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体系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2020-06-01司倩倩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府角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场失灵

司倩倩

摘要:在创新经济体系背景下,我国实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本文探索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指出了政府角色转变不力是创新经济体系的重要制约因素,并分析出三方面原因,主要是政府工作的低效率、现阶段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政策、政府角色错位现象等。提出政府应进行转轨,重新定位其角色,明确其职能和作用,使政府在干预市场、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尽量避免政府失灵。

关键词:创新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角色;市场失灵

1.前言

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2012)明确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2017)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样,市场与政府的失灵往往也是并存的。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通过施行各种调控经济政策不断对国内的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理。政府的功能和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首要问题是对政府的功能和角色定位的问题,我们也通常可以理解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或者发挥政府功能和作用。尤其是政府与经济市场的互动关系——政府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直接决定了在经济市场的调控中作用能够发挥的重要性和成效。

2.创新经济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新兴产业不断地变化和升级,陈旧型的产业逐渐被创新型的产业取代。李政(2017)认为创新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的增长。张车伟(2017)认为,创新经济包括由新的知识、技术、发明、技术创造引领的新一代产业性经济活动,也包括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经济可以被认为是我国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在对经济和其他新兴产业上进行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形式。因此,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

3.政府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3.1创新经济体系的历史必然倒逼政府转型

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核心概念。目前,我国正在大刀阔斧的加快进行经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大的战略背景下,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创新的经济体系的变革和确立离不开政府这一制度变革关键力量,政府不仅要进行顶层设计,还要适时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经济体系,否则改革就会沦为一句空口号。再看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如何创造一个能够有效适应国际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是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必然要面对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这一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转型变化,避免再次出现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的状况,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应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角色定位转换。

3.2政府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角色定位问题亟待解决

3.2.1政府工作的低效率

王小鲁等(2009)学者认为,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结构性改革的滞后、公共资源低效率等导致了腐败现象大量滋生。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发挥,受“寻租”影响,一些地方政府逐渐产生了的工作效率低下,政府的公信力明显下降、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决策透明度浮于表面等连锁反应,甚至体现了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民主不够、集中权力有余等问题。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造成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还有机构自我膨胀和缺乏竞争压力、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缺乏数据跟踪等方面。总的来讲,各地政府在工作中还没有完全摆正自身的位置,政府角色和职责并未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体制上规制太紧,导致政府始终遵循旧规则,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 2.2现阶段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政策

沈敏(2018)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技术和市场创新的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创新及恰适性为技术和市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当前,一些关键领域的不合时宜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仍然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如实行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沿用的户籍、收入分配、干部GDP考核等政策制度等,可能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与之高度协调契合,但是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它们不进行革新换代可能就会造成官僚主义的出现、市场缺乏活力、经济运行效率降低,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些角度上看依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3.2.3政府角色错位现象

当前,计划经济以权力的方式进行市场资源配置的普遍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市场无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主导经济活动,主要依据GDP指标评判经济发展水平。30多年来,中国的GDP大幅上涨,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但我国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直接投资和服务来主导GDP水平的增长,过多地干預市场价格和微观经济事务管理,导致政府无力履行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从而直接造成了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中的结构性弊端和危机险象越积越多,我国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也是不容乐观。但政府干预经济也未必就有可能校正市场失灵问题,因为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存在更大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政府角色发生错位。因此,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经济职能范围,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职能和定位,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4.研究结论与启示

创新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具有历史必然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政府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定位还未找准,政府工作的低效率、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政策、政府角色错位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地妨碍了变革的进程。政府要发挥变革主体作用,就要进行改革和转轨,重新地认识和定位政府角色,明确职能和领导作用,努力建设民主、开放、以人民为先的现代化服务型政府;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职能主管部门及时进行相应的职能动态结构调整,规范政府的经济和管理职能。及时地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正,通过适当的公共财政手段给予经济利益和补偿,使广大的人民和社会成员都能够更加了解和分享市场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从而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工作得以健康、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国民经济实现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

4.1当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为了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从国家的层面上讲,政府要保障和维护国防、外交、国家安全;从社会的层面上讲,要维护公民权利,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确保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落实稳定增长和保障民生的财政、税收、金融、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政策。同时,提供必要的政府自然垄断型准公共产品和福利型公共管制性产品,适时管理私人公共服务部门所产生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4.2当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者

主要通过制定宏观政策和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情况影响物价稳定,防止出现国际贸易过度顺差和逆差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充分就业,保证本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如制定和施行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落实能够有效调控社会产品总需求和经济结构的宏观财政政策,能够有效调控区域内社会消费品总需求数量的宏观货币政策,以及调控和限制社会消费品总供给的新兴产业政策等。同时,通过建立收入分配机制,调整收入分配与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調节收入差距,保障社会稳定。

4.3当好良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健全的市场经济管理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发展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必备武器,是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法宝。因此,制定严格的市场准人、市场竞争、市场交易规则显得十分必要,政府要注重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遵循道德和公平的良好竞争机制。

4.4当好现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者

政府应继续深化现代国有企业的结构和制度改革,以建立新型实体经济为导向,以企业产权是否清晰、权责是否明确、政企是否分开、管理是否科学以及是否符合现代国有企业发展的标准等作为衡量国有企业发展的指标,努力构造支撑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为避免少数人钻改革的空子,要注重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多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健全各项国有资产的管控和保障体系,从源头和过程上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使国有资产能够持续实现保值、增值。

总之,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现阶段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考虑到经济长远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政府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市场规律,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主导性作用,不能过多干预,也不能完全放任,扮演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控者、良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现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者等六大角色,使得政府和市场经济形成良好的协调互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政府角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场失灵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