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2020-06-01

光明中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位数血瘀中风

刘 林

在中医学中,活血化瘀法属于各种疾病的常规治疗,一般用于血瘀证[1,2]。在中医学中,血瘀证是指由于血流不畅或经血分离停止而引起的一系列证候。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污、瘀血内结、血经分离。从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的角度来看,活血化瘀法具有很高的治疗针对性,尤其对于中风型内科疾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对此,以中风后遗症患者为例,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4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研究。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入院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4例,男性17例;年龄中位数65.5岁;病程中位数(2.0±1.1)个月。常规组24例,男性18例;年龄中位数66.0岁;病程中位数(2.0±1.1)个月。2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比较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情处于恢复期,能够满足医疗要求。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慢性脑损伤。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仅采用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运动康复、饮食康复等治疗帮助。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基本配方为:黄芪30 g,川芎10 g,防风10 g,党参10 g,当归12 g,牛膝10 g,全蝎6 g,赤芍12 g,蚯蚓9 g,鸡血藤15 g,水蛭3 g,桃仁10 g和红花6 g。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治疗效果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35分。评分越低,患者的恢复越好。与治疗前评分相比,降低50%或6分为显效;降低50%达不到6分或15分为有效;其余患者无效。测定plyson-lbyn6b血液流变学仪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实现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

注:与治疗后常规组相比,1)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诊治技术方案也在不断增加。中风是由于长期内伤所致,加上饮食刺激、工作休闲障碍、情绪障碍和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在中医学中,中风属于中风病。其病理机制在于气虚血瘀,以血瘀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不畅,导致血瘀,从而间接加重病情[4]。

中风是内科常见病,也是诊断和治疗的难点。中风后遗症仍具有气虚、血管阻塞的疾病特点。另外,急性期的病理产物导致脑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考虑到中医中风的病理机制,运用活血化瘀法,方中黄芪可达到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的作用,赤芍具有降低血脂和抗血栓。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益气的功效[5,6]。牛膝具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水蛭和蚯蚓具有抗血栓和祛瘀的作用。此外,蚯蚓、党参、当归等多种药物可达到益气活血化瘀的综合治疗效果。全方应用可实现脑血循环和血液黏度的调节,提高毛细血管增殖的效果,从而实现神经细胞的恢复[7,8]。活血化瘀方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应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不仅能有效改善脑组织局部供血和循环质量,还能更好地促进血小板聚集,防止脑血栓形成,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这也直接证明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节,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9-11]。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活血化瘀方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具有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中位数血瘀中风
话说血瘀证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血瘀体质知多少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