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
2020-06-01董应兰张巧云韦阳萍韦雪峰朱红伟
董应兰 李 敏 张巧云 韦阳萍 常 龙 韦雪峰 朱红伟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柳州市 545005,电子邮箱:654386772@qq.com)
监测手卫生依从性是医院感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真实记录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始终是各重症医学科重点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约有30%的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播有关,而执行手卫生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我国各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主要采用纸质表格记录、人工随机抽检等方法,这种监测方法耗费较多人力,且不具备全天候监测、记录的功能,当医务人员注意到有人监测手卫生时,可能会产生警示心理,从而干扰手卫生依从情况的监测结果。为了更加准确记录和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对相关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共有医护人员80名,其中医师16名(含规培医师)、护士58名(含规范化轮转护士)、护工6名。
1.2 方法
1.2.1 智能管理前:2018年1~9月按传统方法进行手卫生监测和管理。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考核,确保全体医务人员都能接受到同质化教育。每天由白班护士抽查某一时段内医师、护士、护工的手卫生依从性,并记录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手卫生观察表》上,月底由院感护士整理,统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上报。
1.2.2 智能手卫生管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全天候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在ICU一病区入口区域、病床区、洗手设施区等安装感应识别器;并给每名医务人员佩戴具有“智能电子标签”功能的胸牌。监测系统利用各种技术原理,每位医务人员在ICU内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均通过胸牌与感应识别器上传至服务器,并通过声、光信号提醒和警告医务人员注意自己手卫生行为。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均可登录后台服务器APP查看任意时间段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后台服务器根据要求进行任意时间段的情况汇总。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施行智能手卫生管理前后我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率及每床速干手消毒剂日消耗量。(1)手卫生依从率=已执数/时机数×100%,时机数=已执数+未执行数。执行手卫生的依据[2]:① 接触病人前;② 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及进行无菌操作程序后;③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摘手套之后;④ 接触患者后;⑤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之后。(2)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具感染危险的住院患者数)×100%。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医务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3)每床速干手消毒剂日消耗量= (上个月库存量+当月领用量-当月库存量)÷本科当月床日总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后,8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每床速干手消毒剂日消耗量均高于使用前,医院感染率低于使用前,见表1。
表1 智能手卫生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率、手消毒剂消耗量比较(x±s)
3 讨 论
3.1 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传统的手卫生监测方法不能连续 、全天候的进行手卫生监测,往往在没人提醒情况下手卫生依从性下降,其获得的手卫生数据有较强的主观性[4]。Eckmanns等[5]研究证实,在知晓时进行手卫生监测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比不知晓时提高55%。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 5 个洗手时机简化为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后作为监测时间点,用于评判医务人员手卫生状态,具有真实、客观、实时、连续、持续、自动记录等优点。系统认定医务人员需要执行手卫生时,其胸牌的声、光信号会自动提醒,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后提醒信号自行消失,系统自动记录执行手卫生一次,如提醒信号消失前医务人员未进行手卫生,提醒信号则转变为警告信号,且自动记录未执行手卫生一次。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前期,我科医务人员对该系统缺乏了解,没有重视胸牌的提醒和警告信号,手卫生执行力不高,通过管理人员不断提醒、督促,并且进行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相关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结果显示,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后8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
3.2 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能更真实反映手卫生依从性 手卫生一直是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关注的热点。循证医学证实,执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最为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应通过各种监控手段获得真实的手卫生依从性数据来调整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6]。传统的手卫生监测,即“人防”方法,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以至于得到的数据不够客观。智能管理系统具有“智能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提醒、事件追溯”的功能,可通过胸牌与识别器信号感知识别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再通过有线通信智能网上传至服务器记录保存。该系统还可以以声光警告信号提醒、督促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根据设定的时间实时记录医务人员行为和手卫生状态,其记录手卫生数据客观、真实,可信度高。我们在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的前期,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不明显,通过分析,是由于医务人员不熟悉智能手卫生系统监测规则,监管人员监管经验不足,公司设定的感应距离和提醒、警告时间不适合等原因引起。发现问题后,立即升级及调试系统:(1)将感应时间设置为6 s,医务人员靠近床单位超过6 s,系统认定需要进行1次手卫生操作;(2)胸牌与识别器之间的感应距离由原来的10 cm改为30 cm。升级系统后,再次对医务人员(包括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监管力度再度加强。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 ,并且每床速干手消毒剂日消耗量明显增多,提示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能督促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并真实反映手卫生依从性。
3.3 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有研究证实,有30%的医院感染是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引起,执行手卫生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之一[1]。Pittet等[7]研究发现,如果手卫生依从性从48%提高至66%,医院感染率则由16.9%降低至9.9%。我们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后,ICU医院感染率由8.94%下降至6.64%(P<0.05),表明使用智能手卫生监测系统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总之,使用智能手卫生管理系统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每床速干手消毒剂日使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但该系统还存在不少干扰因素,如靠近感应识别器而未接触患者时,系统会误记一次手卫生,这是今后应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