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阳跳戏传承之路

2020-06-01杜尚儒

新西部 2020年5期
关键词:行家

杜尚儒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合阳跳戏是黄河流域重要传统文化资源,虽然只流传于陕西合阳黄河边的十多个村庄,但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断,且极有研究和保护价值。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出台传承发展合阳跳戏相关措施,并尽可能利用一切文化活动、节庆假期或旅游景区等,为跳戏提供演出机会,以此保护跳戏艺术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合阳县有不少亟待研究、保护和传承的民间艺术形式,跳戏就是其中之一。

跳戏(tiāoxì)要按合阳县方言读音,“跳”不能照现在的普通话读跳远、跳高的跳( tiào)。在当地,跳戏又称“跳调”、“跳调戏”,或“锣鼓杂戏”。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原合阳县文化馆副馆长史耀增对跳戏很有研究,他说,跳戏与合阳提线木偶戏一样,都是合阳人的文化宝贝。2008年,跳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前世:源自“武戏”多动作

跳戏是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关于跳戏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文字资料,但它是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率先有了剧本,分了角色,因此被称为“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原合阳县文体广电局局长王鹏在《合阳跳戏》一书的序言中认为,跳戏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由古代民间迎神赛会的“傩舞”演变而来,二说是由宋代宫廷的“队舞”衍化而成,三说是起源于金元时代的“锣鼓杂戏”。第三种说法源自清人安锡侯(字秉玠,合阳宋家庄人,清光绪中叶曾任翰林编修)的诗句,他在“壬辰春社”一诗中写道:舞蹈跻春台,溯说金大定。铙鼓传呵护,时和庆丰年。

但源自金的说法也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黄笙闻认为,跳戏属于古代军傩之一支。军傩,出自氏族社会军事酋长制部落战争中的祭祀乐舞,至迟于黄帝时代出现。他撰文指出,合阳举子安锡侯,不悉汉唐杂戏,仅从合阳跳调“讲来年好”断为自金始,其诗“壬辰春社”误将艺人相传的周秦开跳,推迟了上千年之久。

史耀增的儿子、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干部史沛鸿对跳戏也有研究,他分析了部分专家的意见,认为跳戏的原始形态来源于古代驱疫禳灾、祓除不祥的傩舞,然后又吸收了唐、宋宫廷队舞的某些成分,到金、元时代受锣鼓杂戏的影响,基本趋于定型。

根据合阳民间传说,元代禁止民间私藏铁器,但对乐器监管较为宽松,当时即有锣鼓杂戏在民间流行。地方官员为接待应酬,令农人以杂戏侑酒,民间则以杂戏娱乐为掩护,练习武艺,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这一特殊的剧种。史耀增介绍说,在跳戏中,的确动作占的比例多于台词戏文,也就是“说”的少,“打”的多,基本属于“武戏”。

跳戏看似“武戏”,但不乏文采。史耀增介绍说,跳戏有完整的剧本,即有台词戏文,有人物故事,有服装脸谱,但没有唱腔,没有固定的曲调。跳戏不用弦乐伴奏,而是用唢呐和乡间敲社火的大锣大鼓伴奏,显示出粗犷古朴的民间艺术特色。每次演出,在震天撼地、气氛热烈的开场锣鼓(俗称“打旦子”)响过之后,便有一位春官上场,叫做“春官打台”,也有叫做“春官开台”的。

春官的扮相为身穿绯红官衣,脚蹬白底皂靴,头戴圆翅纱帽,勾豆腐块丑脸,或手执花扇上场,或由两名轿夫作抬桥状登台亮相。扮演春官的都是跳戏班社中的能人高手,或剧团的“台柱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主持人,他们知识渊博,思维敏捷,长于即兴发挥。

史耀增、史沛鸿二人在著述中专门介绍过合阳跳戏的“春官打台”,“春官词”也叫“开台词”,在正戏开演前,或表当地名胜,或夸演员阵容。史耀增解释说,“春官词”也可以说是跳戏的开场白,文字篇幅不长,无一定韵律,其表演形式似吟似诵似演似讲。其内容,或借古讽今,或“讲来年好”,嬉笑怒骂,皆有感而发。专家们认为,这种形式类似于元明杂剧中的“副末开场”,而内容更为丰富。往上追溯,这种“春官打台”的形式与唐大曲中的“致口号”,宋杂剧中的“引戏者”作用相同。

据史耀增介绍,历史上,合阳跳戏产生过不少经典剧目和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名家名角。如洽川莘里村的许秉简(号莲塘)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举人,著有《洽阳记略》《竹窗随笔》等,对保存地方文化多有贡献。他不但与其弟、贡生许奉简和村民一起上台踏跳,还为班社创作了剧本《鸾凤桥》,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莘里跳戏社的保留剧目。有一年过元宵节时莘里村演跳戏,许奉简在春官词中说道:“家兄今年七十三,《单刀赴会》还跳关。西河设教继子夏,不愧武功康对山。”说年过古稀的兄长人老心不老,仍舊扮演《单刀赴会》中的关羽一角,赞扬他和当年在西河(合阳古称“西河”)设教传播儒家文化的孔门高徒子夏一脉相承,而其编写跳戏剧本又与曾编写明杂剧《中山狼》的武功人康海(字对山)相媲美。

据记载,1919年元宵节,合阳县行家庄著名拨师(即导演)党万寿担任春官,一出台便说了两句:“清朝民国都一般,哪个当官不爱钱?”台下有人说:“你只是个小小的春官,寻的招祸呀?”党万寿本来已经准备落座,听见这话,转身又加了两句:“当面敢骂袁世凯,何况知事贾象山!”贾象山是当时的合阳县知事,在民间口碑很差。党万寿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叫好声。1946年元宵节,行家庄的春官词中这样说:“上年殁了锅儿旦,以后难跳《白水滩》;今岁润初把命断,有谁能跳《宁武关》……”慨叹班社中名角谢世。该村有一位演旦角的背微驼,人称“锅儿旦”,他与擅跳武生的党润初都是上世纪初行家庄出名的艺人。

民间传说合阳跳戏在宋仁宗赵祯景祐(公元1034-1038年)年间曾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廷中演唱。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跳戏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合阳县沿黄河各村戏班多达30余处,甚至北边的韩城、西边的澄县、南边的大荔县,以及黄河对岸山西省的临猗、万荣、运城等地也有村庄演出过跳戏。史耀增说,现有的资料表明,1900年至1949年间,合阳县新池乡(1987年行政区划,下同)行家庄、宋家庄、北顺村、南顺村,东王乡的莘里村、南义村、城村,伏六乡的坤龙村,知堡乡的临皋村,平政乡的百坂村,马家庄乡的南吴仁村、北吴仁村,坊镇乡的岳庄村等,至少十三个村庄都曾有跳戏班社,有的村子还不止一个班社。

今世:后继无人生存难

新中国成立后,跳戏的春官词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957年,合阳县行家庄东、西两个班社合作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荣获演出一等奖,为合阳跳戏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62年元月,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李静慈(合阳县行家庄人)带领工作组来合阳对跳戏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行家庄演出跳戏时由当过多年小学教师的党敬中担任春官。党敬中非常热爱跳戏,早在1946年,他从小学生中选拔了20余人,排练了《八锤大闹朱仙镇》,在学区比赛中大出风头。党敬中还喜欢收集跳戏资料,撰写有关文章,这次担任春官,他提前精心准备,将跳戏的历史渊源编成春官词,引起了调查者的高度重视。史耀增说,可惜这春官词没有保存下来,但党敬中给戏台两则撰写的对联却流传了下来。联语写道:“华夏天生我,落草有莘,起名蹈歌,伊尹亲自创作,演游黄河两岸,曾进唐宋京。既成杂戏,面目时改无穷讲;神州地育身,哺乳合阳,命称傩礼,孔子朝服观看,唱通秦晋二国,历经文明代。今日跳调,寿算几何哪记得。”合阳古称“有莘国”,是商代伊尹的故里。

史耀增在著述中介绍说,合阳跳戏剧本在民间一般俗称“跳本”或“跳本子”,演出时分为“广场跳”(即哑跳)与“上台跳”两种形式,剧本也各自不同。“哑跳”剧本不带词,单纯表现武打动作。因为“哑跳”剧本只由“拨师”(导演)口口相传,因此,流传到现在的跳戏剧本全部是“上台跳”的剧本。

合阳跳戏以武打见长,剧本中多有展现武打的场面。跳戏剧目多属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的大本剧,内容则绝大部分来源于《列国》《封神》《三国》《水浒》《西游》《说唐》《残唐》《杨家将》《忠烈传》《彭公案》《施公案》等。据不完全统计,跳戏的上台跳本与广场跳本各有五六百本之多。1962年和1963年,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两次对合阳跳戏的调查中,收集了八十五个剧本。“文革”之后,合阳县多数村庄的跳本都被销毁,行家庄幸运地保存下了三十多个跳本。

1982年元宵节,在辍演三十余年之后,东王乡莘里村又重排跳戏《鸾凤桥》,演出时的开台词先说该剧的剧情:“古调戏,鸾凤桥,朱陈秦晋玩会遇见赵。这狂生仗势高,丑态百出胡乱闹。江湖兄妹,赛花朱彪,为抱不平想除刁,假扮小姐入府,碧云陪新嫂,鸳鸯聘定百年好,真凑巧。”接着描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新面貌,抒发农民的喜悦之情:“庆春节,闹元宵、欢欢乐乐春耕已来到。为四化,大力搞,农林牧副提指标。联户计酬,专业承包,精心细作投资少。钻研科学技术,产量能提高。干群齐心同欢笑,政策好。”前后两部分,堪称一副带韵的长联。

史耀增在1998年时发现,当时仅有新池乡行家庄还能演出一些整本跳戏,东王乡莘里村尚存五、六名民间艺人,跳戏在其他村已经销声匿迹。

传承:非遗保护求创新

2005年,曾有媒体采访过史耀增,原因是记者得知合阳还有一个比提线木偶戏更为古老的跳戏。那时,史耀增感叹,跳戏现在仅存于一个村庄,会跳的只有十来个人,许多老合阳人都不知道这个。并且担忧,“再过上几十年,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可能就永远看不上了。”同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到行家庄录制资料片时,由原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华担任春官,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跳戏后继乏人的状况,呼吁政府予以切实保护。

2006年,合阳跳戏以戏曲类别,经渭南市批准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材料中显示,合阳跳戏面临濒危状态,乡村演出设施陈旧,亟待维修,如行家庄的戏楼已成危房,无法进行演出。跳戏艺人后继乏人,民间跳戏班社缺乏经济支撑,全县没有营业性演出,社会基础相当脆弱。尤其是,一些青年人对传统艺术失去兴趣,不愿意学跳戏,使跳戏继承和发展步履艰难。

2008年,合阳跳戏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行家庄的民间艺人党中信为首位跳戏省级传承人。同年,合阳跳戏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党中信被认定为国家级传承人。

据史耀增介绍,合阳跳戏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确实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跳戏班社有了演出场所和更多演出的机会。过去跳戏只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一些传统的祭祀庙会上演出,现在在洽川风景区,在县上的一些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跳戏表演。目前合阳县能够演出跳戏的班社和单位有县剧团、东清村、莘里村和行家庄等四家。2014年元宵节,行家庄照旧演出跳戏,担任春官的正是党中信,他在春官词中歌颂了村里调整产业,栽植红提葡萄后给村民带来的福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近年来,已退休的史耀增仍致力于整理和撰寫合阳跳戏的著作,2017年主编出版了合阳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合阳跳戏》,2019年完成了国家戏曲志合阳跳戏部分的撰写(合阳跳戏被列入了我国350种戏曲之一),并先后受邀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单位,介绍合阳跳戏与合阳当地的民间艺术。

史耀增坦承,目前跳戏最大的困难还是传承问题。村里的年轻人少了,平时都外出打工,年底才回来,过完年又匆匆离开了。已74岁高龄的国家级传承人党中信说,他平常演出机会也不多,除了春节期间演出,就是县上有活动,或者有外地的专家教授来才演出。一年大约能演五六场戏,但身体已不如以前,无法再演大本戏,只能演出一些选段。党中信还说,目前全村能表演的人加上乐队的人总共有20多名。尽管国家对传承人有补贴,但要推广、办班、演出就远远不够了。据了解,目前合阳跳戏有国家级传承人一名,省级传承人一名,市级传承人四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合阳跳戏是黄河流域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传承发展,需要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对策。有人提出,在乡村跳戏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应考虑发挥专业文艺团体的作用,在非遗传承人指导和引领下,由市县剧团组织演员排练演出跳戏传统经典剧目。在此基础上,出台传承发展合阳跳戏相关措施,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剧团提供师资力量,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在乡村选拔培养年轻跳戏人才,精心挑选跳戏剧目进行排练,并尽可能利用一切文化活动、节庆假期或旅游景区等,为跳戏提供演出机会,以此保护跳戏艺术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行家
班门弄斧新传
何为专业
呆若木鸡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班门弄斧
“洲际行家巡味”美食之旅拉开帷幕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回见
“戾家”与“行家”观念演进之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