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0-06-01程宝香
程宝香,曹 雷
(1.江西省鄱阳东湖医院 心内科,江西 上饶,333100;2.江西省鄱阳湖医院 心内科,江西 上饶,333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1]。不断完善CHD病情诊断评估和风险预测是加强CHD防治的重要环节。CHD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CH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关于CHD不同临床类型Hcy水平及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的报道较少。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标志物,积极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CHD类型和斑块稳定性有内在关联性。本研究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和冠脉狭窄程度CHD患者血清Hcy、hs-CRP表达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二者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内在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江西省鄱阳东湖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5例CHD患者为CHD组。纳入标准:①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等确诊CHD,冠脉狭窄程度≥50%;② 患者能积极配合相关检查,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瓣膜病、心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疾病;② 肝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等;③ 服用可能影响血清Hcy、hs-CRP水平的药物或消极配合研究者。另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经检查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CHD组男62例,女43例;年龄48~79岁,平均(64.83±8.71)岁;临床类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 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且<70%)67例,重度狭窄(管腔直径减少≥70%)38例。健康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2.96±9.01)岁。CHD组和健康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CHD不同临床类型分为SAP组(n=42)、UAP组(n=36)和AMI组(n=27);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组(n=67)和重度组(n=38)。血清Hcy、hs-CRP检测方法:抽取受检者空腹桡静脉血5 mL置于干燥管中,3 000转/min离心5 min,提取血清样本置于-20 ℃冰箱冷存,以备检测。检测仪器为日本全力 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正常值范围为0~20 μmol/L,血清hs-CRP水平采用乳胶比浊法检测,正常值范围为0~8 mg/L,同组检验科人员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做好检测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CHD组的不同亚组与健康组血清Hcy、hs-CRP水平;分析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CHD患者Hcy、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CHD不同临床类型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
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UAP组血清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CHD不同临床类型亚组和健康组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
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SAP:稳定型心绞痛;UAP:不稳定型心绞痛;AMI:急性心肌梗死。
与健康组比较,*P<0.05;与AMI组比较,#P<0.05;与UAP组比较,△P<0.05。
2.2 CHD不同冠脉狭窄程度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
中度组和重度组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HD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亚组和健康组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
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与健康组比较,*P<0.05;与CHD中度组比较,#P<0.05。
2.3 Pearson法分析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将CHD患者血清Hcy水平作为自变量,hs-CRP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47,P<0.05);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作为自变量,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705、0.438,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CH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由各种危险因素(吸烟、肥胖、家族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酗酒、不合理膳食等)导致动脉内皮损伤引发的。脂质和糖类复合物在动脉内膜层积聚,引起动脉壁的慢性炎症,随时间推移逐渐形成动脉粥样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AMI甚至心力衰竭和猝死。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具有细胞毒性。较多报道[2-3]指出,Hcy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被认为是CHD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宋艳东等[4]研究指出,Hcy水平每超过正常值3 μmol/L,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可增加10%左右,因此Hcy水平偏高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CRP作为炎症反应产物,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不良心脏事件风险有紧密关联,因此hs-CRP水平对评估冠脉损伤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6]。本研究显示,与健康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SAP组、UAP组和AMI组)和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亚组间比较显示,AMI组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重度组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表明,CHD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二者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亦呈正相关,与报道[7-8]相符,可知血清Hcy、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和病情程度进展有紧密关联,两种指标对CHD临床诊疗和风险评估有较好的价值。
Hcy参与CHD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方面:① 抑制内皮细胞核酸合成,促进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大量生成,激活冠脉内皮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9];② 诱导静止期细胞进入分裂期和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③ Hcy能改变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增加血栓烷(TXA)的合成,增加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加强血管收缩和减少一氧化氮生成,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10-11]。此外,Hcy还能抑制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使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心血管血栓风险。祁景蕊等[12]报道指出,CHD患者Hcy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进展Hcy水平也随之升高,支持本研究结论。hs-CRP参与CHD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为:与脂蛋白结合,并激活补体系统,刺激大量炎症介质生成和释放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膜和降低血管调节功能,造成血管痉挛收缩和斑块脱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管腔狭窄程度[13-14]。hs-CRP水平与CHD类型、冠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斑块稳定性等因素有关,常作为CHD临床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15-17]。有报道[18]指出,CHD患者血清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偏高,且不同临床类型(SAP、UAP、AMI)、不同病变支数(单支、2支和≥3支)以及不同狭窄程度(50%~70%、>70%)上述指标有显著差异,也说明hs-CRP对CH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Hcy、hs-CRP水平与CHD发生发展有紧密关联性,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血清Hcy、hs-CRP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性。因此,临床加强血清Hcy、hs-CRP水平检测有助于CHD的诊疗和风险预测,对防控心血管不良事件也有重要意义。