是废电池垃圾,相比2016年增长率达到46.7%。加大这些废物垃圾的分类收集、加工、利用,将大大降低各类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企业收益,垃圾再回收利用价值较大。

控制环境成本,建设生态文明

目前,环境成本控制整体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不少人认识不到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2019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祝兴祥指出,全世界大概有90亿吨的塑料品,只能回收利用9%,其余处理不当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值得反思的,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指出,如果在塑料垃圾废弃物的控制方式上不改变,到2030年大概又有1.04亿吨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系统,海洋将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自然区域,进一步对野生动植物、水资源、土壤等自然生态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不少人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对环境问题没有预防意识。大部分主要采用事后控制的办法,都是在垃圾污染生态问题产生后才进行少部分解决,只是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一些标准,而没有意识到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将它高度重视起来,缺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识。

地球环境本身能接受垃圾、处理垃圾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很长的时间。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超过了自然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自然环境就会失去自身消解平衡,极大破坏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从2012年到2017年,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从56亿件飙升至400.6亿件,到202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可能会变成700亿件。快递一个行业产生的环境成本,2016年消耗的瓦楞纸箱原纸达4600万吨,相当于砍伐7200万棵树,与快递行业高生态耗材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高的回收率,影响到自然森林的保护。只有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才能降低人类活动的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付出的代价,人类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安全土壤、水、空气等。降低环境成本就要实现清洁生活、清洁生产,采用一些新型环保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实行清洁生活、清洁生产,不仅在经济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大大地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减轻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负担,获得生态效益。垃圾分类管理依据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以减轻垃圾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破坏。

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在生产环节,从原材料处理、产品生产处理、产品销售处理、产品回收处理等,都注意垃圾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每个阶段中都应注意垃圾环境成本,融入绿色生态思想,事前、事中、事后同时控制垃圾,有利于降低垃圾产生的环境成本。在生活环节,从购买、消费、回收等流程控制生态污染。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塑料垃圾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生活过程之中的衣、食、住、行等全流程控制废物垃圾,控制范圍广,可以实现生活全领域的垃圾分类,降低了生活领域的环境成本。

减少社会成本,提高专业效率

我国实施的垃圾分类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社会问题,垃圾运转效率不高。有的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淡薄,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从目前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来看,不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居民在垃圾分类中存在被动性,还是受制于以往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习惯氛围,没有主动养成自主分类的想法,垃圾分类实践过程存在困难。大部分居民存在依赖外人的现象,觉得垃圾分类是政府、垃圾处理企业的事情,应该由外人负责,将自己置身于事外。

垃圾分类推进缓慢也会浪费整个社会的时间资源。假如全国每个人每天偷懒五分钟不分类处理垃圾,这些垃圾转移到外部进行分类处理,一年就要专业人员多花费几十亿小时,造成整个社会的低效率运转,加大社会运作成本。社会治理的难点就在于多数人的极少数时刻不遵守社会规则,积少成多就会带来灾难性、大面积、长时间的影响,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影响社会正常运转,从而形成乱扔垃圾的后果。

社会成本是指整个社会运作过程中形成的时间、效率、公平等代价。以公认的垃圾分类典型日本为例,细致、科学、高效的垃圾分类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公德水平,培养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我国用了很多年的时间,现在基本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下一步要推进垃圾处理分类治理,提升人们的规则意识、道德意识、效率意识。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全社会参与度,提升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意识。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习性密切相关,如果整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自发地形成改变混合投放垃圾的不良习惯,自觉改为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形成社会废料资源化、无害化,社会文明、道德意识、规则理念都会向前迈出一大步。垃圾分類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问题,垃圾文明处理必将带来社会其他领域的文明运转,简单的垃圾处理都实现不了,其他领域也让人担忧。

垃圾分类也会节省整个社会垃圾处理的时间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的运转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高效运转。整个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前端处理,等于将最专业的垃圾加工能力留给高效率的工厂,从而从两个环节提升了效率。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华银锋认为,相较于以往,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后,湿垃圾设备的日处理能力整体提高了11%。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人工分拣环节已被取消。过去湿垃圾杂质多,机器需要停机冲洗的频率高,故障率高,机器运转不畅。干垃圾焚烧炉渣率从19.63%降至17.17%,危险废弃物飞灰排放量从年初的2.53%降至1.77%,末端处置环节危废产生量明显降低。这些都是整个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后,垃圾处理运转高效化的证明。

作者简介

杨 莉 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经济师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成本
垃圾去哪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倒垃圾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哲理漫画
给塑料分分类吧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