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俄语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0-06-01刘祥云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态化人才培养

刘祥云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一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着高校的教学模式。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必须在精准办学定位的前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课堂,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应用型俄语人才的生态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俄语 生态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4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最近十年,高校俄语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俄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高校俄语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生态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之间发生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教师负责产出信息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负责理解、加工这些信息,并通过各种方式反馈给教师,以此实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俄语课堂中从辅助教学地位逐渐走向引领教学的状态,致使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高校俄语生态课堂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课堂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失衡。可以说,信息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的巨大优势决定了大学俄语课堂必须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俄语教学整合起来,坚持生态、系统、有效的原则,构建生态化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高校俄语教学现状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技术保证。因此,分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寻找构建大学俄语课堂生态系统平衡的优化策略对外语教学非常重要。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基于课堂和网络技术的大学俄语课堂教学改革有近十年时间,计算机渐渐变成大学俄语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策略、教学评价标准等诸多教学要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大学俄语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一些不协调因素导致大学俄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具体表现在:

1.俄语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读教学、语法教学和课文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较低,课堂缺乏平等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难以实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生态目标,也无法做到教、学、用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因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优势、需求、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难以实现因材施教,不利于广大学生俄语能力的提升。

3.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物尽其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数字设备和网络授课等形式被更多地推广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俄语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昂贵的设备被当成录音机或放映机,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能吸引学生,制作的课件一味追求新奇性和趣味性,这种片面的追求趣味性效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实践操练的机会,抑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4.缺乏科学的语言评估手段

以往的教学评价形式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和高校俄语的等级考试,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将考试、测验等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忽略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缺乏对俄语教学各生态因子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估手段,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自由,也无法激发师生之间语言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生态化俄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进入到外语教育领域,必然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变化。在生态学的视角,从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生态要素出发构建的生态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一种更为实用的模式。

1.优化教学内容,树立生态教学的目标

高校俄语教学中通常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俄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用俄语进行有效地交际”作为俄语人才培养目标。为达到这一要求,各高校的生态俄语教学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精选知识,除了以往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语言文化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领域获取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环境

在注重学生需求的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将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起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在课堂上教师负责协调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提问”“多参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学习更富有成效,构建充满活力的俄语生态课堂。

3.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预习,熟悉教学内容,获取学习信息,努力提高俄语语言水平,课堂上尽量避免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实现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后可以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俄文电影、俄语歌曲、俄语新闻,鼓励学生和留学生交朋友,等等,尽最大可能给自己创造俄语学习氛围;教师也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情感。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微课堂和课后访谈等形式,获取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跟进改善措施。

4.建立合理的生态教学评价体系

生态化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策略多维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之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校管理者评价和学生网上测评,做到最大限度地客观、公正;学期期末的学生总体评价应包括课堂表现、平时成绩、作业、期末考成绩等几个方面;同时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跟踪问卷调查、进行访谈、平时测验等。评价体系的优化应做到真实可信,根据学生层次和学校办学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各自办学特色的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评价质量和评价效果。

三、结语

应用型俄语人才的生态化培养问题是目前高校俄语教学改革的热点,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的成败。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构建信息化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俄语教学框架是大学俄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俄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大学俄语教学实效的根本保证,这一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柴树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6).

[2]薛秀晶,武晓霞.《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10(8).

[3]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生态化人才培养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刍议生态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1+n”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模式的研究
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