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学英语阅读活动 (下)

2020-06-01程惠云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篇文本语言

语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的阅读活动

唐晓雪:针对“语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在本课例*中的实施情况,相关的教学活动实录如下:

T: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 “Memories of Christmas”. Now please read the story and find out why it was such a memorable Christmas to the writer.

S: Because Grandma passed away. / Because that was the last Christmas with Grandma.

T: Yes, it was Grandma that made this Christmas so special. How did they spend this special Christmas? Now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ircle the time and underline the preparation or celebration activities.

S: (略)

T: From the article, we can see Grandma spent a lot of time with the writer. Now lets find out Grandmas activities and description.

T: What can we infer (learn about Grandma)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Discuss in pairs.

S: Grandma was ill but happy.

T: Yes, Grandma was ill but at that time the writer had no idea about that. Right? So, what was the granddaughters feeling when she was writing the story? How do you know that? Work in groups.

S: (略)

T: Why was it such a memorable Christmas to the writer?

S: (略)

T: For the writer, Christmas is more than gifts. It is about love and family. It is staying with beloved family that makes big days meaningful.

活動效果评价: 这一教学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和应用实践类活动。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把握“时间”和“动作”两条主线,获取与梳理语篇的基本信息和结构。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判断、讨论与推理等方式逐步去感知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老师通过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们慢慢地挖掘并发现文本的深层涵义。

程惠云:我分享一个指向学习理解能力的有效活动。

教材: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2

教材内容:北师大新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4“Information Technology”Lesson 1“Avatars”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北京市第十中学 刘可娟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胡润

活动内容:学生绘制信息结构图,梳理、概括、复述文章的主要信息,包括虚拟形象的概念、发展、形式和意义以及人们对虚拟形象使用的不同观点。

活动目的:梳理、概括文章主要信息,为复述做准备。

活动步骤:

1. 明确活动任务

Read the article carefully. Draw a mind map of the passage individually. Pay attention to your choice of key words.

教师的指令明确。做什么?由谁做?难点提醒到位。

2. 检查活动效果

(1)小组分享结构图关键信息:In groups of four swap your mind maps. Read each others mind maps. Make sure the mind map clearly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s.

这个步骤为学生互相学习、相互评价阅读理解效果搭建了交流平台。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此机会向学习好的同学询问词汇理解的问题、语法的问题、内容理解的问题、文章思想连贯的问题、文章内容结构可视化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与此同时,复述关键信息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语言,以实现内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师此时也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的问题。

反思: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将善于绘制结构图的学生分配到不同小组,提高组内结构图质量的位差,促进交流的质量。如果同一组的结构图质量都不高,学生很难从分享这个环节有所收获。

(2)班级分享结构图,复述文章关键信息:X, come to the front and share your mind map to the class.

教师强调重点词句:a wide variety

of forms, create new identities, cause concerns等。

这个步骤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够理解如下标准:信息结构图是否清晰正确地展示了文章的主体内容和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和解释重点词句,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在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落实。

从学习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对信息结构图绘制的技术掌握熟练,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好信息结构图的指导到位。学生能通过信息结构图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包括虛拟形象的概念、发展、形式和意义以及人们对虚拟形象使用的不同观点。信息结构图成功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信息的组织形式,使文章结构可视化。与此同时,学生绘制的信息结构图也使学生对文章大意和语篇结构的理解可视化。

如果信息结构图的任务完成不太理想,教师可利用重构信息结构图的时机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再次梳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脉络。学生绘制信息结构图的活动使得教师能够较准确地收集学生对文本表层意义理解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否进行下一个环节——复述文章大意。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结构图的提示,集中注意力组织语言并保证叙述的连贯性,发挥信息结构图辅助记忆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过分追求信息结构图画面的美观,或摘取关键词过细、过多影响阅读速度。但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得到纠正。

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促进语言知识学习的阅读活动

程惠云:在贯彻英语活动观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最为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促进语言知识学习”。接下来请徐继田和雷霞辉老师重点分享。

徐继田:语言学习与内化活动应与上述三个语篇理解层次的活动同时进行,这也正是王初明教授倡导的“学相伴,用相随”或“学伴用随”原则。此外,语言学习与内化活动还要遵循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表达,教师介入;鼓励学生展示、交流、评论的语言学习原则进行。

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在推进阅读的进程中平衡内容理解与语言学习问题;

2.在基于语篇的理解互动中,学习语词的基本含义;

3.在深入语篇理解的互动中,学用所学语词;

4.在超越语篇理解的互动中,用所学语词表达个人观点;

5.通过话题词汇语义网概述语篇的核心内容,巩固语词。

接下来我分享几个案例。

活动案例1:内容与语言融合

教材内容:外研版新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5“Into the wild”An Encounter with Nature

活动内容:在基于语篇的理解中学习词义

活动目的:掌握语篇内容与表达该内容的语言

活动任务:

1. What knowledge about nature photographer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bears have you obtained from the text?

2. What words and expressions have you learned? Explain in English.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分享所学语篇的内容,关注与该内容相关的目标词汇;让学生根据语境分享词义,教师示范矫正。图15是教师课堂教学所用的幻灯片片段。

点评:在案例中,教师以语篇内容为依托,将内容的理解、表达与词汇的理解、顺应与同化有机结合,形成“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语言学习机制,进入“学伴用随”的语言学习境界。

活动案例2:在基于语篇的理解中学习语言

教材内容:外研版新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5“Into the wild”An Encounter with Nature

活动内容:在基于语篇的理解中学习语词搭配

活动目的:学习新语词,并掌握新语词的搭配

活动任务:Which action verbs can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研读语篇,分析语篇中故事的发展部分,理解与学习与此内容相关的新词和相关词汇搭配。图16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的PPT片段。

点评:在基于语篇的理解与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成分,梳理出该语篇成分的语词搭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新语词,也巩固了已经熟悉的词汇。通过“滚雪球”式的语言学习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理解—学习—巩固—发展”的良性语言学习循环之中。

活动案例3:运用话题词汇语义网内化语言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话题词汇语义网复述课文或分享其中的某一个微观话题

活动目的:循环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任务:Retell Jane Goodalls story using the lexis learnt in this class.

教学组织:运用本课所学的话题与相关语词介绍Jane Goodall。图17是教学时使用的PPT片段。

点评:本案例教师完整列出了该语篇的微观话题及其词汇网,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模仿语言,运用语言复述或表达其中的微观话题,为内化语言打下基础。

雷霞辉:关于“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促进语言知识学习的阅读活动”的案例,我分享的活动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和追问”。

文本主题、特点、基本框架:

该文本选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1 “Lifestyles” Lesson 1 “A Perfect Day?”A Workaholic,文体为记叙文。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年人Bob Black紧张而繁忙的一天。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刻画出在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背景下一个投入、高效、责任心强的白领形象。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引人深思。

活动目的:

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第二段内容,并分析写作技巧(包括主语的巧妙变化、被动语态的有效使用等),最后引导学生借鉴文本生动介绍自己忙碌的校园生活。

场景介绍:

在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从早晨走进教室到上第一节课前忙碌的学校生活(Please introduce your busy school life the moment your enter the classroom and have the first period.)。在此活动中,教师调动学生已知,同时引出本课话题“工作狂(workaholic)”。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到逐段理解。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主要是句子的主语。

实施步骤:

以下场景发生在教师引领学生逐段理解文本第二段的过程中。

(1)教师用PPT展示文本第二段(见图18)提问: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e know Bob is very busy. But what facts are mentioned? Could you please find out the subjects in Paragraph 2?

点评:

a. 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的主题意义入手,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证据来支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严密的思维,做到有理有据,并得出结论(见图19)。

b.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清晰的指向。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写下的板书,针对性较强。学生在发言中,几乎每个句子的主语都是 “我(I)”或“我们(we)”,形式较为单一,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在黑板上记录下来,为下一步学生的对比活动作铺垫(学生对比自己的发言和文本不同之处)。

c. 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写作方法”,由浅入深。

(2)教师追问:

Which introduction is more vivid, yours or the writers? Why?

學生讨论后的回答:The sentences from us which begin with“I”or“we”, which are a little boring. However, in the textbook, the introduction is more objective and more convincing, because the passive voice and different subjects are used.

点评:

a. 教师在追问过程中关注来自学生的“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描述和文本中的描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因为他们有真实感受,因为该问题是真问题。教师在追问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师生才能真正地平等交流和对话。

b. 教师在追问过程中给学生以“真帮助”。当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提示。例如,引导学生看板书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在平日教学中,当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忽视他们,而要给他们以及时、具体、实在的帮助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分解难点,把问题化难为易,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或者指出错误的根源等,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c.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括“倾听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梳理观点—组织语言—输出表达”等。教师不要急于完成流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带而过的活动只能使教学过程形式化,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还易造成课堂低效。

(3)教师继续追问: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subjects. How is the paragraph developed?

学生讨论后说道:该段落按时间顺序展开;主语 “the mornings, the afternoons”“meetings and phone calls”“every minute of the day”表明:该段落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展开,范围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清晰聚焦。

点评:

教师在追问过程中,能够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及时捕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生长点。例如,当学生谈到了各个句子不同的主语时,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创造出积极有效的探讨氛围。

(4)教师布置任务:

Write down your busy morning time in school in pairs, trying to use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passive voice. And then share your passage in front of the class, one introducing and the other one making comments about the logic.

点评:

该活动设计的分工较为清晰。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安排好小组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分工明确,给每个成员提供学习机会,促使他们在合作中动起来,学生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事实上,两人讨论学习是很好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成员不易走神,他们在相互启发中,既分工合作又相互配合,彼此受益。学生在体验、对比、合作、展示中学习,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5)教师检测活动效果,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X and X, please introduce your busy morning time in school and make comments in turn.

学生借鉴本文,比较生动地描述自己清晨到校后忙碌的校园时光;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关注文本的逻辑,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原则;在输出文本时能自然地运用不同的主语,使用被动语态句式,有效地关注文本的衔接性和逻辑性。

我的思考:

(1)教师的“提问追问”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发展思维必须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之上。精彩的“提问追问”,来自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独特体验。

(2)教师的“提问追问”要逐层深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在教师用心的追问中,通过体验、对比,发现语言规律;在合作探讨中,感悟语篇的衔接性、连贯性、信息性、可接受性。

(3)教师的“提问追问”要适度。教师的“提问追问”不应过多、过细、过碎、过滥,教师要抓住文章或段落主线,注重主问题的设计,同时注重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阅读思维。会问、善问、巧问,是成功型教师的可贵本领。

促进中外文化理解认同类的阅读活动

程惠云: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请陈彦竹、雷霞辉老师主要分享对“促进中外文化理解认同类的阅读活动”的看法。

陈彦竹: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阅读活动案例,我特别受启发。下面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促进中外文化理解认同类的阅读活动案例。

我分享的第一个案例的文本来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六 Unit 18“Beauty”Culture Corner板块Romanticism in Poetry,主题是“浪漫主义诗歌”,授课年级为高二年级。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希望学生能通过中外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的对比赏析,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策略并感受中外文学优秀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化意识,增强核心素养。

活动内容为学生朗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威廉·华兹华斯的《黄水仙》,通过短片了解其创作过程,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分析诗歌的特点,包括诗歌的主题、韵律、修辞、选词等等。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梳理、概括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的典型特征,为中外浪漫主义诗歌的对比做准备。

活动步骤:

1.教师明确活动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Have a discussion and fill in the form to give an analysis of the famous poem(见表2).

2.检查活动效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诗歌的关键信息:

One student of each group presents your analysis of the poem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Make sure you have some evidences to support your idea.

[设计意图]

这个步骤为学生互相学习、相互评价阅读理解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可以观察不同组之间的分析有何异同,是否和本小组的分析类似。另外,每个小组代表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找出相对应的支撑细节,这能提升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复述关键信息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诗歌赏析中应用语言,实现内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目标。

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随时观察各小组的讨论进展,若发现有不同意见的小组要多多鼓励,激发学生对文学赏析的热情和多维度思考。在各小组代表分享后,教师还要对诗歌分析的关键点进行讲解,如押韵、修辞等,让全班同学都能较好地理解诗歌赏析的侧重点与方法,也更是为后续对比中外浪漫主义诗歌做铺垫。

活动效果评价:从学习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初步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包括押韵、主题、修辞、语言等多方面。与此同时,各小组代表在分享诗歌分析时从文本中找出了各种细节支撑,有条理地解释了《黄水仙》这首经典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这使得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基本的赏析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并为后面对比该作品与中国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自然地搭好臺阶。

反思:有个别组对于文学赏析的侧重点还不太了解,讨论耗时较长。这也提示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先给示范、给方法,把学生有困难的、抽象的文学赏析部分逐步分解,搭好“脚手架”。

我的思考:关于中外文化对比的阅读活动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教师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理解中外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高一虹(2001)提出“生产性双语现象”,指的是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并不完全归化于外语的文化体系,而是把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形成互动,使得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都有所提高,外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也相互促进。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延续这一思路进行的尝试。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再分享一个侧重这方面的案例。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6“Design”Lesson 3“Chinese Paper Art”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活动内容:在学生完成课本的文本分析,了解剪纸的历史、类型、特点等之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小组合作的项目式任务。假设有外国交换生到校学习并参与一个中国文化的体验活动,每个小组要录一段视频,用英语解释剪纸的相关信息并带领外国交换生动手做出自己的剪纸作品,进行有趣的文化体验。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基于真实的语境,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运用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介绍中国剪纸并动手示范剪出漂亮的剪纸作品。

活动步骤:

1. 明确活动任务:

Suppose there are some exchange students coming to your class and they will take part in a cultural experience activity. Please shoot a video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types, features etc. of paper cutting and show them an image of paper cuts step by step.

点评: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要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对具体要求的提示也很到位。

2. 检查活动效果,各小组上传视频到班级微信群,分享各自的作品:

Please upload the video of your group to the WeChat group and appreciate other groups videos.

点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录制,学生录完后直接把视频上传班级英语学习微信群,师生都可以对英语视频和剪纸进行点评和学习,提高了作业反馈的效率。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充分利用合作学习,不仅完成本组视频的录制,更能在班级分享中学到其他组的闪光点。学生在录制过程中也完成了语言的内化。

思考: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留充分的时间,对手机和剪纸工具的使用要有安全提示,确保安全。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教师可以留成课后实践作业,在下一课时进行检查和反馈。另外,评价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留意评价标准,即视频中是否包括对剪纸历史、类型、特点等的介绍和具体如何剪一幅作品的步骤,不光是关注视频是否高大上,更要关注有没有真正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有逻辑的表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个作品也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活动效果评价:从学习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说明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置实效性强。学生通过完成视频,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了迁移,并在创作新的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属于六要素整合下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高阶活动,是超越语篇的创新类活动。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情景任务,学生可以把课上所学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也提高了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担任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光荣小使者。

反思:在评价时教师最好事先准备好纸质的评价表,便于学生有据可依,从视频内容、视频技术和剪纸作品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雷霞辉:关于“促进中外文化对比类的阅读活动”的案例,我分享两个活动:一个是教师的导入活动,另一个是学生的讨论环节。

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3“Celebration”Lesson 4“Christmas”Memories of Christmas。该篇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介绍西方国家关于圣诞节的家庭庆祝方式及具体的庆祝活动。

学生:高一年级

1. 教师的导入活動

活动目的:引入本节课话题“圣诞”,为接下来的活动,包括复述圣诞的记忆、回忆春节以及探讨圣诞和春节的共同之处等活动做铺垫。

活动任务:

(Teacher presents pictures.)

What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in Gold September and Silver October? In which festival do we have family reunion?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t day?

点评:

(1)导入时所设计的问题有分量。简单的问题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例如 “family reunion”“what to do”,涉及节日的功能和节日的活动。教师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将本节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

(2)精美的图片令人欣喜。教师通过展示美好的秋季风光的图片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金九银十”期间中国的节日,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从细微处入手,渗透文化自信。教师在引出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后,和学生一起重温传统中秋节的民族精神,吃月饼,赏明月,体验家庭的温暖、浓浓的血脉亲情、社会和谐以及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学生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他们的文化自信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不是通过教师枯燥的说教、反复的告知而获得,而是在他们日常的体验和思考中逐渐形成。

(4)引出主线。教师在与学生在看似不经意的交流中引出了本节课的主线:“food—activities—feelings—meaning”,引导学生开启思索之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节日的美食、活动、情怀及节日的意义”这条教学主线展开,贯穿本节课始终。

(5)首尾呼应。导入环节为接下来的各项活动展开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的分享中开始,在对比分享“中外传统节日:春节和圣诞”的共同之处后结束,首尾呼应,整节课浑然一体。

对导入活动,我有几点思考:

(1)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文化导入是必要的。学生要实现对阅读篇章的理解,脑子就必须存储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相当于图式理论中的内容图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多,其阅读效果越好。因此,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文化导入方式进行文化背景输入。

(2)导入活动要真正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游戏、漫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等各项功能,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3)导入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在导入环节,教师要既“导”且“入”,不能“导而不入”,要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主题,深入情境思索,而非看过、听过、路过后一笑置之,转眼即忘。

(4)导入的时间要适度。导入时间过短易无趣,过长则显拖沓冗长,导致一节课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2. 学生的讨论环节

活动内容: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思考并提炼节日(圣诞、春节)的共性,关注其主题意义。

活动目的:将文本引进生活;学生通过探讨节日(圣诞、春节)的共同之处,加深对于节日的理解,学会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

活动步骤:

(1)活动任务:

After learning the memories of Christmas, you shared your memori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Now please work in pairs and figure out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 Then take turns to share in front of the class.

點评:

① 教师的指令清晰。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已经完成的活动,然后布置新任务,且分工明确。

② 教师设计的活动从关于“圣诞的记忆”,迁移到学生熟悉话题“春节的记忆”,再到对比思考两个节日的相同之处,逐层深入,有助于启发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加深了对中外节日的认识。

(2)活动效果:

学生合作后分享如下:

Both festivals share the same traditional values like family reunion, love, happiness and harmony. Both should be accepted and respected.

点评:

①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讨论,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能够得到启发;学生在互相帮助中组织语言,减少了心理焦虑;学生相互学习,增加了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② 分享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 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也是他们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思考中体验、顿悟、成长,学会珍惜、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收获文化自信。

④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探讨两个节日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以下是我对“讨论活动”的几点思考:

(1)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活动中落实,在细微处完善。教师要将课堂内容整合好,把问题设置好,把薄的课文加厚,加重文化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到“浅课深教”。

(2)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例如,引导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相互学习很有必要,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身边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后,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淡忘,但他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却不会轻易被忘却,甚至会扎根于心,令他们受益终身。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点燃他们的生命之火,鼓励学生去追逐生命的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程惠云:两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学生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活动中提升了文化意识、发展了语言能力、锻炼了思维品质、强化了学习策略。

促进自主阅读类的活动

程惠云:接下来我们请唐晓雪、陈彦竹老师重点分享“促进自主阅读类的活动”。

唐晓雪: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自我选择、评判和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教育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重要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就其目标而言,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觉、持续的行为能力;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者与人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对过程和概念的探究与发现方式,是学生获得结构化知识、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能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是衡量他们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了个体的责任感,是否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否通过合理分工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是否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时,要注意所选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基础相符,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结构化知识是否形成或得到发展,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以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丰富经验、发展技能、提高能力、养成健康人格,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指导,例如,课前合理布置自学活动,课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后布置适量的拓展性作业。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了解英语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用习惯,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尝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在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下面我就“促进自主阅读类的活动”介绍课例。

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一: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2“Heroes”Lesson 4“Superhero”

阅读文本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文体特征:记叙文,介绍了超人的扮演者Christopher Reeve事故前和事故后的不同人生。

授课教师:唐晓雪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高一新授课,学生英语听说表达能力较好, 对文章的理解没有障碍。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work out meanings of certain words by using contexts.

2. identify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3. tell each other the story of Christopher Reeve.

4. voice your opinion about Christopher Reeve.

教学重点难点:

1. 探讨文章的结构。

2. 用所学关键词复述课文。

3. 引导学生发现Christopher Reeve身上的励志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幻灯片(见图20),提问:Look at the title, the illustration and the caption and try to guess“Why is Christopher Reeve a superhero?”

[设计意图]

通过课本的插图和字幕导入课文话题,通过讨论热身课文词汇,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and think: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What is each part about?

[设计意图]

学习理解类活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信息。

Task 2: Look through the text and try to draw a mind map about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hristopher Reeve.(Please focus on the time order and what happened. )

老师在给任务时要明确,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时间和动作两个主线,以便梳理文章信息。

[设计意图]

学习理解类活动。让学生梳理文章的细节信息,抓取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动词短语,为后面的语言梳理做准备。

Task 3: Retell the text by applying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设计意图]

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复述课文。

Task 4: Voice your opinion. (Have a group discussion.)

Do you think Christopher is a hero? Why do you think so?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設计意图]

本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把握Christopher Reeve的励志精神,感受英雄的真正内涵意义。

Homework:

1. Finish Exercise 6 and 7 on P29.

2. Write an article: The superhero—Christopher Reeve.

[设计意图]

本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内化今日所学的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3“Celebration”Lesson 4“Christmas”Memories of Christmas

阅读文本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文体特征:记叙文,讲述了关于圣诞节的回忆。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高一新授课,学生中等程度,英语听说表达能力较好。

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master related expressions and retell the long story in class.

2. learn the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know that staying with beloved family makes big days meaningful.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词汇去复述课文;

2. 引导学生去感悟圣诞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

T: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which is about the memories of Christmas.

(1) Clarify

To clarify students difficulties of new words, phrases and complex sentences.

[設计意图]

自主探究活动。学生针对有疑惑的内容,通过自查词典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解惑。

Some students will be chosen to share their questions. Then other students may volunteer to answer questions.

(2)Mind map

Draw a mind map according to the text and make a presentation. Explain why you make your mind map in this way.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学生通过画思维图、做展示并给大家讲解思维图,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圣诞节场景,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清晰。另外,学生通过展示、讲解思维图,对课文的重点目标词汇加以运用,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3)Raise questions

Students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that interest them. Students can ask different questions.

展示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以下是课堂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What shows Granny was sick?

Why did Granny sing that song over and over again?

Many years later, how will the writer feel about Christmas?

Why didnt the writer know that Granny was ill?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应用实践、迁移创新。通过自主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探究和解惑的欲望。

(4)Answer questions

Pic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other students.

[设计意图]

针对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议论,引发其进一步的思考。

(5)Summary

Reflect: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设计意图]

本活动属于迁移创新活动。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探讨,已经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三: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1 “Lifestyles”Lesson 1 “A Perfect Day?”

阅读文本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文体特征:两篇记叙文,介绍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高一新授课,学生们是尖子班的学生,英语听说表达能力较好。对文章的理解没有障碍。

教学目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

1. 讨论不同的生活方式;

2. 探讨并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对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探讨并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对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

针对“促进自主阅读类的活动”在本课例中的实施情况,相关的教学活动实录如下:

T: Please look through the two passages. While reading, underline the actions Brian and Bob do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and evening. Draw a mind map on a piece of paper (focus on the time and actions).

学生们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之后老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习作。

T: What does Brian spend most of his time doing?

S: Watching TV.

T: No wonder Brian is called a couch potato. Can you paraphrase a couch potato? What kind of person is called a couch potato?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A couch potato is a person who ________________.

S: …

T: Yes, a couch potato is a person who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watching TV and seldom exercises. How about a mouse potato?

S: …

T: Yes, a mouse potato is a person who spends large amounts of time operating a computer. How about a phubber?

S:(略)。

T: A phubber is a person who spends a large part of his time playing with the cellphone or tablets, which is seen as a rude habit.

T: What does Bob Black spend most of his time doing?

S: Work!

T: Can you explain the word“workaholic” in English?

S:(略)。

T: How about a shopaholic or an alcoholic?

S:(略)。

T: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suffix “–aholic”? Yes, it means someone who cannot stop doing something.

活動效果评价:这一教学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让学生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该环节中层层问题的引导推进,让学生明白couch potato和workaholic都是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能力的人,为之后的评价环节做铺垫。

陈彦竹:我也来给大家分享一些促进自主阅读的活动案例。

促进自主阅读的活动案例一:

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七 Unit 21“Human Biology”Lesson 3“Epidemics Explained”

活动内容:学生在对历史上的传染病案例展开分析,深入语篇进行解读后,自主在线查阅相关阅读文本,思考现实中人们是否面临患传染病的风险,以及人们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传染病。

活动目的:本活动要求学生从历史转向现实,立足真实的问题情境,意识到现在人们仍旧面临传染病爆发的危险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活动步骤:

1. 明确活动任务。

T shows a picture and a headline of news (见图21)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

T asks Ss a question: What is the situation now? Do we still face the threat of epidemics?

Please surf the Internet and find some passages related to this topic. (10 minutes)

点评:教师展现多模态文本,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任务立足现实,指令简洁清楚。

2. 检查活动效果。小组内分享各自在线找的文章,讨论人们面对传染病的现状。

点评:这个步骤为学生组内学习、获得多渠道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的同学选取阅读材料的标准和理由,并和自己的进行对照与补充。与此同时,学生陈述自己选择的阅读文本时要特别解释入选原因,这不仅要基于课内的基础文本,更要在主题语境下关注现实状态,实现内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

思考: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在线查阅文章的进度,观察每个小组分享的阅读材料,要选取不同角度和观点的文章,为全班的分享做准备。如果各组自主阅读选的材料都比较重复,全班分享时可能很难激发学生多维的批判性思考。

3. 继续检查活动效果。全班对自主阅读选择的材料进行分享,讨论人们面对传染病的现状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点评:全体学生在此环节可以发现角度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文章,为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平台。学生不仅要迁移前面所学的各种语言知识,还需有逻辑地说明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策略,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

思考:这是自主阅读的深入环节。学生的自选阅读材料可能观点相反,学生的想法也许不一致。教师在此要适时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语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科学家对医学研究的深入、政府加强宣教工作,提升公众疫苗接种意识、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等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效果评价:从学习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很快找到相关文章,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寻找信息的指导到位。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与补充的多模态文本资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对面临的传染病风险进行深入讨论并试着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这一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推理与论证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超越课内语篇进行迁移创新,不断挖掘主题意义。

反思:在活动中,有少数同学能够找到相关的阅读材料,但对于今后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传染病不能很好地表达,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

促进自主阅读的活动案例二: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13“People”Lesson 4“First Impressions”

课题:First Impressions

授课年級:高二年级

活动内容: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见图22)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查阅字典,找出更多的英语地道表达。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突破本课的阅读技能难点“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提升文化意识和阅读素养。

活动步骤:

1. 明确活动任务

T: What was the last straw for Jane?

T: Can you find any other similar phrases or sentences?

Please have a discussion and consult the dictionary and give some examples and fill in the chart (见表3). 学生查阅词典后记的笔记见图23。

点评:教师通过文本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后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出自主阅读的任务,活动形式具体,活动内容指示清楚。

2. 检查活动效果:小组内分享各自找的例子,讨论英语相关谚语、俗语或典故。

点评:学生在此环节互相学习,拓宽自己在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每一个人都能从其他同学找的示例中有所收获。同时,学生需要用英语解释谚语、俗语或典故的真正内涵,有助于其文化意识的培养。

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给他们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而不是每次都让活跃的同学分享。

3. 检查活动效果:全班分享自主阅读选择材料,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点评:全体学生在此环节可以更大范围地交换各种谚语、俗语和典故的知识。

我的思考:这个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简单来说可以按照常规,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文化知识的小比赛,哪个组能解释得多就算获胜。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自主阅读的效果才会更好。

活动效果评价:从学习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能找到很多文化知识相关的例子,说明学生对此话题很感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后的追问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文化意识。

程惠云:谢谢两位老师分享精彩的学习活动案例。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无私分享。谢谢《英语学习》杂志社为教师搭建这样有意义的交流平台。英语学习活动的研究方兴未艾。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师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学习活动,不断创设有学习发生、生动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一虹. 2001. “1+1>2”外语学习模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惠云,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北京市“名师工程”实践导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英语学科组组长。

唐晓雪,中学一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长。

徐继田,特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上海首批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语篇分析,深度教学”研究工作室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雷霞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英语骨干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陈彦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语篇文本语言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