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01陈夏楠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大学生

陈夏楠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但是,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招生机制的改革促使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就业问题 择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36-02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较为常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心理上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择业观念与就业制度不协调

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彻底打破,但是受此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人们已经习惯了包分配的择业模式。在家长择业观念与就业制度不协调的情况下,容易促使家长和大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择业心理。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影响择业心理

据调查,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不按时上课、不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较为常见,此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不少大学生在心智上不够成熟,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动手操作能力等;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胸无大志,贪图一时享乐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

(三)就业指导得不到有效开展

一些高校不重视就业指导,教学中过分注重專业课教学,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及时的情况下,难以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择业技巧进行正确引导,长此以往就导致大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四)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

一些大学生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听从父母对自己的职业安排。一些大学生的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安排工作,只要求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回报高,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而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在与父母在思想和就业观念上达不成一致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会出现择业矛盾心理。

二、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维度分析

(一)认知维度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对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缺少必要的认识,就会作出不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认知程度与就业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在他们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自负或者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不敢向就业单位表现自己,影响了自身在就业环境下的竞争力的发挥。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和社会需求不对等,供需失衡,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认知,且不少学生专业能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二)情绪维度

大学生择业中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有悲观、不满、焦虑。一些在学校受到处分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心理。对周围事物和人群存在不满态度或者自身就业受家庭干涉较为严重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不满情绪。在就业形势较为复杂、社会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三)社会心理维度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出现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会不注意自身特异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会跟随大众的价值观,定位自身职业,容易出现职业定位不当等问题。此外,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会盲目随大流做决定,而不是认真分析自身的就业优势与特点,会影响自身正确择业心理的树立。

三、帮助大学生调整择业心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现实,合理把握自身就业期望值,将就业期望值设置在合理范围。在择业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分析当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兴趣、专业技能特长、性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等制定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择业观作为人生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要认真对待,不能陷入盲目自大、急功近利、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正视自己,全面分析自己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己并全面分析自己。大学生自身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1.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反省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业生们要对自己有全面正确的评价,要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要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定位,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大学生可以在社会比较中评价自己

与他人进行比较是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方式。毕业生需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当、性格相似、情况大体一致的人员进行比较,与他人比较可以促使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此外,大学生也可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己,制定相应的参照制度,全面评价自己。

3.大学生要强化独立意识的培养,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

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大学生缺少独立意识。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培养独立意识,提升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大学生要提升择业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